一种并条机自动换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3832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并条机自动换筒装置,推筒机构1和补筒机构2采用气缸或油缸驱动,推筒气缸或油缸11与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运动方向基本垂直,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缸座22和拨盘24分别固定在并条机车头或车尾下墙板的主侧面上,拨杆25的一端固定在拨盘24上,在拨杆25上铰接有补筒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23,拨杆25的另一端向并条机车前方向折弯为曲杆27。实现纵向推出满筒,横向拨入空筒的垂直换筒方式,有效地利用了并条机的下部空间,简化了换筒的运行线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定位准确,运行平稳、对棉条筒冲击小,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制造成本较低。适于各种类型的棉纺并条机使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产品连续卷绕的纺纱机械,特别是一种并条机的自动换筒装置技术背景在棉纺并条机上设置有换筒装置进行自动换筒是提高并条机自动化程度的内容之一,自动换筒装置能减轻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方便后道集体换筒,减少匀条包卷而造成的疵点。国产换筒装置普遍采用定长,主机停车,积极式断条,换筒电机启动带动弧形推筒板推出满筒、断条、推筒板退回,转臂电机启动使转臂向下旋转90°;推筒电机再启动,通过转臂将满筒继续外推;补筒电机通过传动由拨盘将空筒送至预定位置,拨盘退回;推筒电机经转臂将空筒拉到底盘上。其补筒机构难以一次补筒到位。而且现有棉纺并条机主要有两种换筒传动形式,即滚珠丝杆电机传动和圆盘链条电机传动,这两种型式都存在电机传动不可避免的缓冲问题,结构及动作比较复杂,运行不够平稳,链条传动不便于清洁、维护和保养,动作精确度要求高,同时这两种型式占地面积都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进而提供一种并条机自动换筒装置,它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动作平稳,运行可靠性高,占地面积小。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并条机自动换筒装置,包括推筒机构和补筒机构,所述推筒机构和补筒机构均采用气缸或油缸驱动,所述补筒机构由补筒气缸或油缸、拨盘和拨杆组成,补筒气缸或油缸的缸座和拨盘分别固定在并条机车头或车尾下墙板的主侧面上,拨杆的一端为直杆,其端部固定在拨盘上,在拨杆上靠近拨盘的直杆部位铰接有补筒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拨杆的另一端向并条机车前方向垂直折弯为曲杆,推筒气缸或油缸与补筒气缸或油缸的运动方向基本垂直。本技术还可以将拨杆上直杆一端的端部制有铰孔,该铰孔套接在拨盘的销轴上,拨杆另一端的曲杆与并条机底盘的横轴线垂直相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推筒机构和补筒机构各自独立完成推出满筒和补进空筒的动作,实现纵向推出满筒,横向拨入空筒的垂直换筒方式,有效地利用了并条机面板及车头、尾下部的空间,简化了换筒的运行线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2,推筒和补筒机构均取消了电机带动的机械传动,采用气缸或油缸来完成直线往复运动的动作过程,气缸或油缸定位准确,运行平稳、对棉条筒冲击小,在满行程下不会出现误动作,操作中调节气路或油路的气压或油压可使整个换筒动作可靠而稳定。3,结构简单,工作零部件少,维护、检修方便,制造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技术应用于双眼并条机上时采用一套推筒机构1和两套补筒机构2,推筒机构1和补筒机构2可采用气缸驱动,也可以采用油缸驱动,推筒气缸或油缸座12固定在并条机两底盘3之间的机架内侧,推筒气缸或油缸11的运动方向与并条机上棉条的运动方向相同。在推筒气缸或油缸11的活塞杆13上装有推架14,该推架14与原有推筒机构上的推架结构相似,它的中心部位固定在活塞杆13上,两侧有横臂伸至底盘3的中心部位,在横臂的前端部位设置有与棉条筒4外壁形状相适应的弧形推板15。推筒气缸或油缸11与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运动方向基本垂直,即推筒气缸或油缸11沿并条机纵向运动,补筒气缸或油缸21则沿并条机横向即车头车尾的方向运动。拨杆25一端的曲杆27与并条机底盘3的横轴线31垂直相交,以便于将放置在横轴线31上的空棉筒4拨至底盘3的位置上。若将本技术应用于单眼并条机上,则只需一套推筒机构1和一套补筒机构2即可,但需对推筒机构1上的推架14结构进行小的改动。参见图1,图2,补筒机构2由补筒气缸或油缸21、拨盘24和拨杆25组成,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缸座22和拨盘24分别固定在并条机车头或车尾下墙板的主侧面上。拨盘24固定的位置靠近车头或车尾,其高度较高,一般应等于或稍低于棉条筒4的高度,补筒气缸或油缸21固定的位置靠近并条机中部,其高度较低。拨杆25的一端为直杆,其端部固定在拨盘上24,在拨杆25上靠近拨盘24的直杆部位铰接有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活塞杆23,拨杆25的另一端向并条机车前方向垂直折弯为曲杆。在拨杆25的直杆部位可以做成套管式的两截,使拨杆25的长度可以调整。拨杆25与拨盘24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在拨杆25上直杆一端的端部制有铰孔,该铰孔套接在拨盘24的销轴26上。再用垫圈和螺母将其固定住,使拨杆25可以绕拨盘24上的销轴26转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并条机满筒停车,棉条筒4处于并条机底盘3的位置上,推筒气缸或油缸11启动,推筒气缸或油缸11的初始状态是缩回状态,推筒气缸或油缸11的活塞杆13及推架14向并条机的车前方向伸出,其上的弧形推板15推动两棉条筒4离开底盘3并移至车前外侧,完成推筒动作后推筒气缸或油缸11缩回至初始位置。补筒气缸或油缸21同时启动,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初始状态是伸出状态,这时拨杆25在空棉筒4的上方呈水平横置或上斜置状态。启动后,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活塞杆23缩回,拉动拨杆25绕拨盘24向下方转动,靠近空棉条筒4的筒壁,当拨杆25上的曲杆27接触到空棉筒4的外壁后仍继续绕拨盘24转动,其曲杆27横向推动空棉筒4向并条机底盘3方向移动,到达底盘3的位置上后,补筒动作完成。然后,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活塞杆23向车头或车尾方向伸出,将拨杆25推向空棉筒4的上方,回到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初始状态。这时在原空棉筒4的位置上应另推入一个空棉筒,以便于补筒机构2进行下一次的补筒动作。整个装置的运动采用适当的延时控制保证动作完成的准确可靠。权利要求1.一种并条机自动换筒装置,包括推筒机构和补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筒机构(1)和补筒机构(2)均采用气缸或油缸驱动,所述补筒机构(2)由补筒气缸或油缸(21)、拨盘(24)和拨杆(25)组成,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缸座(22)和拨盘(24)分别固定在并条机车头或车尾下墙板的主侧面上,拨杆(25)的一端为直杆,其端部固定在拨盘(24)上,在拨杆(25)上靠近拨盘(24)的直杆部位铰接有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活塞杆(23),拨杆(25)的另一端向并条机车前方向垂直折弯为曲杆(27),推筒气缸或油缸(11)与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运动方向基本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条机自动换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拨杆(25)上直杆一端的端部制有铰孔,该铰孔套接在拨盘(24)的销轴(26)上,拨杆(25)另一端的曲杆(27)与并条机底盘(3)的横轴线(31)垂直相交。专利摘要一种并条机自动换筒装置,推筒机构1和补筒机构2采用气缸或油缸驱动,推筒气缸或油缸11与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运动方向基本垂直,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缸座22和拨盘24分别固定在并条机车头或车尾下墙板的主侧面上,拨杆25的一端固定在拨盘24上,在拨杆25上铰接有补筒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23,拨杆25的另一端向并条机车前方向折弯为曲杆27。实现纵向推出满筒,横向拨入空筒的垂直换筒方式,有效地利用了并条机的下部空间,简化了换筒的运行线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定位准确,运行平稳、对棉条筒冲击小,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制造成本较低。适于各种类型的棉纺并条机使用。文档编号D01H9/04GK2861202SQ200520097739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条机自动换筒装置,包括推筒机构和补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筒机构(1)和补筒机构(2)均采用气缸或油缸驱动,所述补筒机构(2)由补筒气缸或油缸(21)、拨盘(24)和拨杆(25)组成,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缸座(22)和拨盘(24)分别固定在并条机车头或车尾下墙板的主侧面上,拨杆(25)的一端为直杆,其端部固定在拨盘(24)上,在拨杆(25)上靠近拨盘(24)的直杆部位铰接有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活塞杆(23),拨杆(25)的另一端向并条机车前方向垂直折弯为曲杆(27),推筒气缸或油缸(11)与补筒气缸或油缸(21)的运动方向基本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家兴黄必广梁新舫徐红
申请(专利权)人: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