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3502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定位帽,所述控制装置和定位帽通过连接线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安全便捷的,非穿刺的颅外电流刺激方法,将直流电刺激的阳级放于左脑额中回,利用恒定低强度电流(1‑2mA)刺激该区域,能够有效增强左脑额中回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增强阅读障碍患者的左脑额中回的功能,对病情有改善效果。

A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ontrol device and a positioning cap, and the control device and the positioning cap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connecting lin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the utility model is a safe, convenient, non puncture, extracranial current stimulation method, which puts the positive direct current of the DC electric stimulat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left brain, and stimulates the region by using a constant low intensity current (1 2mA), and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middle back part of the left brain. The excitability of neurons enhances the function of the middle frontal gyrus of the left brain in patients with dyslexia and improves the cond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认知障碍的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通过头盖骨的微弱电信号可在某些方面提高人的行动力。认知是指通过形式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认知过程可以是自然的或者人造的。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在中西儿童阅读教育交流与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指出,中国儿童阅读障碍发生率高达6%至18%。所以应该及早对阅读障碍进行治疗。目前,对于认知障碍的治疗,主要有以下方法:对症和神经保护性治疗,对有明显精神、神经症状,如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的患者可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此外,针对认知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应用不同的神经细胞保护剂,如脑循环改善剂、能量代谢激活剂、神经递质和神经生长因子保护剂、Ca2+拮抗剂、谷氨酸盐受体拮抗剂、抗氧化剂、胶质细胞调节剂和非甾体类抗炎剂等均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的治疗。恢复和维持神经递质的正常水平,多种认知障碍与神经递质异常有关,例如,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在PD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各种针对提高多巴胺能神经功能的策略相继产生。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疗法有苍白球切除术、丘脑切除术以及立体定位埋植脑刺激器等。对于患有阅读障碍的儿童,大多需要专门的教师或者心理医生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矫治,如多感觉通道法,强调运用学生的多种感觉通道,诸如视、听、动、触等;神经阻滞矫正法,对阅读障碍的儿童通常采用视觉描绘练习和眼手协调练习,以促进大脑半球优势能力的发展;教师可通过有针对性的扩展词汇训练、阅读技巧训练及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儿童的阅读障碍加以矫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定位帽,所述控制装置和定位帽通过连接线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本体,控制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恒定电流发生器、调节旋钮、显示屏。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包括导线和电极,所述导线一侧连接控制装置,另一侧连接电极。进一步的,所述电极为小于10cm2的电极片。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包括正电极和负电级。进一步的,所述负电级设置于定位帽的下巴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正电极设置于定位帽的头皮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电极为圆形电极。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和头皮之间设置有带导电液的海绵体。进一步的,所述恒定电流发生器产生1mA或2mA的直流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是一种用于治疗认知障碍的装置,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DirectCurrentStimulation)是一种安全便捷的,非穿刺的颅外电流刺激方法,将直流电刺激的阳级放于左脑额中回,利用恒定低强度电流(1-2mA)刺激该区域,能够有效增强左脑额中回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增强阅读障碍患者的左脑额中回的功能,对病情有改善效果。通过直流电刺激,脑电信号检测,认知障碍诊断,同时针对认知障碍神经电生理特征,根据强度-持续时间曲线和电刺激波形的生物效应,设计出能有效诱发神经元兴奋,电极腐蚀小,组织无损伤的电刺激波形。认知过程可以是自然的或者人造的,而电刺激可以调动多种大脑网络从而收集不同阶段的学习数据,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的恒定电流发生器工作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位于电极帽上正极电极片连接方式的局部细节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置于下巴的负极电极片连接方式的局部细节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定位帽,所述控制装置和定位帽通过连接线相连接。作为具体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本体,控制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恒定电流发生器、调节旋钮、显示屏。作为具体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连接线包括导线和电极,所述导线一侧连接控制装置,另一侧连接电极。作为具体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电极为小于10cm2的电极片。作为具体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电极包括正电极和负电级。作为具体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负电级设置于定位帽的下巴位置。作为具体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正电极设置于定位帽的头皮位置。作为具体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电极为圆形电极。作为具体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电极和头皮之间设置有带导电液的海绵体。作为具体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恒定电流发生器产生1mA或2mA的直流电。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包括显示模块、恒定电流发生模块、正级和负极。其中,显示模块主要显示当前刺激的电流值大小,以及仪器开启时间长度。恒定电流发生模块能够产生1mA与2mA两种不同模式的直流电。整个通电时间为15分钟到40分钟,为防止通电时间过长对人体产生危害,设置最大通电时间为1小时,若超过1小时,则系统自动断电。用于固定正电极的定位帽是以国际脑电10-20系统为基础设计,其中置于头皮表面的正电极位于F3位置。负电级置于下巴处,负电极的固定是通过魔术贴来实现。佩戴定位帽时,将前端置于鼻根处,后端置于枕骨隆突处。为确保电极产生电流能顺利通过大脑,在电极和头皮之间是通过带有导电液的海绵体来连接的。而每一片电极均通过一根导线与恒定电流发生模块相连。如图2所示,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整体外观示意图,其中1为恒定电流发生器,2为头戴式定位帽,3为连接恒定电流发生器与定位帽的导线,4为当前数据显示屏,5为控制恒定电流产生时间的旋钮,6为控制恒定电流产生电流值大小的旋钮,7为恒定电流发生器的正极,它通过3与位于电极帽上的9电极相连,8为恒定电流发射器的负极,它通过3与位于下巴的10电极相连。其中,恒定电流发生器1的工作原理图,如图3所示,采用9V电池作为供电电源,采用集成运放电路产生恒流源,这种恒流源电路,使用并联稳压器TL431,简单实用并且精度高。示意图中采用的元件也都是很普通的,易于搭建和调试,便于实际实施。示意图中产生电流为R1两端电压V1除以R1的阻值,即Iout=V1/R1,当改变R1电阻值时,即可实现不同的电流输出。如图4所示,为位于电极帽上正极电极片连接方式的局部细节图。其中11为定位帽,12为头皮表面,13为位于定位帽上的孔洞,14为位于头皮表面的电极片,15为能够导电的导线。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定位帽,所述控制装置和定位帽通过连接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定位帽,所述控制装置和定位帽通过连接线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本体,控制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恒定电流发生器、调节旋钮、显示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包括导线和电极,所述导线一侧连接控制装置,另一侧连接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小于10cm2的电极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力海宋光俊燕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