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装配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012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装配节点,包括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及节点连接件;所述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包括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之间通过梁连接件相连接,节点连接件位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之间,节点连接件包括第一H型钢及第一底板,该节点残余应力较小,并且梁的承载力较强。

H type steel column back-to-back curled C section cold formed thin-walled steel beam assembly nod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 steel column back-to-back C cross section cold bending thin-walled steel beam assembly joint, including the H steel column, the back to back roll edge C section cold bending thin-walled steel beam and the joint joint. The C shaped section cold bending thin-walled steel beams of the back to back roll edge include the first C cold bending thin wall steel and the two C cold bending thin steel beam. The wall type steel, the first C cold-formed thin-walled steel and the second C cold-formed thin-walled steel are connected by the beam connection. The joint par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C cold formed steel and the second C cold bending thin-walled steel. The joint parts include the first H steel and the first floor. The residual stress of the node is small,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eam is small. Str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装配节点
本技术属于钢结构
,涉及一种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装配节点。
技术介绍
冷弯薄壁型钢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利用率高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因其适合现场作业,施工方便且周期短,近些年来备受青睐。在冷弯薄壁型钢体系结构中,梁与H型钢柱节点连接经常采用自攻螺钉连接方式,但是采用自攻螺钉连接方式,节点受力性能一般,抗扭能力较差。目前在大多数的H型钢柱与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的连接节点采用直接焊接的方式,由于冷弯薄壁性钢板厚度薄,产生的残余应力较大等情况,所以节点处不适合全部采用焊接处理。常用的梁柱节点有加强型节点和削弱型节点两类,加强型节点特点是梁端部加强焊缝过多易引起次生应力,而削弱型特点是将梁局部削弱以保护节点不受破坏,但是明显降低了梁的承载力,对整体结构的耗能性能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装配节点,该节点残余应力较小,并且梁的承载力较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装配节点包括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及节点连接件;所述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包括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之间通过梁连接件相连接,节点连接件位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之间,节点连接件包括第一H型钢及第一底板,其中,第一H型钢固定于第一底板上,第一H型钢中上翼缘的端部及下翼缘的端部均固定于H型钢柱的腹板上,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外侧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紧固件及第二紧固件,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H型钢的上翼缘、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腹板及第一紧固件将第一H型钢、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及第一紧固件相连接,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一H型钢的下翼缘、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腹板及第二紧固件将第一H型钢、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及第二紧固件相连接。所述梁连接件包括第二底板、第二H型钢、第三紧固件及第四紧固件,其中,第二H型钢固定于第二底板上,且第二H型钢位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之间,第三紧固件位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外侧,第四紧固件位于第四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外侧,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第二H型钢的上翼缘、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腹板及第三紧固件将梁连接件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相连接,第四螺栓依次穿过第二H型钢的下翼缘、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腹板及第四紧固件将梁连接件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相连接。还包括盖板,其中,盖板的端部与H型钢柱的上翼缘、下翼缘及腹板相连接,盖板的底面固定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上翼缘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上翼缘上。第一H型钢中上翼缘的端部及下翼缘的端部均固定焊接于H型钢柱的腹板上。盖板的端部与H型钢柱的上翼缘、下翼缘及腹板相焊接,盖板的底面焊接固定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上翼缘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上翼缘上。梁连接件的数目为两个。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装配节点在具体操作时,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与H型钢柱1之间通过节点连接件、第一紧固件及第二紧固件相连接,具体的,节点连接件包括第一H型钢及第一底板,其中,第一H型钢上翼缘的端部及下翼缘的端部均焊接固定于H型钢柱的腹板上,通过第一螺栓将第一H型钢的翼缘、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及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相连接,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H型钢与H型钢柱的焊接可以在工厂中进行预制,保证施工节点的精度,同时有效的控制了加工误差带来的后续现场施工的不利影响,避免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与H型钢柱直接焊接带来的残余应力较大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梁的承载力。进一步,盖板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上翼缘、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上翼缘、H型钢柱的腹板、上翼缘及下翼缘相连接,以提高截面抗弯地抗拒,使得塑性铰离开梁柱节点区域,并在梁跨间形成塑性铰,避免了梁柱节点的脆性破坏,保证节点不先于构件破坏,克服传统削弱梁承载力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节点连接件3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梁连接件4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H型钢柱、21为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2为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3为节点连接件、4为梁连接件、5为第三紧固件、6为盖板、7为第一紧固件、8为第一H型钢、9为第一底板、10为第二H型钢、11为第二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所述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装配节点包括H型钢柱1、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及节点连接件3;所述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包括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之间通过梁连接件4相连接,节点连接件3位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之间,节点连接件3包括第一H型钢8及第一底板9,其中,第一H型钢8固定于第一底板9上,第一H型钢8中上翼缘的端部及下翼缘的端部均固定于H型钢柱1的腹板上,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的外侧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紧固件7及第二紧固件,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H型钢8的上翼缘、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的腹板及第一紧固件7将第一H型钢8、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及第一紧固件7相连接,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一H型钢8的下翼缘、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的腹板及第二紧固件将第一H型钢8、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及第二紧固件相连接。所述梁连接件4包括第二底板11、第二H型钢10、第三紧固件5及第四紧固件,其中,第二H型钢10固定于第二底板11上,且第二H型钢10位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之间,第三紧固件5位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的外侧,第四紧固件位于第四C型冷弯薄壁型钢的外侧,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第二H型钢10的上翼缘、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的腹板及第三紧固件5将梁连接件4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相连接,第四螺栓依次穿过第二H型钢10的下翼缘、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的腹板及第四紧固件将梁连接件4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相连接。本技术还包括盖板6,其中,盖板6的端部与H型钢柱1的上翼缘、下翼缘及腹板相连接,盖板6的底面固定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的上翼缘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的上翼缘上。第一H型钢8中上翼缘的端部及下翼缘的端部均固定焊接于H型钢柱1的腹板上;盖板6的端部与H型钢柱1的上翼缘、下翼缘及腹板相焊接,盖板6的底面焊接固定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的上翼缘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的上翼缘上;梁连接件4的数目为两个。本技术在具体施工时,先在工厂内完成H型钢柱1及节点连接件3的焊接,再将各部件运输到施工位置,将节点连接件3、第一紧固件7、第二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装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钢柱(1)、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及节点连接件(3);所述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包括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之间通过梁连接件(4)相连接,节点连接件(3)位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之间,节点连接件(3)包括第一H型钢(8)及第一底板(9),其中,第一H型钢(8)固定于第一底板(9)上,第一H型钢(8)中上翼缘的端部及下翼缘的端部均固定于H型钢柱(1)的腹板上,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的外侧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紧固件(7)及第二紧固件,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H型钢(8)的上翼缘、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的腹板及第一紧固件(7)将第一H型钢(8)、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及第一紧固件(7)相连接,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一H型钢(8)的下翼缘、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的腹板及第二紧固件将第一H型钢(8)、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及第二紧固件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装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钢柱(1)、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及节点连接件(3);所述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包括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之间通过梁连接件(4)相连接,节点连接件(3)位于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与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之间,节点连接件(3)包括第一H型钢(8)及第一底板(9),其中,第一H型钢(8)固定于第一底板(9)上,第一H型钢(8)中上翼缘的端部及下翼缘的端部均固定于H型钢柱(1)的腹板上,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的外侧及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紧固件(7)及第二紧固件,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H型钢(8)的上翼缘、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的腹板及第一紧固件(7)将第一H型钢(8)、第一C型冷弯薄壁型钢(21)及第一紧固件(7)相连接,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一H型钢(8)的下翼缘、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的腹板及第二紧固件将第一H型钢(8)、第二C型冷弯薄壁型钢(22)及第二紧固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钢柱-背靠背卷边C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梁装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连接件(4)包括第二底板(11)、第二H型钢(10)、第三紧固件(5)及第四紧固件,其中,第二H型钢(10)固定于第二底板(11)上,且第二H型钢(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炜辉谭政李超孟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