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及其构成的外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993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及其构成的外模组件,该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包括框架主体、第一平板、第二平板,框架主体为长方体框架,框架主体一长边端面固定连接第一平板,框架主体另一长边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平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速度快、耗材少、施工精度高的管廊墙体组合外模。

External mold assembly of pipe gallery wall and its outer mold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osite outer die of a tube gallery wall and its outer mold component, which consists of a frame body, a first plate and a second flat plate. The frame body is a rectangular body frame, a long side face of the frame body is fixed to the first plate, and the end face of the frame body is fixed to the end face with a fixed connection second. Flat. The utility model aims at providing a combined external mold for a pipe gallery wall with fast construction speed, less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high construction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及其构成的外模组件
本技术属于建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及其构成的外模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地下管廊采用传统工艺大开挖施工,墙体混凝土浇筑使用的外模和内模全部是单层的,内外模之间的墙体厚度用止水螺杆定位连接。内外模固定用方木和钢管,同时须在边坡安全支护完整的情况下施工,此工艺施工速度慢。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外模模具,能将施工过程模块化。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施工速度慢的缺陷。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包括框架主体、第一平板、第二平板,所述框架主体为长方体框架,所述框架主体一长边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板,所述框架主体另一长边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板。为了便于在施工完进行拆模,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框架主体由顶端向底端厚度逐渐减小。为了满足墙体对不同高度的要求,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多个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组合使用,其中一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的框架主体、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的端面与另一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的框架主体、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的端面固定连接。为了能快速施工,一次完成管廊两个侧板的浇筑,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组件,根据上述中任一项所述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两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配合使用,两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间隔预设距离。为了能控制两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之间的距离,保证管廊的宽度达到设计要求,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宽度定位装置,所述宽度定位装置包括横框架、U形框架,所述横框架的两端分固定连接有两个U形框架,所述U形框架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的框架主体的顶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包括框架主体、第一平板、第二平板,框架主体为长方体框架,框架主体一长边端面固定连接第一平板,框架主体另一长边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平板。在施工面上按照设计要求,开挖基槽,在基槽的底端施工管廊垫层,已提供一个平整的底面,通过吊车将管廊墙体组合外模放置在管廊垫层上,就形成了管廊墙体的外模,不需要在边坡进行支护,施工速度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一的主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一多个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组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一的使用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1-框架主体;2-第一平板;3-第二平板;4-横框架;5-U形框架;6-基槽;7-管廊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包括框架主体1、第一平板2、第二平板3,所述框架主体1为长方体框架,所述框架主体1一长边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板2,所述框架主体1另一长边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板3。工作原理:在施工面上按照设计要求,开挖基槽6,在所述基槽6的底端施工管廊垫层7,已提供一个平整的底面,通过吊车将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放置在所述管廊垫层7上,就形成了管廊墙体的外模,不需要在边坡进行支护,施工速度快。为了便于在施工完进行拆模,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框架主体1由顶端向底端厚度逐渐减小。为了满足墙体对不同高度的要求,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多个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组合使用,其中一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的框架主体1、第一平板2、第二平板3的端面与另一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的框架主体1、第一平板2、第二平板3的端面固定连接。为了能快速施工,一次完成管廊两个侧板的浇筑,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组件,根据上述中任一项所述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两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配合使用,两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间隔预设距离。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为了能控制两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之间的距离,保证管廊的宽度达到设计要求,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宽度定位装置,所述宽度定位装置包括横框架4、U形框架5,所述横框架4的两端分固定连接有两个U形框架5,所述U形框架5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的框架主体1的顶端。由于通过吊车安装好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后不能保证立面的垂直度,因此,两个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的顶端之间的宽度就会与设计宽度出现细微的偏差,所述宽度定位装置的两个U形框架5的距离按照管廊的设计宽度进行制造,再安装在两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的顶端,就能保证施工管廊的宽度的精度要求。本技术的管廊墙体组合外模是将各种规格、形状的管廊进行模数化优选,找出形状间相互关联的模数基本数值,对管廊墙体外模进行模块化制造,把管廊墙体外模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模块系统,具有互换性,通用性,多功能匹配的特点。同时,具有施工简单化,可快速组合和分解的优点。本技术的管廊墙体组合外模是采用贝雷架结构的长方形箱体,在箱体框架两侧垂直面上焊接金属板材,具有抗弯,抗折强度高,尺寸稳定的特点。箱体内侧为垂直立面,用作管廊墙体的外模;箱体外侧为上宽下窄的斜面(拔模斜度),用于边坡挡土和安全支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1)、第一平板(2)、第二平板(3),所述框架主体(1)为长方体框架,所述框架主体(1)一长边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板(2),所述框架主体(1)另一长边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1)、第一平板(2)、第二平板(3),所述框架主体(1)为长方体框架,所述框架主体(1)一长边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板(2),所述框架主体(1)另一长边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1)由顶端向底端厚度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廊墙体组合外模,其特征在于,多个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组合使用,其中一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的框架主体(1)、第一平板(2)、第二平板(3)的端面与另一个所述管廊墙体组合外模的框架主体(1)、第一平板(2)、第二平板(3)的端面固定连接。4.一种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家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市帕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