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领毛坯加工的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291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属于金属加工领域的钢领毛坯成形的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无缝钢管材,通过精密下料和体积成型技术完成钢领毛坯的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钢领毛坯的生产提供了一种低材耗、低能耗、高质量、高效益的加工新方法。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钢领毛坯,可节材60%左右,工序减少20%,毛坯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内在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加工领域,涉及一种环锭精纺机上使用的钢领毛坯成形的新方法。钢领毛坯的加工是钢领加工过程中的基础,目前采用的加工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板料加工。其工艺流程是下料-落料、拉延-切边-整形-冲底。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材料利用率低,工序较多,毛坯件的几何参数和尺寸精度不高,内在质量不稳定,且废品率较高。第二种方法-采用管料直接通过车床车削成形。其工艺流程是长料切短-车削、割断。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材料利用率低,生产率低,由于金属纤维被切断等原因,造成毛坯的内在质量不高,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两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低材耗、低能耗、高效率、高质量的钢领毛坯的新型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利用金属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和体积成形的特点,采用无缝钢管做坯料,通过精密下料和体积成形等工艺完成钢领毛坯的加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套工艺流程是管坯下料-镦挤成形-扩整-切边;第二套工艺流程是管坯下料-扩挤成形-切边。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是材料利用率高,可节材60%左右,基本工序减少20%以上,便于后序加工,而且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内在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工装模具简单,使用寿命长且维修方便,钢领生产厂只需改用本专利技术新工艺所需的模具即可,因此投资小,见效快。以PG1-4251型钢领为例,现有技术耗材0.115kg,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新工艺仅耗材0.045kg,节约材料61%;以PG1-3551型钢领为例,现有技术耗材0.095kg,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新工艺仅耗材0.03kg,节材68%。目前全国年产钢领约6000万只,按每只耗材0.1kg计算,共需优质钢6000吨(不包括废品率),采用本专利技术每年可节材3600吨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镦挤成形所使用的专用模具示意图。图2是扩整成形所使用的专用模具示意图。图3是扩挤成形所使用的专用模具示意图。其中,图1中管坯,凹模,上模,凸模,顶出环,顶料杆,顶出板,下模板;图2中已成形的毛坯,凸模,凹模,垫板,顶料杆,下模板;图3中凸模,凹模,下垫块,顶出杆,下模板。在实施本专利技术时,首先将壁厚与钢领毛坯的突檐厚度相同(或略大)的无缝钢管,按毛坯的展开高度+1.0毫米剪切(或锯、割)成环状坯料,然后将环状坯料放入专用的模具内进行镦挤成形,该模具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将已下好的管坯放入凹模中,上模压下时,坯料在由凸模、顶出环及凹模组成的模腔内成形。成形完成后,上模回程,顶出环借助顶料杆和顶出板将已成形的毛坯顶出。其后再放入第二套模具内进行扩整成形,该模具结构如图2所示,将已成形的毛坯放入凹模中,凸模压下时,毛坯在由凹模、垫板和凸模组成的模腔中完成扩、翻、整形等工艺。扩整成形完成后,凸模回程,垫板借助顶料杆将已整形的毛坯顶出。最后在常规的切边模中切边。上述工序均可在普通曲柄压力机上进行。对于新型耐用节电钢领等类型毛坯,在实施本专利技术时,可选用第二套工艺流程。首先将壁厚与钢领毛坯的突檐厚度相同(或略大)的无缝钢管,按毛坯的展开高度+1.0毫米剪切(或锯、割)成环状管坯,然后将环状管坯放入专用的模具中进行扩挤成形。该模具的结构原理如图3所示,将管坯放入凹模中,凸模压下时,管坯,在凸模、凹模和下垫块组成的模腔内完成扩、挤、翻等成形工艺。成形完成后,下垫块借助顶出杆将已成形的毛坯顶出。然后在常规的切边模中切边。上述工序均可在普通曲柄压力机上进行。权利要求1.一种属于金属加工领域的钢领毛坯成形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无缝钢管做坯料,通过精密下料(包括剪切、锯、割等方法)和体积成形技术完成毛坯的加工,其工艺流程有两套第一套工艺流程是管坯下料-镦挤成形-扩整-切边;第二套工艺流程是管坯下料-扩挤成形-切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领毛坯成形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套工艺流程中用于镦挤成形的专用模具由凹模、上模、凸模、顶出环、顶料杆、顶出板和下模板组成;用于扩整成形的专用模具由凸模、凹模、垫板、顶料杆和下模板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邻毛坯成形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套工艺流程中用于扩挤成形的专用模具由凸模、凹模、下垫块、顶出杆和下模板组成。全文摘要一种属于金属加工领域的钢领毛坯成型的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无缝钢管材,通过精密下料和体积成型技术完成钢领毛坯的加工。本专利技术为钢领毛坯的生产提供了一种低材耗、低能耗、高质量、高效益的加工新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加工钢领毛坯,可节材60%左右,工序减少20%,毛坯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内在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文档编号D01H7/60GK1049463SQ8910663公开日1991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1989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于德弘, 邢光汉, 王太川, 陈奇明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属于金属加工领域的钢领毛坯成形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无缝钢管做坯料,通过精密下料(包括剪切、锯、割等方法)和体积成形技术完成毛坯的加工,其工艺流程有两套:第一套工艺流程是:管坯下料--镦挤成形--扩整--切边;第二套工艺流程是 :管坯下料--扩挤成形--切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德弘邢光汉王太川陈奇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