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锡槽石墨内衬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88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锡槽石墨内衬安装装置,解决了现有石墨条在锡液浮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上翘,使石墨条的功能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安装在锡槽边砖上的石墨内衬压条,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石墨内衬压条一侧端部的石墨内衬;所述石墨内衬压条设置有凹形段,锡槽边砖上邻近石墨内衬的凹形段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槽,该安装槽两侧的锡槽边砖上均设置有与安装槽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燕尾槽,相邻两个石墨内衬压条之间的燕尾槽通过直槽连接;所述石墨内衬压条的凹形段上还设置有燕尾固定条,该燕尾固定条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石墨内衬压条两侧的燕尾槽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障石墨内衬不变形、不上翘、不脱落,充分发挥石墨内衬功能的优点。

A new type of installation device for graphite lining of tin groov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tin groove graphite lining installation device,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graphite strips are easily upturne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tin liquid buoyancy,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graphite strip is invalid.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graphite lining bar mounted on a tin slot edge brick and a graphite inner lining fixed on the end of one side of the graphite lining bar through a fixed nut; the graphite lining bar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section. An installation slot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concave section adjacent to the graphite lining on the tin slot edge brick, and the tin slot side side sides of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are on the side. A swallow tail slot located on the same line with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brick, and the swallowtail trough between two adjacent graphite lining bars is connected through a straight slot; the concave section of the graphite lining bar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wallow tail fixed strip,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tail fixed strip are stuck on the swallow tail grooves on both sides of the graphite lin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ensuring that the graphite lining is not deformed, not upturned, and does not fall of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graphite l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锡槽石墨内衬安装装置
本技术属于玻璃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锡槽石墨内衬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盖板玻璃生产中,采用浮法工艺制造盖板玻璃的技术已日趋成熟,且在生产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浮法工艺制造玻璃板的核心设备是锡槽。玻璃液漂浮在锡液面上,不仅与锡液互不浸润,而且与石墨也互不浸润,因此,石墨条被应用在锡槽边砖内侧,防止因玻璃液量过大,或者生产中玻璃板过宽而粘黏在锡槽边砖上,导致断板等生产事故;锡槽边砖内侧安装石墨内衬后,玻璃液与石墨内衬互不浸润,因此,当有玻璃液接触到石墨内衬时,玻璃液也不会发生粘黏,为玻璃板在成型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当发生断板意外时,停留在锡槽内的玻璃液因为石墨条的作用,从而避免玻璃液粘黏在边砖上,大大提高清理玻璃的效率,尤其对剔边工作极为有利。因此,锡槽在设计过程中均会在边砖上设计石墨条。而现有技术中,通常固定石墨条的方式是在边砖上设计一对不锈钢压条,压条的一端焊接在锡槽侧板上,压条的另一端开有螺栓孔,对应的下部石墨条也开有同等大小的螺栓孔,再用螺栓将压条和石墨条固定在一起,压条的另一端焊接在锡槽侧板上,从而起到固定石墨条的作用,在砖表面上设计凹槽,使石墨条和压条置于槽内而不凸于砖表面以上,与砖形成整体。但是,上述固定方式存在明显不足,是因为,锡槽在实际运行时,内部温度有上千摄氏度,而石墨条的压条焊接在锡槽侧板上,锡槽侧板处的温度只有百摄氏度,因此,压条的两端存在几百摄氏度的温差,极易发生变形;另一方面,压条只一端受力,石墨条在锡液浮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上翘,严重时使石墨条脱离锡液面,使石墨条的功能失效,为实际生产带来诸多潜在危险,不仅如此,翘起后的石墨条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及其他应力作用,石墨条会脱离螺栓,最终全部脱落而漂浮在锡液上,在实际生产中,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脱落后的石墨条极易造成断板等重大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除此,更换脱落后的石墨条操作也十分困难,且耗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石墨条在锡液浮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上翘,使石墨条的功能失效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新型的锡槽石墨内衬安装装置。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的锡槽石墨内衬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在锡槽边砖上的石墨内衬压条,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石墨内衬压条一侧端部的石墨内衬;所述石墨内衬压条设置有凹形段,锡槽边砖上邻近石墨内衬的凹形段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槽,该安装槽两侧的锡槽边砖上均设置有与安装槽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燕尾槽,相邻两个石墨内衬压条之间的燕尾槽通过直槽连接;所述石墨内衬压条的凹形段上还设置有燕尾固定条,该燕尾固定条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石墨内衬压条两侧的燕尾槽上。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有效通过燕尾固定条将本技术的石墨内衬压条压紧在锡槽边砖上,石墨内衬压条连同与其固定的石墨内衬与锡槽边砖之间就形成相互作用力,最终通过锡槽边砖将所有石墨内衬受到的浮力及变形应力全部吸收。因而,本技术能有效保证石墨内衬充分受力且受力均匀,保障石墨内衬不变形、不上翘、不脱落,充分发挥石墨内衬的功能。同时,本技术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只需将燕尾固定条通过直槽位置送入到燕尾槽位置处,再送入到石墨内衬压条的上方即可有效实现石墨内衬压条的安装,反之则可简单的实现石墨内衬压条的拆卸,安装、拆卸等操作更加简便,效果十分显著。进一步,所述燕尾槽的纵向截面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进一步,所述燕尾固定条的结构与燕尾槽的形状相匹配。并且,本技术中所述燕尾固定条与燕尾槽之间设置有1-5mm的胀缝。优选地,所述燕尾固定条与燕尾槽之间设置有3mm的胀缝。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拆卸、安装操作,使燕尾固定条的移动更加顺畅,设石墨内衬压条的厚度为h,宽度为m,所述安装槽的长度与石墨内衬压条的宽度相同,安装槽的高度等于燕尾槽的高度与h之和,安装槽的宽度等于燕尾槽的宽度与2h之和。本实施例中该安装槽、燕尾槽和直槽的长度的均是指燕尾槽所在直线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安装槽、燕尾槽和直槽的宽度均是指垂直于燕尾槽所在直线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安装槽、燕尾槽和直槽的高度均是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该燕尾槽所在直线方向与燕尾固定条的长度方向垂直。进一步,所述安装槽所在的直线与石墨内衬压条垂直设置。优选地,所述燕尾固定条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或者,所述燕尾固定条由耐火砖材质构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有效保证石墨内衬充分受力且受力均匀,保障石墨内衬不变形、不上翘、不脱落,充分发挥石墨内衬的功能;2、本技术结构的优化设置,能够使石墨内衬的安装、拆卸等操作更加简便,而且拆卸后不会存在螺栓孔,因而不会影响二次安装;3、本技术的效果更加显著、稳定,因而非常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安装在锡槽边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块石墨内衬连接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石墨内衬,2-石墨内衬压条,3-固定螺母,4-燕尾固定条,5-燕尾槽,6-锡槽边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新型的锡槽石墨内衬安装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安装在锡槽边砖6上的石墨内衬压条2,通过固定螺母3固定在石墨内衬压条2一侧端部的石墨内衬1。本技术中,所述石墨内衬压条2设置有凹形段,锡槽边砖6上邻近石墨内衬1的凹形段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槽,该安装槽两侧的锡槽边砖6上均设置有与安装槽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燕尾槽5,相邻两个石墨内衬压条2之间的燕尾槽5通过直槽连通;所述石墨内衬压条2的凹形段上还设置有燕尾固定条4,该燕尾固定条4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石墨内衬压条2两侧的燕尾槽5上。本技术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先在锡槽边砖6上,沿着玻璃液的流动方向设置一个以上的安装槽,将石墨内衬压条2的一端端部通过固定螺母3连接石墨内衬1,该石墨内衬1放置在锡槽边砖6的相应位置处,然后将安装槽对应位置处的石墨内衬压条2弯折成与安装槽形状相匹配的凹形段,然后再安装槽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燕尾槽5。相邻两个石墨内衬压条2之间设置有连通燕尾槽5的直槽。本技术中直槽、燕尾槽5和安装槽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安装时,只需将石墨内衬1和石墨内衬压条2的凹形段对应设置在锡槽边砖6的相应位置处,然后将燕尾固定条4放入直槽中,移动燕尾固定条4,使其移动到凹形段位置处,并卡接在凹形段两端的燕尾槽5中即可。拆卸时,只需将燕尾固定条4移动到直槽中,然后取出即可。安装拆卸均十分方便。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优化了燕尾槽5位置处的结构设置,具体设置如下:所述燕尾槽5的纵向截面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所述燕尾固定条4的结构与燕尾槽5的形状相匹配。同时,设石墨内衬压条2的厚度为h,宽度为m,所述安装槽的长度与石墨内衬压条2的宽度相同,安装槽的高度等于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锡槽石墨内衬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在锡槽边砖(6)上的石墨内衬压条(2),通过固定螺母(3)固定在石墨内衬压条(2)一侧端部的石墨内衬(1);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内衬压条(2)设置有凹形段,锡槽边砖(6)上邻近石墨内衬(1)的凹形段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槽,该安装槽两侧的锡槽边砖(6)上均设置有与安装槽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燕尾槽(5),相邻两个石墨内衬压条(2)之间的燕尾槽(5)通过直槽连接;所述石墨内衬压条(2)的凹形段上还设置有燕尾固定条(4),该燕尾固定条(4)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石墨内衬压条(2)两侧的燕尾槽(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锡槽石墨内衬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在锡槽边砖(6)上的石墨内衬压条(2),通过固定螺母(3)固定在石墨内衬压条(2)一侧端部的石墨内衬(1);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内衬压条(2)设置有凹形段,锡槽边砖(6)上邻近石墨内衬(1)的凹形段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槽,该安装槽两侧的锡槽边砖(6)上均设置有与安装槽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燕尾槽(5),相邻两个石墨内衬压条(2)之间的燕尾槽(5)通过直槽连接;所述石墨内衬压条(2)的凹形段上还设置有燕尾固定条(4),该燕尾固定条(4)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石墨内衬压条(2)两侧的燕尾槽(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锡槽石墨内衬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5)的纵向截面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锡槽石墨内衬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固定条(4)的结构与燕尾槽(5)的形状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普强王卓卿沈子涵陈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