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37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纤维7生产纱线13的纺纱方法和纺纱装置。在纺纱室2中,纤维7遇到旋转的空气涡流15,且在此过程中在锭子12的锭孔11的入口处被捻成纱线1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示,未被截获到进入纱线形成过程的纤维17通过排气通道16排除;这些排除的纤维17被回收;回收的纤维17返回到纱线形成过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根据独立的专利权利要求书的绪言部分,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动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技术介绍
据目前的工艺水平,在气体中纺纱的技术是已知的。它和涡流空气纺纱法有关,该方法是在一室内由纤维供应管道出来的纤维被送到回转的空气涡流中。纤维在此回转的空气涡流中受到捻转并用这种方法被纺成纱线,随后通过回转的或固定的锭子的锭孔离开,该锭子实际上配置在纤维供应孔的对面。在此工艺中,送进涡流的各条纤维至少有一端在一段时间内自由地保持在回转气流中。这种纺织方法的优点被认为是加工速度快,与环锭纺纱比较纱线的质量较高。在上述方法中,所需的空气涡流由纺纱室中切向布置的压缩空气喷嘴产生。脱离纺纱流程的压缩空气经沿锭子延伸并与锭子共轴的排气通道排出。由于纺丝室及排气通道尺寸较小且由于供气压力高,所以气流速度相应较高。在一定区域中此速度接近音速。按目前工艺水平所知的纺纱方法在例如美国专利US-5’528’895有描述,其特征在于,在锭孔进口的上游纤维形成日冕形冠状体由空气涡流支承。此纤维日冕的每根纤维的一端位于锭孔内并在这里成为纱线的一部分,纱线连续不断地被带走。这个纤维日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任务简单地说是抓住自由转动的纤维并将它们带入纺纱过程。既使在这种结构中问题也存在,即部分纤维未被纤维日冕抓住,而是散逸在排气气流中。这些丢失的纤维的一大部分是短纤维,定量地看,有重大经济价值,但在目前工艺水平所知的纺纱法中它们被丢失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纺纱方法和纺纱装置,用它可获得优质纱线并能减少纤维损失。这一目的可用本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纺纱方法和纺纱装置达到。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一个事实,即在上述方法中,排气携带的纤维被截获,回收并在规定位置返回纺纱过程。本工艺中第一步将纤维与排气气流分开,第二步,即必要时清除杂质并定向排列,第三步采取适当手段将其返回纺纱过程。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回输点,这对纱线形成过程有不同影响。以下说明优选的方案。纤维回输的第一方案是使回收的纤维返回到回转的纤维日冕区内。在回转纤维日冕中心区内,正如龙卷风的风眼一样,流速较低。进入该区的纤维不会受到在周边的高速流的作用,因而相应地偏转不大。用这种结构生产的纱线,其核心是由低捻度纤维组成,外面缠绕一层加捻纤维套。将纤维喂给回转的纤维日冕最好通过一单独的位于中央的纤维送进孔及/或一个或多个远离中心的纤维送进孔进行。为了确保纤维在最适宜条件下达到回转的纤维日冕的中心采用纤维引导器。这种引导器,例如锥形部件,对称布置且基本上指向回转的纤维日冕的中心。合适的形状还有朝着回转纤维日冕中心变细的圆锥形的引导装置,在其前端有纤维进给孔的出口。也可采用不对称布置。纤维引导器的前端可有一突出装置,如管子,它能另外加长纤维供应孔。纤维引导器没有任何锐边或台阶,因为这些东西对气流状态有不利的影响;台阶要平滑过渡比较有利。纤维引导器也作为止捻装置,防止通过一个或多个布置在四周的主喂料孔送进的主纤维流可以产生有害的反向加捻和向后伸到进给区。回收的纤维主要是那些在第一次供料阶段中越来越远离它们所在的回转纤维日冕中心的完全处于不利地位的短纤维。如果现在将这些自然分离而收集的回收纤维送回该中心,则产生的纱线在其横截面中央有较多的短纤维,外面配以较长纤维。根据纤维回输的方式方法的不同,此纤维将或多或少地处在纱线横截面中央。除了有回输的回收纤维外还可送入外加的纤维。此纤维可以是不断的(连续的单纤维),也可是其拉伸状态送进的弹性纤维,它能对合成的纱线产生影响。另一种可能是将纤维,具体说是短纤维,从待加工的纤维流中初步分离,以便如上所述,将这些纤维在回转纤维日冕中心处送回纺纱过程。由于这道工序,在排气流中除去短纤维的可能性小了。为了有助于纱线的形成过程,可在锭孔内产生一股沿纱线输送方向流动的抽吸空气流。这一措施目的在于帮助纤维,特别是短纤维,进入锭孔的入口。但相应的抽吸空气流未必与从中央送进的纤维的加工有关。纤维送进装置还可用于促进纺纱过程的起动,如果插入一根导纱的话。在一定条件下,纤维送进中央可防止喂料区以内包绕的纤维发生难以控制的加捻。回收维的进给口与锭孔入口间的距离根据待加工纤维材料进行调节。在上述装置中,纺纱过程可用许多方法给予影响。除了回收纤维的送进外,喂纱孔也可设计成外加的空气喷嘴,藉此来影响纱线的形成过程。受控制的辅助空气流量的喷射使中央的纤维悬浮。由于喷嘴的作用,纤维主动投入纱线形成过程。此外,空气在中央喷射作到涡流中心低流速区。在上述纺纱方法中,有纺纱室的目前的纺纱装置的上游放置一纤维准备装置,使纤维条中的纤维为纺纱过程作好准备,原则上已知二种纤维准备装置,纤维利用这种装置可为纺纱成形过程作好准备。在第一种装置中纤维条在一如EP0488007中介绍的牵伸系统中被精制(牵伸)和处于平行状态,在第二种装置中,使用一个或多个开松辊将纤维条分离或切开成一根根纤维。还有这二种装置的中间结构。基于这二种装置还可得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在第一种装置中结构简单的作为开松装置应用的牵伸系统,沿纤维输送方向看,包括第一对罗拉,随后布置的一对皮带及第二对罗拉。原则上回收的纤维可送回第一对罗拉的上游及/或皮带对的上游,或第二对罗拉的上游或下游。如果回收纤维进行新的牵伸过程,则要清楚它们是否送进牵伸系统上游。与纤维送进回转纤维日冕中心的上述结构相反,这时所考虑的装置上产生的纱线一般与平常的纱线看不出区别。第二种装置提到的开松装置是基于这样的安排,即待加工纤维的纤维条通过供应孔引导,被喂料辊接收,且从此处输送到有齿或针的开松辊。在此过程中,纤维条在喂料辊和要传送到开松辊的喂料糟被压缩。纤维条的各纤维起码已得到梳理或牵伸,因此基本上平行排列。纤维从开松辊传送到吸气辊,吸气辊的圆周速度较低,吸气辊一般有一多孔表面,空气可从这些孔吸入内部,这时纤维便依附在辊表面。在第二种结构的开松装置中,回收的纤维返回到供料孔、开松辊区域内,或吸气辊区域内。为了向纱线形成工艺提供回收纤维的最理想准备,它们最好送回供料孔区域内。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是简化的,其中图1表明牵伸系统可能的纤维回送点;图2表示纤维回输到回转纤维日冕的中心;图3是回输到纤维日冕中心的另两方案;图4是纤维回输的又一方案;和图5是有开松装置和纺纱室的纺纱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示出纺纱装置1的截面。在纺纱室2的上游布置着牵伸系统3。牵伸系统3用于为纺纱室2中的纺纱过程准备好纤维条4的纤维。牵伸系统3包括第一对罗拉5,另一对罗拉5.1和一对布置在它们之间的牵伸皮带6。这些部件的运行速度不同,该速度选择使通过的纤维定向且净化,在这过程中纤维呈平行相挨着排列且以要求的正确数量送进纱线的形成过程。待加工的纤维7通过纤维供应孔8到达纺纱室2的内部空间。在此空间内出现了由纤维端形成的回转纤维日冕9。纤维日冕由旋涡15(由箭头15指示)支承,旋涡用压缩空气喷嘴(图上未详示)产生。旋涡从前面看是中心有一点的圆圈,从后面看是中心有一叉的圆圈。回转纤维日冕9每根纤维的一端位于锭子12的锭孔11进口内。锭孔11的作用是连续带走在纺纱室2形成的纱线13。由纤维供应孔8提供的纤维7通过纤维引导器14引导到锭孔11的入口,以致它们被回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在纺纱室(2)中用纤维(7)制造纱线(13)的方法,该纤维(7)遇到旋转的空气涡流(15)并随后在纺纱室(2)中的锭子(12)的锭孔(11)的入口处捻成纱线(13),纤维(7)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纤维供应孔(20、21)导入纺纱室2,其特征在于:a)纱线形成过程中未截获的纤维(17)从排气通道(16)离开;b)分离的纤维(17)返回到纱线形成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斯塔尔德P安德雷格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