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或门电路及异或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172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或门电路及异或门电路,涉及逻辑电路技术领域。同或门电路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及延时模块。第一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第一信号源,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延时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一端电连接。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第二信号源,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延时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延时模块的第三端与输出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延时模块用于当第一信号比所述第二信号超前T时间时,将第一信号延时T时间,使得延时T时间后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同步,以从输出模块的另一端获得输出信号。以克服输出信号出现毛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或门电路及异或门电路
本技术涉及逻辑电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同或门电路及异或门电路。
技术介绍
同或门(XNORgate或equivalencegate)也称为异或非门,是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有2个输入端、1个输出端。当2个输入端中有且只有一个是低电平(逻辑0)时,输出为低电平。亦即当输入电平相同时,输出为高电平(逻辑1)。目前同或门电路存在一些缺点,如ti芯片SN54LS266异或非门电路芯片,即同或门芯片的输出信号会出现毛刺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或门电路及异或门电路,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或门电路,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及延时模块。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第一信号源,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第二信号源,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源用于输出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源用于输出第二信号。所述延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比所述第二信号超前T时间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延时T时间,使得所述延时T时间后的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同步,以从所述输出模块的另一端获得输出信号。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输入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源,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输出模块的一端电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第二输入模块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源,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延时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输出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进一地,上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输出输出信号。进一步地,上述同或门电路还包括供电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均还电连接于所述供电电源。进一步地,上述供电电源为5V的电源。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均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三极管。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均为8050。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型号为855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或门电路,包括非门电路和上述的同或门电路。所述非门电路与所述同或门电路的输出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或门电路及异或门电路,同或门电路,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及延时模块。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第一信号源,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第二信号源,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源用于输出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源用于输出第二信号。所述延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比所述第二信号超前T时间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延时T时间,使得所述延时T时间后的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同步,以从所述输出模块的另一端获得输出信号。通过设置延时模块的方式,存在第一信号比所述第二信号超前T时间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延时T时间,使得所述延时T时间后的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同步,以从所述输出模块的另一端获得输出信号,以克服输出信号出现毛刺的问题。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环境;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同或门电路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出现毛刺的信号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同或门电路中的各信号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同或门电路的符号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同或门电路的真值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异或门电路的结构框图。图中:100-同或门电路;110-第一输入模块;120-第二输入模块;130-输出模块;140-延时模块;200-异或门电路;210-非门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电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电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电连接,或一体地电连接;可以是机械电连接,也可以是电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或门电路100,可以包括第一输入模块110、第二输入模块120、输出模块130及延时模块140。所述第一输入模块110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第一信号源S1,所述第一输入模块110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延时模块140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模块110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或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及延时模块,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第一信号源,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第二信号源,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源用于输出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源用于输出第二信号;所述延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比所述第二信号超前T时间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延时T时间,使得所述延时T时间后的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同步,以从所述输出模块的另一端获得输出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或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及延时模块,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第一信号源,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用于电连接于第二信号源,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源用于输出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源用于输出第二信号;所述延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比所述第二信号超前T时间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延时T时间,使得所述延时T时间后的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同步,以从所述输出模块的另一端获得输出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或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源,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输出模块的一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或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模块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源,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延时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畅吴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声立德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