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1952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光阑;第一透镜,所述的第一透镜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所述的第二透镜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朝向物面的一面为正焦距透镜,朝向像面的一面为负焦距透镜;第三透镜,所述的第三透镜为正焦距透镜,且所述第三透镜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双曲线非球面,另一面为具有两个凸起的非球面;第四透镜,所述的第四透镜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四透镜的两个面均为双曲线;滤光片;感光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镜头焦距能够达到4.0mm,照度像面整体均匀、高亮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镜头总长小于3.7mm。

A kind of ultrathin optical system with large focal lengt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arge focal length ultra thin optical system, which is arranged in sequence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a first lens, the first lens is a aspherical lens with a positive focal distance; the second lens, the second lens is a aspherical lens with a negative focal distance, and the second lens faces a positive focal length lens on the face face. One side facing the face is a negative focal lens; the third lens, the third lens described as a positive focal lens, and the third lens toward the surface of the object is hyperbolic aspherical, the other has two convex aspheric surfaces; the fourth lens, the fourth lens is a negative focal distance aspherical lens, and the fourth lens two. The surface is hyperbolic; the filter; the photoreceptor. The focal length of the lens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ch 4.0mm, and the illuminance image plane is uniform and high brightness.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lens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less than 3.7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的光学镜头都存在这样的缺点:镜头较为厚重,体积较大,导致最后组装的光学系统体积较大,携带和使用都不方便。因此,本技术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采用非球面的塑胶镜片,实现了大焦距,小体积的光学镜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光阑;第一透镜,所述的第一透镜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所述的第二透镜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朝向物面的一面为正焦距透镜,朝向像面的一面为负焦距透镜;第三透镜,所述的第三透镜为正焦距透镜,且所述第三透镜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双曲线非球面,另一面为具有两个凸起的非球面;第四透镜,所述的第四透镜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四透镜的两个面均为双曲线;滤光片;感光片。如上所述的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各焦距满足以下关系:-1.0<f1/f2<1.0,-8<f3/f4<0。如上所述的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dlens1,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dlens2,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dlens3,所述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dlens4,,各色散系数满足以下关系:vdlens1>31,vdlens3>31,vdlens4>31,vdlens2≤31;vdlens1-vdlens2>30,vdlens3-vdlens2>30,vdlens4-vdlens2>30。如上所述的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光学系统焦距为F,光学系统总长TTL,满足F/TTL>1。如上所述的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如上所述的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形状满足方程式:上述方程式中参数c为半径所对应的曲率,y为径向坐标其单位和透镜长度单位相同,k为圆锥二次曲线系数,α1至α8分别表示各径向坐标所对应的系数;当k系数小于-1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双曲线;当k系数等于-1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抛物线;当k系数介于-1到0之间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椭圆,当k系数等于0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圆形,当k系数大于0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扁圆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达到了如下效果:1、本技术的镜头焦距能够达到4.0mm。2、本技术的照度像面整体均匀、高亮度(光圈数达到F2.0)。3、本技术镜头总长小于3.7mm。4、本技术采用了塑料非球面结构,故光学系统的几何传递函数得到很大提高,可以使该产品有较好的分辨率、透过率、色彩还原性得到显著提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光阑;2、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第四透镜;6、滤光片;7、感光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光阑1;使得系统的镜片通光口径小同时降低光学系统的出射角,从而使得光学系统的体积小型化;第一透镜2,所述的第一透镜2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3,所述的第二透镜3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3朝向物面的一面为正焦距透镜,朝向像面的一面为负焦距透镜;第三透镜4,所述的第三透镜4为正焦距透镜,且所述第三透镜4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双曲线非球面,另一面为具有两个凸起的非球面;第四透镜5,所述的第四透镜5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四透镜5的两个面均为双曲线;这样设置很好地改善场曲像差。滤光片6;感光片7。光线是从滤光片6进入的,滤光片对感光片7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过滤一部分光线减少杂光和光斑等,使图像色彩亮丽和锐利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色彩还原性。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2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3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4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5的焦距为f4,各焦距满足以下关系:-1.0<f1/f2<1.0,-8<f3/f4<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2的色散系数为vdlens1,所述第二透镜3的色散系数为vdlens2,所述第三透镜4的色散系数为vdlens3,所述第四透镜5的色散系数为vdlens4,,各色散系数满足以下关系:vdlens1>31,vdlens3>31,vdlens4>31,vdlens2≤31;vdlens1-vdlens2>30,vdlens3-vdlens2>30,vdlens4-vdlens2>3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焦距为F,光学系统总长TTL,满足F/TTL>1。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和第四透镜5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采用高折射率(折射率大于1.5以上)的塑胶非球面,由于加大了光线的折射,可以使得整个镜头的长度最短至3.8mm以下。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的非球面表面形状满足方程式:上述方程式中参数c为半径所对应的曲率,y为径向坐标其单位和透镜长度单位相同,k为圆锥二次曲线系数,α1至α8分别表示各径向坐标所对应的系数;当k系数小于-1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双曲线;当k系数等于-1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抛物线;当k系数介于-1到0之间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椭圆,当k系数等于0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圆形,当k系数大于0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扁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光阑(1);第一透镜(2),所述的第一透镜(2)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3),所述的第二透镜(3)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3)朝向物面的一面为正焦距透镜,朝向像面的一面为负焦距透镜;第三透镜(4),所述的第三透镜(4)为正焦距透镜,且所述第三透镜(4)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双曲线非球面,另一面为具有两个凸起的非球面;第四透镜(5),所述的第四透镜(5)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四透镜(5)的两个面均为双曲线;滤光片(6);感光片(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光阑(1);第一透镜(2),所述的第一透镜(2)为正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3),所述的第二透镜(3)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3)朝向物面的一面为正焦距透镜,朝向像面的一面为负焦距透镜;第三透镜(4),所述的第三透镜(4)为正焦距透镜,且所述第三透镜(4)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双曲线非球面,另一面为具有两个凸起的非球面;第四透镜(5),所述的第四透镜(5)为负焦距的非球面透镜,第四透镜(5)的两个面均为双曲线;滤光片(6);感光片(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3)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4)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5)的焦距为f4,各焦距满足以下关系:-1.0<f1/f2<1.0,-8<f3/f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焦距超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色散系数为vdlens1,所述第二透镜(3)的色散系数为vdlens2,所述第三透镜(4)的色散系数为vdlens3,所述第四透镜(5)的色散系数为v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长林肖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