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支型双蝶形混合光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1948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支型双蝶形混合光电缆,包括光纤单元、铜导体和外护套;外护套呈方形,在四条边分别设置有第一撕裂槽口和第二撕裂槽口两组撕裂槽口;在外护套中心设置有微束光纤单元孔、其两组相对的夹角分别对应撕裂槽口内尖角;由第一撕裂槽口将外护套分成第一光电分离单元和第二光电分离单元;光纤微束管设置于微束光纤单元孔内;外护套四个角分别设置有铜导体;第一光电分离单元和第二光电分离单元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一根光纤。该混合光电缆结构巧妙,为一种综合性能更好的多光纤芯的混合光电缆,能使得光电缆的布线更加简化、合理,消除火灾隐患、避免油膏污染。

A branch type double butterfly hybrid optical cab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anch type double butterfly hybrid optical cable, which comprises an optical fiber unit, a copper conductor and an outer sheath; the outer sheath is square, and the four sid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tearing slot and the second tearing slot in two groups of tearing channels; the outer sheath center is provided with a micro beam fiber unit hole and the two groups of relative angles. Don't tear the sharp angle in the slot; the outer sheath is divided into the first photoelectric separation unit and the second photoelectric separation unit by the first tearing slot; the optical fiber bundle tube is set in the micro beam fiber unit hole, and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outer sheath are respectively set with copper conductors;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first photoelectric separation unit and the second photoelectric separation unit is respectively set up. There is an optical fiber. The structure of the hybrid optical cable is ingenious. It is a kind of multi fiber core hybrid optical cable with better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It can make the wiring of the optical cable more simplified and reasonable, eliminate the hidden fire hazard and avoid the pollution of the oin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支型双蝶形混合光电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光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发达,在设备上不断地提出了对混合光电缆的需求,同时也随着各类工程的进行,对混合光电缆的各种性能提出不断的要求。在一些常规通信传输网络中,光缆和电缆一般都需要单独敷设,容易造成布线敷设空间拥堵,然而在很多现代化楼宇等场合,需要同时敷设光缆和电缆,光缆用于传输光信号,电缆用于设备电力供应,所以对室内对光电混合缆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各种光缆结构。而在光纤到户的二级分光应用中,第一级分光点到第二级分光点,现在普遍使用蝶形吊线光缆来实现连接,但是,实际能使用的光纤芯数较少,通常为1芯或者2芯,而室内连接有时需要多芯数,而限于常规的混合光电缆的结构特性,使用常规的单芯或者双芯蝶形缆会导致敷设线路繁琐,造成光缆不必要的浪费和空间拥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综合性能更好多光纤芯的混合光电缆,能使得光电缆的布线更加简化、合理,消除火灾隐患、避免油膏污染。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支型双蝶形混合光电缆,包括光纤单元、铜导体和包覆在外的低烟无卤外护套;所述外护套的截面主体呈方形,在四条边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撕裂槽口和第二撕裂槽口两组对边设置的撕裂槽口;在所述外护套的中心设置有截面呈正方形的微束光纤单元孔,所述方形的微束光纤单元孔的两组相对的夹角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撕裂槽口和第二撕裂槽口的内尖角;由一组所述的第一撕裂槽口和一组所述的第二撕裂槽口将所述的外护套分成分列四个角的四个区域,由一组所述的第一撕裂槽口将所述的外护套分成第一光电分离单元和第二光电分离单元;所述的光纤单元包括第一光纤单元和第二光纤单元、第三光纤单元;其中第一光纤单元为光纤微束管,由若干根光纤和聚烯烃阻燃护套组成,所述的光纤微束管匹配设置于所述外护套中心的微束光纤单元孔内;在所述外护套的分列四个角的四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有铜导体形成电单元;所述的第一光电分离单元和第二光电分离单元中,在与第二撕裂槽口对应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一根光纤,分别形成所述的第二光纤单元和第三光纤单元。进一步地,所述的光纤采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多模光纤。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微束管的外径为1.2-1.3mm,所述聚烯烃阻燃护套壁厚为0.08-0.1mm。更优地,所述微束管的外径为1.25mm,所述聚烯烃阻燃护套壁厚为0.09mm。进一步地,所述外护套采用高弹性聚烯烃绝热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铜导体外径为1.1-1.3mm。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一撕裂槽口方向的宽度为3.9-4.1mm;沿所述第二撕裂槽口方向的宽度为2.9-3.1mm。更优地,沿所述混合光电缆沿第一撕裂槽口方向的宽度为4mm;沿第二撕裂槽口方向的宽度为3mm。本实用的混合光电缆结构独特、合理,既获得了多芯光纤与电缆的同时单缆传输,又保证了混合光电缆优异的结构强度、确保了光电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同时还实现了光电的二级分离,即通过撕裂第一撕裂槽口来实现第一光纤单元与电单元的分离,通过撕裂第二撕裂槽口来实现第二、第三光纤单元与电单元的分离,从而大大增加了混合光电缆的承载性能。其中,当分离出第一光电分离单元和第二光电分离单元后,本技术的混合电缆更是巧妙地由相互位置对应的一个第二撕裂槽口和一个正方形微束光纤单元孔的内夹角构成一对二级撕裂口,来完成光电的二级分离。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光缆中设置的采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多模光纤,这种光纤具有较低的弯曲损耗,并支持多个传输模式,也奠定了整根光缆高的机械可靠性;(2)微束管内无纤膏,也解决了传统充油套管纵向滴流问题,可以实现光缆的垂直布线,与传统微束管相比其尺寸小、芯数更大;(3)光缆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撕裂槽口和第二撕裂槽口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光缆满足单根阻燃等级和撕裂分支等综合性能都大大提升了,在实际施工使用中,本技术的光电复合缆可以顺着两个撕裂槽口将双蝶形整缆撕裂为两个单独蝶形缆(如图2所示)和可以单独接续使用的光纤微束管(通常为12芯),而且形成的单独蝶形光缆分支时通过撕开第二撕裂槽口就可满足光纤到户的多线路分支施工要求,保证多线路通信质量,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光缆入户。(4)光缆的光电混合的设计,使其在布线敷设中需要光电分离时,只需简单撕扯即可分离出可继续基础施工的完整的光缆线和电缆线,使得该光电复合缆能适用于大量复杂高要求的施工环境,由于铜导体的存在,使得光缆满足单根阻燃等级、撕裂分支和抗拉伸等综合性能都大大提升了,整个光缆的外径为(3.9-4.1)*(2.9-3.1)mm,优选为4*3mm。既满足光、电单元有合体便于紧密施工的要求,又有光电单元在分离后能适应基础施工、保持缆线完整的要求,填补了这类线缆的空白,具有重量轻、尺寸小、芯数大、易分支型、阻燃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支型双蝶形混合光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第一撕裂槽口撕开混合光电缆后形成独立的第一光电分离单元的示意图。图中:1、铜导体2、外护套21、第一撕裂槽口22、第二撕裂槽口23、微束光纤单元孔3、光纤4、聚烯烃阻燃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示出了一种分支型双蝶形混合光电缆,包括光纤单元、铜导体1和包覆在外的低烟无卤外护套2,外护套2采用高弹性聚烯烃绝热性材料制成。所述外护套2的截面主体呈方形,整体挤塑成型,在四条边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撕裂槽口21和第二撕裂槽口22两组对边设置的撕裂槽口;在所述外护套的中心设置有截面呈正方形的微束光纤单元孔23,所述方形的微束光纤单元孔23的两组相对的夹角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撕裂槽口21和第二撕裂槽口22的内尖角;由一组所述的第一撕裂槽口21和一组所述的第二撕裂槽口22将所述的外护套2分成分列四个角的四个区域,由一组所述的第一撕裂槽口21将所述的外护套分成第一光电分离单元和第二光电分离单元;图2示出了沿第一撕裂槽口21撕开后分离出的第一光电分离单元的示意图。所述的光纤单元包括第一光纤单元和第二光纤单元、第三光纤单元;其中第一光纤单元为光纤微束管,由若干根光纤3和聚烯烃阻燃护套4组成,所述的光纤微束管匹配设置于所述外护套2中心的微束光纤单元孔23内;在所述外护套2的分列四个角的四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有铜导体1形成电单元;所述铜导体1外径为1.1-1.3mm。所述的第一光电分离单元和第二光电分离单元中,在与第二撕裂槽口22对应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一根光纤3,分别形成所述的第二光纤单元和第三光纤单元。其中,所述的光纤3较优的为采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多模光纤。较优的,所述光纤微束管的外径为1.25mm(也可以为1.2-1.3mm),所述聚烯烃阻燃护套4壁厚为0.09mm(也可以为0.08-0.1mm)。较优的,沿所述第一撕裂槽口21方向的宽度为4mm(或3.9-4.1mm);沿所述第二撕裂槽口22方向的宽度为3mm(或2.9-3.1mm);当然根据不同环境的工程要求和设计需求的不同也可以作适当的调整。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支型双蝶形混合光电缆,包括光纤单元、铜导体和包覆在外的低烟无卤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的截面主体呈方形,在四条边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撕裂槽口和第二撕裂槽口两组对边设置的撕裂槽口;在所述外护套的中心设置有截面呈正方形的微束光纤单元孔,所述方形的微束光纤单元孔的两组相对的夹角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撕裂槽口和第二撕裂槽口的内尖角;由一组所述的第一撕裂槽口和一组所述的第二撕裂槽口将所述的外护套分成分列四个角的四个区域,由一组所述的第一撕裂槽口将所述的外护套分成第一光电分离单元和第二光电分离单元;所述的光纤单元包括第一光纤单元和第二光纤单元、第三光纤单元;其中第一光纤单元为光纤微束管,由若干根光纤和聚烯烃阻燃护套组成,所述的光纤微束管匹配设置于所述外护套中心的微束光纤单元孔内;在所述外护套的分列四个角的四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有铜导体形成电单元;所述的第一光电分离单元和第二光电分离单元中,在与第二撕裂槽口对应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一根光纤,分别形成所述的第二光纤单元和第三光纤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支型双蝶形混合光电缆,包括光纤单元、铜导体和包覆在外的低烟无卤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的截面主体呈方形,在四条边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撕裂槽口和第二撕裂槽口两组对边设置的撕裂槽口;在所述外护套的中心设置有截面呈正方形的微束光纤单元孔,所述方形的微束光纤单元孔的两组相对的夹角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撕裂槽口和第二撕裂槽口的内尖角;由一组所述的第一撕裂槽口和一组所述的第二撕裂槽口将所述的外护套分成分列四个角的四个区域,由一组所述的第一撕裂槽口将所述的外护套分成第一光电分离单元和第二光电分离单元;所述的光纤单元包括第一光纤单元和第二光纤单元、第三光纤单元;其中第一光纤单元为光纤微束管,由若干根光纤和聚烯烃阻燃护套组成,所述的光纤微束管匹配设置于所述外护套中心的微束光纤单元孔内;在所述外护套的分列四个角的四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有铜导体形成电单元;所述的第一光电分离单元和第二光电分离单元中,在与第二撕裂槽口对应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剑松顾仲倩周旺
申请(专利权)人:长飞光纤光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