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反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1946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反射膜,其包含硬涂层和低折射层,该低折射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分散在上述粘合剂树脂中的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及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上述实心粒子的粒径与上述中空粒子的粒径的比例为0.26至0.55;并涉及一种防反射膜,其包含硬涂层和低折射层,该硬涂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分散在上述粘合剂树脂中的有机或无机微粒,该低折射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分散在上述粘合剂树脂中的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及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上述实心粒子的平均粒径与上述中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比例为0.15至0.55,全部上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中的70体积%以上存在于上述硬涂层和上述低折射层之间的界面至上述低折射层整体厚度的50%之间。

Antireflective fil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tireflective film, which includes a hard coating and a low refraction layer. The low refraction layer contains an adhesive resin and a hollow inorganic nanoparticle dispersed in the adhesive resin and a solid inorganic nanoparticle.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solid particles is 0.26 to 0.55 in proportion to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above hollow particles. An antireflective film includes a hard coating and a low refraction layer, which contains an adhesive resin and an organic or inorganic particle dispersed in the adhesive resin above. The low refraction layer contains an adhesive resin and a hollow inorganic nano particle and a solid inorganic nanoparticle dispersed in the adhesive resin above.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the solid particles is 0.15 to 0.55 of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the above hollow particles, and more than 70% of all the solid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exist between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bove hard coating and the above low refraction layer to 50% of the overall thickness of the above low refraction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反射膜
与相关申请的相互引用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7月14日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89377号和2017年4月21日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051842号的优先权,这些韩国专利申请文献中记载的所有内容均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而被引用。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反射膜,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低反射率和高透光率,能够同时表现高耐擦伤性和防污性,且能够提高显示器装置的画面清晰度的防反射膜。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PDP、LCD等平板显示器装置中会安装用于将由外部入射的光的反射最小化的防反射膜。作为用于将光的反射最小化的方法,包括使无机微粒等填料分散于树脂中后将其涂布于基材膜上而赋予凹凸的方法(防眩光(anti-glare:AG)涂覆);在基材膜上形成折射率不同的多个层而利用光的干涉的方法(防反射(anti-reflection:AR)涂覆);或将它们混用的方法等。其中,上述AG涂覆的情况下,虽然被反射的光的绝对量为与一般硬涂同等的水平,但利用通过凹凸的光的散射而将进入到眼睛中的光的量减少,从而能够获得低反射效果。然而,上述AG涂覆会因表面凹凸而使画面清晰度降低,因此近年来对AR涂覆进行了大量研究。作为利用上述AR涂覆的膜,在基材膜上层叠有硬涂层(高折射率层)、低反射涂覆层等的多层结构的膜已被商用化。但是,由于如上那样形成多个层的方法中分别实施形成各层的工序,因此存在层间密合力(界面粘接力)弱而耐擦伤性降低的缺点。此外,以往为了提高防反射膜中所包含的低折射层的耐擦伤性,主要尝试添加纳米尺寸的多种多样的粒子(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沸石等的粒子)的方法。然而,如上使用纳米尺寸的粒子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在降低低折射层的反射率的同时提高耐擦伤性的局限,且低折射层表面所具有的防污性会因纳米尺寸的粒子而大大降低。因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以减少由外部入射的光的绝对反射量,且使防污性与表面的耐擦伤性一同提高,但实际情况是,由此带来的改善程度甚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具有低反射率和高透光率,能够同时表现高耐擦伤性和防污性,且能够提高显示器装置的画面清晰度的防反射膜。本说明书中,提供一种防反射膜,其包含硬涂层和低折射层,该低折射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分散在上述粘合剂树脂中的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及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上述实心粒子的平均粒径与上述中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比例为0.26至0.55,全部上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中的70体积%以上存在于上述硬涂层和上述低折射层之间的界面至上述低折射层整体厚度的50%之间。此外,本说明书中,提供一种防反射膜,其包含硬涂层和低折射层,该硬涂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分散在上述粘合剂树脂中的有机或无机微粒,该低折射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分散在上述粘合剂树脂中的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及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上述实心粒子的平均粒径与上述中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比例为0.15至0.55,全部上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中的70体积%以上存在于上述硬涂层和上述低折射层之间的界面至上述低折射层整体厚度的50%之间。以下,关于根据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将会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本说明书中,光聚合性化合物是指,受到光的照射时,例如,受到可见光或紫外线的照射时,引起聚合反应的化合物。此外,含氟化合物是指,化合物中包含至少一个以上氟元素的化合物。此外,(甲基)丙烯酸类[(Meth)acryl]是指,包含丙烯酸类(acryl)和甲基丙烯酸类(Methacryl)这两者全部。此外,(共)聚合物是指,包含共聚物(co-polymer)和均聚物(homo-polymer)这两者全部。此外,所谓中空二氧化硅粒子(silicahollowparticles)是指,作为由硅化合物或有机硅化合物诱导的二氧化硅粒子,在上述二氧化硅粒子的表面和/或内部存在空间的形态的粒子。根据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防反射膜,其包含硬涂层和低折射层,该低折射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分散在上述粘合剂树脂中的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和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上述实心粒子的平均粒径与上述中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比例为0.26至0.55,全部上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中的70体积%以上存在于上述硬涂层和上述低折射层之间的界面至上述低折射层整体厚度的50%之间。上述中空粒子的平均粒径和上述实心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别可以是在上述防反射膜的TEM照片(例如,25000倍的倍率)中对所确认到的中空粒子和实心粒子的粒径进行测定并计算而获得的平均值。本专利技术人等对于防反射膜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确认了包含含有具有上述特定的平均粒径比例的中空粒子和实心粒子的低折射层的防反射膜具有较低的反射率和较高的透光率,能够同时表现高耐擦伤性和防污性,从而完成了技术。上述低折射层的制造过程中,可以考虑对上述中空粒子和实心粒子的分布造成影响的多种因素,例如制造条件、上述粒子的重量或密度等,但本专利技术人等确认了,在将上述两种粒子间的平均粒径的差异调节为上述比例的情况下,最终制造的防反射膜可以确保较低的反射率,并且表现提高的耐擦伤性和防污性。更具体而言,上述低折射层中,上述实心粒子的平均粒径与上述中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比例为0.55以下、或0.15至0.55、或0.26至0.55、或0.27至0.40、或0.280至0.380,从而上述低折射层中,上述中空粒子和实心粒子会表现出彼此不同的不均匀的存在和分布形态,例如上述中空粒子和实心粒子各自主要分布的位置以上述硬涂层和上述低折射层之间的界面为基准,可以为彼此不同的距离。这样,由于上述低折射层中上述中空粒子和实心粒子主要分布的区域不同,因此上述低折射层会具有特有的内部结构和成分的排列形态而具备较低的反射率。此外,由于上述低折射层中上述中空粒子和实心粒子主要分布的区域不同,因此上述低折射层的表面特性也会一起改变而表现出更加提高的耐擦伤性和防污性。与此相反,上述低折射层中所包含的中空粒子的粒径与实心粒子的粒径间的差异在不那么大的情况下,上述中空粒子和实心粒子不会彼此聚集或发生由粒子种类导致的不均匀的存在、分布,因此不仅难以大大降低上述防反射膜的反射率,而且难以达成所要求的耐擦伤性和防污性。这样,上述实施方式的防反射膜所具有的特有的效果,例如具有低反射率和高透光率,能够同时表现高耐擦伤性和防污性,且能够提高显示器装置的画面清晰度的特性取决于上述中空粒子与实心粒子间的平均粒径比例。上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是指,在其内部不存在空间的形态的粒子。此外,上述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是指,在其表面和/或内部存在空间的形态的粒子。当上述实心粒子的平均粒径与中空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比例满足0.55以下的条件时,上述防反射膜会具有较低的反射率和较高的透光率,同时表现高耐擦伤性和防污性,为了更加容易地调节这样的防反射膜的特性而在应用领域中符合所要求的特性,可以使用具有规定的平均粒径的中空粒子和实心粒子。例如,为了使上述防反射膜具有较低的反射率和较高的透光率,同时表现更加提高的高耐擦伤性和防污性,上述中空粒子的平均粒径可以在40nm至100nm的范围之内,此外上述实心粒子的平均粒径可以在1nm至30nm的范围之内。在上述中空粒子和实心粒子的平均粒径满足上述比例或上述大小范围的情况下,具体的粒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反射膜,其包含硬涂层和低折射层,所述低折射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分散在所述粘合剂树脂中的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及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所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与所述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比例为0.26至0.55,全部所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中按体积计的70%以上存在于所述硬涂层和所述低折射层之间的界面至所述低折射层整体厚度的5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14 KR 10-2016-0089377;2017.04.21 KR 10-2011.一种防反射膜,其包含硬涂层和低折射层,所述低折射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分散在所述粘合剂树脂中的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及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所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与所述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比例为0.26至0.55,全部所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中按体积计的70%以上存在于所述硬涂层和所述低折射层之间的界面至所述低折射层整体厚度的5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全部所述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中按体积计的30%以上存在于超过所述硬涂层和所述低折射层之间的界面至所述低折射层整体厚度的50%的位置开始至与所述界面相对的低折射层的另一面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所述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0nm至100nm的范围以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所述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nm至200nm的范围以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所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nm至30nm的范围以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所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的粒径为0.1nm至100nm的范围以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所述防反射膜在380nm至780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区域显示0.7%以下的平均反射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在所述硬涂层和所述低折射层之间的界面附近,所分布的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多于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全部所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中按体积计的70%以上存在于所述硬涂层和所述低折射层之间的界面至所述低折射层整体厚度的50%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中,与全部所述实心型无机纳米粒子相比,全部所述中空型无机纳米粒子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真锡金在永张影来金芙敬张锡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