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支承自由端纺纱机的转子的支承盘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156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支承自由端纺纱机的转子的支承盘,包括承载环和安装在承载环外周上的、由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支承环,其中,所述承载环在其外边缘的至少一侧上设有侧部环,所述侧部环与外边缘隔开一定距离布置,通过支承部与承载环相连,并在其外周上同样具有支承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支承自由端纺纱机(Offenend-Spinnmaschine)的转子的支承盘,它包括承载环和安装在承载环外周上的、由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支承环。
技术介绍
对于用于支承自由端纺纱机的转子的支承盘有很高的要求,因为所述支承盘受到高的动态载荷并应具有高的耐高温性。纺纱机的能量需求也越来越重要,这种能量需求对纺纱机的运行成本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希望,尽管转子的转速较高,仍使支承盘的磨损保持尽可能小,对于能量需求同样也是这样。在DE3719445A1中,通过一支承盘对以及支承盘原则上的构型示出了支承自由端纺纱机的转子的驱动装置。所述支承盘具有承载环,所述承载环上在外周上安装有支承环。为了改善支承环的散热,在其中部区域内设有冷却槽。在DE10027036C2中示出另一种散热的可能性。这里支承盘有至少两个轴向接触的分盘形成,所述分盘通过局部的轴向距离借助于腹板限定出空腔,所述空腔延伸到支承盘的外周。至少一个所述分盘具有轴向的通孔,通过所述通孔,在支承盘旋转时可向空腔内吸入空气,在流过所述空腔后沿径向将所述空气吹出。通过所述措施,可以降低支承盘和转子的热负荷。但这种支承盘具有较高的制造成本,并且还存在这样危险,即,污物和绒毛(Flusen)会在空腔中积聚,所述污物和绒毛会导致支承盘的运行噪声,并可能造成产品或纺纱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避免目前为止已知的支承盘的缺点,并提供一种改进的支承盘,所述支承盘可以经济地制造并允许实现比目前为止可能的转速高的转速。利用权利要求1和16的特征来实现所述目的。从属权利要求2至15给出本专利技术内容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新的支承盘的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在其外边缘的至少一侧上设有侧部环,所述侧部环与外边缘隔开一定距离布置,通过支承部与承载环相连,并在其外周上同样具有支承环。在这种实施形式中,形成这样一种支承盘,该支承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在一侧挖空的承载环,所述承载环通过支承部与侧部环固定连接,但所述承载环在各支承部之间具有缝隙,通过所述缝隙在支承盘转动时输送冷却空气。为此可相应地设计所述支承部。在最简单的形式中,所述承载环的外边缘设计成轮缘/凸缘(Kranz)形的,并且在所述外边缘上设有侧部环。这里所述侧部环与承载环和支承部一起形成单元式的、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的部件。该部件例如可以按压力铸造法通过注塑或挤压制造。支承部本身按相同的角间距布置。这里使用至少三个支承部。在最简单的形式中,所述支承部由连接承载环的外边缘和侧部环的腹板构成。支承部也可以按短支柱(Stummelstütze)的构型设计,所述短支柱从承载环本身或也可从承载环外边缘的下侧出发延伸。但优选的实施形式设想,支承部具有轮叶的构型,所述轮叶延伸到承载环的毂。与支承部设计成腹板、短支柱还是轮叶无关,其表面都这样设计并设有弯曲,即,沿希望的方向输送空气通过所述缝隙。此时不仅从内部冷却支承盘本身,而且还冷却位于周围的构件,如转子、滚动轴承、制动块等。流动效应使得整个装置的温度较低,并可以防止过热,由此延长机器部件的使用寿命。根据所选择的支承部的结构形式不同,可以引导气流从所述盘的侧部环下方的空间径向向外流出,或者也可以相反地流动。此外,在支承盘成对布置时,还可产生同向或反向的气流。承载环和侧部环都可以设有按已知的方式与承载环或侧部环相连的支承环。连接可以是力锁合(kraftschlüssig)或也可以是形锁合(formschlüssig)的。此外,支承环在其径向的运行面上还可以设有成型部,例如槽。如果承载环由塑料制成并且在其毂中装入由金属制成的套筒,则是有利的。这使得可以在轴颈/支承颈上良好地安装配合。但通常应注意,承载环包括侧部环也可以完全由塑料或金属制成。这种新的支承盘的有点在于良好的散热性还有特别好的可清洁性,因为所有空腔都可以从外面良好地接近和观察。支承盘的制造可以这样进行,即,制造一在其外边缘的至少一侧具有轴向突出的轮缘的承载环,所述轮缘通过支承部与承载环相连,其中承载环和轮缘在其外周上设有支承环。接下来,通过切断承载环和轮缘之间的过渡区域而使所述轮缘与承载环分离,从而形成一在支承部之间朝轮缘下方的空间开口的环形槽。所述轮缘此时形成侧部环。在设有两个侧部环的支承盘中,在承载环的两侧上加工出相应的槽。所述槽形保留在支承部段中。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以透视图示出具有通过腹板连接的侧部环的承载环的支承盘的剖视图;图2示出具有短支柱的支承盘的剖视图;以及图3示出支承盘的剖视图,其中侧部环通过轮叶固定在承载环上。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分别以剖视图和透视图示出支承盘1。所述支承盘由带有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支承环3的承载环2和侧部环7构成,所述侧部环同样具有支承环10。承载环2和侧部环7是统一的构件,所述构件按注塑法制造。承载环和侧部环通过设计成腹板4的支承部9相互连接。对于支承环3和10选择具有大于90°的肖氏硬度A的聚氨酯。所述两个支承环3和10通过环形槽20相互隔开。环形槽20可延伸到腹板4上或延伸到其内。在承载环2的外边缘6和侧部环7以及各腹板7之间存在缝形的开口21,所述开口使径向位于侧部环7下方的空间22径向向外开口。由此在支承盘1转动时,从所述空间22向外输送空气。可以通过腹板4相应的造型预先确定气流的量和方向。腹板4本身按相同的角间距11布置。在图2中,支承盘1包括承载环2,所述承载环在其外周上设有由弹性的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支承环3。支承环3化学地结合在承载环2上并锚固在一圆头形的环形槽14中。承载环2在其外边缘6在图中所示的右侧具有侧部环7。该侧部环7以到承载环2的外边缘6的距离8布置。通过设计成短支柱15的支承部9,侧部环7保持在承载环2上。承载环2、侧部环7和支承部9统一地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侧部环7在其外周上同样设有支承环10,所述支承环具有与承载环2的支承环3相同的形状。支承部9按相同的角间距11布置。通过设置环形槽20形成开口21。在图3中示出支承盘1的一个实施形式,其中支承部9具有轮叶16的构型。这里支承部9直接连接在承载环2的毂13上。毂13沿轴向加长。根据图3的实施形式的其余情况与根据图2的实施形式相对应。支承环3和10这里同样与承载环2形锁合地连接。承载环2由塑料制成并在其毂13中具有由金属制成的套筒17。支承盘最有利的制造方式可以这样来实现,即,承载环2至少在其一侧设有轴向突起的轮缘,所述轮缘通过支承部9与承载环2相连。承载环2和轮缘在其外周上设有支承环。接下来在轮缘和承载环2之间从外面加工出环形槽20,所述环形槽在位于支承部9之间的区段内使轮缘与承载环2分离。槽20延伸至到达侧部环7下方的自由空间22,对于辐条形的支承部9,延伸至到达辐条或轮叶16之间的自由空间23。这样在支承部9之间形成缝隙形的开口21,根据支承部9构型的不同,通过所述开口从内向外或相反地引导空气。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支承自由端纺纱机的转子的支承盘(1),包括承载环(2)和安装在承载环(2)外周上的、由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支承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2)在其外边缘(6)的至少一侧(5)上设有侧部环(7),所述侧部环与外边缘(6)隔开一定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支承自由端纺纱机的转子的支承盘(1),包括承载环(2)和安装在承载环(2)外周上的、由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支承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2)在其外边缘(6)的至少一侧(5)上设有侧部环(7),所述侧部环与外边缘(6)隔开一定距离(8)布置,通过支承部(9)与承载环(2)相连,并在其外周上同样具有支承环(1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菲茨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弗罗伊登柏格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