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1044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0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方法,所述预制密肋空腔板包括预制密肋空腔板、可移动芯模、牵引设备、底模、边侧模和端侧模,所述预制密肋空腔板包括纵向的两个边肋、横向的两个端肋和至少一个中间横肋及至少2个封闭的空腔,所述空腔由可移动芯模及封口板片组成。可移动芯模为一端开口的管状,内部放置有多块封口板片可以输出。支模后将移动芯模放入模具内,先输出一封口板片,再进行混凝土布料并压实,然后将移动芯模抽出并输出一块封口板片,即完成空腔的制作,其余肋梁部分可进行混凝土现浇。整个空腔板的制作可以在工厂内完成,并在施工现场实现装配式安装,大大节约了施工建造成本,减少施工污染,其经济效益显著。

A preparation method for prefabricated cavities of dense rib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prefabricated dense rib cavity plate, which includes a prefabricated cavity plate, a movable core mold, a traction device, a bottom die, a side side die, and an end side die. The prefabricated cavities include two longitudinal ribs, two transverse ribs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and at least one middle cross rib and at least 2. The cavity is composed of a movable core mold and a sealing plate. The movable core mold is tubular with one end open, and a plurality of sealing plates can be placed inside to output. The moving core die is put into the mold after the support, and then a seal plate is output, then the concrete material is made and compacted. Then the moving core die is drawn out and a block plate is output, that is, the cavity is finished. The rest of the rib beam can be cast in the concrete. The production of the whole cavity board can be completed in the factory, and the assembly installation is realized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is greatly saved and the pollution of construction is reduced.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remark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空腔板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密肋空腔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现在建筑物基本是由混凝土现浇而成,其结构的整体性能好,一般的小型地震不会对建筑物的整体造成破坏,从而也提高了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楼板作为建筑物的内部结构也使用混凝土现浇技术,施工人员需要进行支模、架设次梁或密肋梁、浇筑混凝土、养护等流程才能完成一层楼板的施工,这个施工周期的耗费时间长,且质量不易控制。曾有媒体多次报道因施工人员施工不到位导致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模架发生垮塌造成人员伤亡,这种施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随着建筑预制构件产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大部分建筑物的内部构件可以提前预制,比如楼梯、墙体等,当然也包括楼板。如专利名称为《全预制空心楼板》(申请号:201210267797.2)公开了一种全预制空心楼板,为一种大面积整体预制空心楼板,整体预制楼板为空心结构,整体预制楼板四边及中间纵横向设置实肋,整体预制空心楼板板端设计有槽口及钢筋锚环。整体预制楼板的钢筋配置为上下双层双向钢筋网。整体预制楼板中的空心结构为空心或者内填充轻质材料。整体预制楼板与整体预制楼板的安装连接为楼板间槽口相互搭接,槽口结合钢筋锚环现浇连接。上述专利所专利技术的全预制空心楼板,其整体性好,可提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预制,大大缩短施工周期。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当所需预制空心楼板面积过大时,其运输和安装就存在很大的难度。虽然目前市面上也有许多建筑物大量应用预制构件,但是基本使用的预制构件面积较小,其运输和吊装对现有机械设备要求不高。但是对于整块预制楼板而言,其若其面积过大,则在运输上可能一辆大型运输车还无法独立运载。即便运输到施工现场,安装过程也很麻烦。若是较低楼层的预制楼板安装,可以利用多台重型起重机吊装。若楼层较高,则吊装难度太大,而且还容易造成意外事故,也不是适用于大部分建筑物楼板建造。本申请人于2015年3月25日申请的《一种连续空腔板》(201510130845.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空腔板,所述连续空腔板包括板体、加强筋和至少两个封闭的空腔,所述加强筋位于板体的底部或上部,所述空腔位于板体的内部,板体的短边端头有横向端肋,长边端头有纵向边肋,空腔与空腔之间构成平行于板体端向方向的中间横肋和平行于板体长边方向的中间纵肋,所述端肋、边肋、横肋或纵肋预留有至少1个贯通的孔道。贯穿的孔道中穿入加强筋经过张拉,加强筋的两端连接于固定在建筑物柱和/或梁上的固定件,或直接固定在端肋或边肋上。本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空心预制板单向受力的缺点,提供更优良的建筑性能。连续空腔板在现场直接吊装,没有支模浇注流程。施工效率远超一般混凝土结构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更高效的制造上述连续空腔板,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方法,所述预制密肋空腔板包括预制密肋空腔板、可移动芯模、牵引设备、底模、边侧模和端侧模,所述预制密肋空腔板包括纵向的两个边肋、横向的两个端肋和至少一个中间横肋及至少2个封闭的空腔,所述空腔由可移动芯模及封口板片制作而成,可移动芯模为一端开口的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支设底模,固定两边边侧模和一端端侧模;b.在底模的上面、边侧模和端侧模的内侧刷脱模剂;c.在底模上放置密肋空腔板的底筋;d.按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第一次布料,将底筋淹埋;e.待混凝土硬化后,将移动芯模的开口处置于端肋的宽度内侧处,所述移动芯模的内部释放第1块封口板片至移动芯模的开口端,使所述封口板片与所述端侧模的净间距等于横向端肋的宽度;f.在移动芯模上进行混凝土第二次布料,压实或振压密实至设计厚度,布料长度为所设计单个空腔长度;g.由牵引设备牵引移动芯模沿纵向移动一个空腔的长度加一个中间纵横肋的宽度,在所述芯模内释放第二块封口板片和第三块封口板片;h.在封口板片和封口板片之间形成的中间横肋和芯模上面进行混凝土第三次布料,压实或振压密实至设计厚度;i.重复g、h步骤,完成空腔的列数;j.由牵引设备牵引移动芯模的末端至另一个端侧模的位置,在所述芯模内释放一块封口板片,所述封口板片与末端侧模的净间距等于另一个端肋的宽度;k.在端肋的部位进行混凝土布料,压实或振压密实至设计厚度;l.养护成型。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模为固定台模或可拆卸式的拼装底模。作为优选,所述的密肋空腔板的底筋为钢筋、钢丝、钢绞线或高强尼龙束中至少一种;当所述底筋设计需要张拉时,所述步骤c在安装完底筋需张拉预应力底筋。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封口板片和第三封口板片之间有连接杆。作为优选,所述的移动芯模内部设置有推送装置,用于推送封口板片及由连接杆连接的第二封口板片和第三封口板片。作为优选,所述的推送装置为自动化控制。作为优选,所述的可移动芯模个数至少2个,且各个可移动芯模之间为平行放置的,可移动芯模之间的横向间隔处放置有一个中间纵肋。作为优选,所述的可移动芯模个数至少2个,且各个可移动芯模之间为平行放置的,所述各个可移动芯模紧密相连。作为优选,所述的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步骤c和步骤d之间设置预埋件或/和预留套管。作为优选,所述的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步骤e和步骤f之间在距离移动芯模的开口处一个空腔的长度值的部位设置一个挡板,所述挡板上边水平齐整,下边开口,开口的形状可供单个移动芯模或多个并列移动芯模通过及容纳边肋。作为优选,所述的挡板用转轴连接在边侧模上,所述的挡板可以自由起落、转动;或所述挡板的材质为金属、木材、塑料、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所述的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步骤g和步骤h在封口板片和封口板片之间放置预埋件或/和预留套管。有益效果:该专利技术将传统的密肋空腔楼盖同装配式技术相结合,可以避免密肋空腔楼盖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浇灌的弊端,大大减少了施工污染,节约了混凝土用量。并且结合政府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利好政策可以大大节约施工建造成本,更利于向社会推广。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5: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图6: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图7:实施例7结构示意图;图8:密肋空腔板未拆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实施例9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密肋空腔板、2-可移动芯模、3-牵引设备、4-底模、5-边侧模、6-端侧模、7-边肋、7a-中间纵肋、8-端肋、8a-中间横肋、9-空腔、10-封口板片、10a-第二块封口、10b-第三块封口板、11-底筋、12-连接杆、13-推送装置、15-预埋件、16-预留套管、17-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该实施例为单列空腔的密肋空腔板,所述预制密肋空腔板包括预制密肋空腔板1、可移动芯模2、牵引设备3、底模4、边侧模5和端侧模6,所述预制密肋空腔板1包括纵向的两个边肋7、横向的两个端肋8和至少一个中间横肋8a及至少2个封闭的空腔9,所述空腔9由可移动芯模2及封口板片10制作而成,可移动芯模2为一端开口的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支设底模4,固定两边边侧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方法,所述预制密肋空腔板包括预制密肋空腔板(1)、可移动芯模(2)、牵引设备(3)、底模(4)、边侧模(5)和端侧模(6),所述预制密肋空腔板(1)包括纵向的两个边肋(7)、横向的两个端肋(8)和至少一个中间横肋(8a)及至少2个封闭的空腔(9),所述空腔(9)由可移动芯模(2)及封口板片(10)制造而成,可移动芯模(2)为一端开口的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支设底模(4),固定两边边侧模(5)和一端端侧模(6);b.在底模(4)上放置密肋空腔板(1)的底筋(11);c.按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第一次布料,将底筋(11)淹埋;d.待混凝土硬化后,将移动芯模(2)的开口处置于端肋(8)的宽度内侧处,所述移动芯模(2)的内部释放第1块封口板片(10)至移动芯模(2)的开口端,使所述封口板片(10)与所述端侧模(6)的净间距等于横向端肋(8)的宽度;e.在移动芯模(2)上进行混凝土第二次布料,压实或振压密实至设计厚度,布料长度为所设计单个空腔(9)长度;f.由牵引设备(3)牵引移动芯模(2)沿纵向移动一个空腔(9)的长度加一个中间横肋(8a)的宽度,在所述芯模(2)内释放第二块封口板片(10a)和第三块封口板片(10b);g在封口板片(10a)和封口板片(10b)之间形成的中间横肋(12)和芯模(2)上面进行混凝土第三次布料,压实或振压密实至设计厚度;h.重复f、g步骤,完成空腔(9)的列数;i.由牵引设备(3)牵引移动芯模(2)的末端至另一个端侧模(6)的位置,在所述芯模(2)内释放一块封口板片(10),所述封口板片(10)与末端侧模(6)的净间距等于另一个端肋(8)的宽度;j.在端肋(8)的部位进行混凝土布料,压实或振压密实至设计厚度;k.养护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03 CN 20171000202821.一种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方法,所述预制密肋空腔板包括预制密肋空腔板(1)、可移动芯模(2)、牵引设备(3)、底模(4)、边侧模(5)和端侧模(6),所述预制密肋空腔板(1)包括纵向的两个边肋(7)、横向的两个端肋(8)和至少一个中间横肋(8a)及至少2个封闭的空腔(9),所述空腔(9)由可移动芯模(2)及封口板片(10)制造而成,可移动芯模(2)为一端开口的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支设底模(4),固定两边边侧模(5)和一端端侧模(6);b.在底模(4)上放置密肋空腔板(1)的底筋(11);c.按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第一次布料,将底筋(11)淹埋;d.待混凝土硬化后,将移动芯模(2)的开口处置于端肋(8)的宽度内侧处,所述移动芯模(2)的内部释放第1块封口板片(10)至移动芯模(2)的开口端,使所述封口板片(10)与所述端侧模(6)的净间距等于横向端肋(8)的宽度;e.在移动芯模(2)上进行混凝土第二次布料,压实或振压密实至设计厚度,布料长度为所设计单个空腔(9)长度;f.由牵引设备(3)牵引移动芯模(2)沿纵向移动一个空腔(9)的长度加一个中间横肋(8a)的宽度,在所述芯模(2)内释放第二块封口板片(10a)和第三块封口板片(10b);g在封口板片(10a)和封口板片(10b)之间形成的中间横肋(12)和芯模(2)上面进行混凝土第三次布料,压实或振压密实至设计厚度;h.重复f、g步骤,完成空腔(9)的列数;i.由牵引设备(3)牵引移动芯模(2)的末端至另一个端侧模(6)的位置,在所述芯模(2)内释放一块封口板片(10),所述封口板片(10)与末端侧模(6)的净间距等于另一个端肋(8)的宽度;j.在端肋(8)的部位进行混凝土布料,压实或振压密实至设计厚度;k.养护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密肋空腔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礼铭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