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楼板的米字形布筋结构,该米字形布筋结构主要使用在四周有梁的矩形楼板上,其主要包括下层钢筋网、上层钢筋网以及上下对角连结支架。下层钢筋网的四周穿入梁的钢筋体内,下层钢筋网包括十字形钢筋网和板角钢筋网。上层钢筋网布置在下层钢筋网的上方,且上层钢筋网的四周与梁的钢筋体上侧部相连接。上层钢筋网包括梁中钢筋网和梁角钢筋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下层米字配筋的方式不仅保证了配筋质量,充分发挥各个钢筋网的性能,还可以节省用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先在工厂中预制,再到现场施工,现场施工便利,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上下对角连结支架使得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连结成整体,既可以消除楼板四角的裂缝,又能提高楼板的承载力和楼盖结构的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在四周有梁的矩形楼板上的米字形布筋结构。
技术介绍
在当前的钢筋砼民用楼盖中,四周有梁的矩形楼板的配筋是按常规规程要求设置,即采用与四周梁平行或垂直的纵横向交错钢筋网作为下层钢筋网,起到主要承力的作用。另外,在梁的钢筋体上部设置有垂直延伸到楼板上的负弯矩筋,并在负弯矩筋上垂直连接有分布筋。上述的配筋结构在工程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1)在浇筑后的楼板的四个角落经常出现与角平分线垂直的一条或多条水平裂缝;(2)由于规范没有明确上层垂直梁的盖筋的定位要求,在实际布筋作业的时候,容易因作业而下沉,在楼板的负弯矩作用下,容易在梁的旁边出现与梁平行的裂缝;(3)当楼板的跨距较大时,支模时,需要将楼板中部的模板向上拱起,从而使得楼板中部的弯矩最大,但这也造成了楼板中部的厚度反而偏小;(4)由于下层钢筋网是均匀布筋的,其实在楼板的四个角落部位的实际弯矩很小,且也未完全发挥出上层盖筋的作用,导致配筋量大量富余,未能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楼板四角产生裂纹的米字形布筋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楼板的米字形布筋结构,该米字形布筋结构主要使用在四周有梁的矩形楼板上。该米字形布筋结构包括下层钢筋网、上层钢筋网以及连接在上、下层钢筋网之间的上下对角连结支架。(一)所述下层钢筋网的四周穿入梁的钢筋体内,所述下层钢筋网包括十字形钢筋网和板角钢筋网。所述十字形钢筋网是由若干条与矩形楼板四边平行或垂直的钢筋交错构成的钢筋网,且所述钢筋网的整体外形轮廓呈十字形;所述十字形钢筋网布置在矩形楼板的中部区域,且其四周穿入梁的钢筋体内。所述板角钢筋网包括若干条与板角对角线平行的板角主筋和若干条与板角对角线垂直的板角副筋,所述板角主筋与板角副筋交错相连;所述板角钢筋网布置在矩形楼板的四个角落,且所述板角钢筋网的四周分别搭接在十字形钢筋网上或穿入梁的钢筋体内。(二)所述上层钢筋网布置在下层钢筋网的上方,且所述上层钢筋网的四周与梁的钢筋体上侧部相连接;所述上层钢筋网包括梁中钢筋网和梁角钢筋网。所述梁中钢筋网包括与相应侧梁的钢筋体相互垂直连接的梁中主筋和垂直连接在梁中主筋下侧的梁中副筋。所述梁角钢筋网包括若干条与梁角对角线平行的梁角主筋和若干条与梁角对角线垂直的梁角副筋,所述梁角主筋与梁角副筋交错连接;所述梁角钢筋网布置在矩形楼板的四个角落,且所述梁角钢筋网的四周分别在十字形钢筋网上或穿入梁的钢筋体内。(三)所述上下对角连结支架3的上连接端连接在上层钢筋网的梁中主筋内端或梁角主筋内端,所述上下对角连结支架的下连接端连接在下层钢筋网的板角钢筋的主筋内端或者下层钢筋网上附加的平梁钢筋和角平分线钢筋。优选地,所述梁中副筋交错相连在梁中主筋的下侧。优选地,所述梁角副筋交错连接在梁角主筋的下侧。优选地,所述上下对角连结支架包括上连接端、下连接端和斜连杆,所述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分别设置在斜连杆的上下端,所述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上分别设置有连接环。优选地,所述连接环还配有楔紧块。优选地,相邻的两个上下对角连结支架之间还设置有横向连接筋。优选地,所述连接环为长环或前后两短环,所述连接环的横截面呈长圆孔形,所述连接环的一侧内腔与上下对角连结支架的相应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另一侧内腔用于插接待连接主筋和楔紧块。所述待连接主筋包括板角主筋和梁角主筋。优选地,所述上下对角连结支架还包括斜支撑架,所述斜支撑架包括横向连接筋、底部连筋和至少两个斜支筋,所述横向连接筋连接在斜支筋的上端,所述斜支筋的下端连接在底部连筋上,从而形成支撑框架体,所述横向连接筋与上下对角连结支架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上下层米字配筋的方式不仅保证了配筋质量,充分发挥各个钢筋网的性能,还可以节省用料。本专利技术中的各种钢筋网可以先在工厂中预制,再到现场施工,使得现场施工便利,工作量绑扎量少,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对角连结支架使得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连结成整体,增加了楼板中部的弯矩,同时既可以消除楼板四角的裂缝,又能提高楼板的承载力和楼盖结构的刚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楼板的米字形布筋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楼板的米字形布筋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下层钢筋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上层钢筋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上下对角连结支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下层钢筋网,2—上层钢筋网,3—上下对角连结支架,3.1—上连接端,3.2—下连接端,3.3—斜连杆,3.4—楔紧块,3.5—横向连接筋,3.6—连接环,3.7—底部连筋,3.8—斜支筋;4—梁的钢筋体,5—楼板模板,6—梁模板,7—十字形钢筋网,8—板角钢筋网,8.1—板角主筋,8.2—板角副筋;9—梁中钢筋网,9.1—梁中主筋,9.2—梁中副筋;10—梁角钢筋网,10.1—梁角主筋,10.2—梁角副筋;11—上层钢筋网中间留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能更明显易懂,下面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结合实验和实践经验,按楼板的不同区位的受力不同,配置不同的钢筋,即对中部有所增强,四角有所减少,并发挥上层盖筋的作用,按需精细配筋,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节省用料;同时,本专利技术可以做到工厂化预制加工(焊接)成网,减少了现场配筋人员的绑扎量,不仅能减少劳动量,提供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提高梁盖钢筋(梁中钢筋网)的定位可靠性,保证梁盖钢筋处于准确有效的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米字形布筋结构主要使用在四周有梁的矩形楼板上。该米字形布筋结构包括下层钢筋网1、上层钢筋网2以及连接在上、下层钢筋网之间的上下对角连结支架3。(一)如图3所示,所述下层钢筋网1的四周穿入梁的钢筋体4内,所述下层钢筋网包括十字形钢筋网7和板角钢筋网8。所述十字形钢筋网7按钮常规规程配置,所述十字形钢筋网7是由若干条与矩形楼板四边平行或垂直的钢筋交错构成的钢筋网,且所述钢筋网的整体外形轮廓呈十字形;所述十字形钢筋网布置在矩形楼板的中部区域,且其四周穿入梁的钢筋体内。所述板角钢筋网8包括若干条与板角对角线平行的板角主筋8.1和若干条与板角对角线垂直的板角副筋8.2,所述板角主筋与板角副筋交错相连;所述板角钢筋网布置在矩形楼板的四个角落,且所述板角钢筋网的四周分别搭接在十字形钢筋网上或穿入梁的钢筋体内。(二)如图4所示,所述上层钢筋网2布置在下层钢筋网的上方,且所述上层钢筋网的四周与梁的钢筋体上侧部相连接;所述上层钢筋网2包括梁中钢筋网9和梁角钢筋网10。所述梁中钢筋网9包括与相应侧梁的钢筋体相互垂直连接的梁中主筋9.1和垂直连接在梁中主筋下侧的梁中副筋9.2;所述梁中副筋9.2交错相连在梁中主筋9.3的下侧。所述梁角钢筋网10包括若干条与梁角对角线平行的梁角主筋10.1和若干条与梁角对角线垂直的梁角副筋10.2,所述梁角主筋与梁角副筋交错连接;所述梁角副筋10.2交错连接在梁角主筋10.1的下侧。所述梁角钢筋网布置在矩形楼板的四个角落,且所述梁角钢筋网的四周分别在十字形钢筋网上或穿入梁的钢筋体内。在本实施例中,上层钢筋网中间留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层钢筋网中间可以不留空,即把四周的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板的米字形布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米字形布筋结构包括下层钢筋网、上层钢筋网以及连接在上、下层钢筋网之间的上下对角连结支架;(一)所述下层钢筋网的四周穿入梁的钢筋体内,所述下层钢筋网包括十字形钢筋网和板角钢筋网;所述十字形钢筋网是由若干条与矩形楼板四边平行或垂直的钢筋交错构成的钢筋网,且所述钢筋网的整体外形轮廓呈十字形;所述十字形钢筋网布置在矩形楼板的中部区域,且其四周穿入梁的钢筋体内;所述板角钢筋网包括若干条与板角对角线平行的板角主筋和若干条与板角对角线垂直的板角副筋,所述板角主筋与板角副筋交错相连;所述板角钢筋网布置在矩形楼板的四个角落,且所述板角钢筋网的四周分别搭接在十字形钢筋网上或穿入梁的钢筋体内;(二)所述上层钢筋网布置在下层钢筋网的上方,且所述上层钢筋网的四周与梁的钢筋体上侧部相连接;所述上层钢筋网包括梁中钢筋网和梁角钢筋网;所述梁中钢筋网包括与相应侧梁的钢筋体相互垂直连接的梁中主筋和垂直连接在梁中主筋下侧的梁中副筋;所述梁角钢筋网包括若干条与梁角对角线平行的梁角主筋和若干条与梁角对角线垂直的梁角副筋,所述梁角主筋与梁角副筋交错连接;所述梁角钢筋网布置在矩形楼板的四个角落,且所述梁角钢筋网的四周分别在十字形钢筋网上或穿入梁的钢筋体内;(三)所述上下对角连结支架3的上连接端连接在上层钢筋网的梁中主筋内端或梁角主筋内端,所述上下对角连结支架的下连接端连接在下层钢筋网的板角钢筋的主筋内端或者下层钢筋网上附加的平梁钢筋和角平分线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的米字形布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米字形布筋结构包括下层钢筋网、上层钢筋网以及连接在上、下层钢筋网之间的上下对角连结支架;(一)所述下层钢筋网的四周穿入梁的钢筋体内,所述下层钢筋网包括十字形钢筋网和板角钢筋网;所述十字形钢筋网是由若干条与矩形楼板四边平行或垂直的钢筋交错构成的钢筋网,且所述钢筋网的整体外形轮廓呈十字形;所述十字形钢筋网布置在矩形楼板的中部区域,且其四周穿入梁的钢筋体内;所述板角钢筋网包括若干条与板角对角线平行的板角主筋和若干条与板角对角线垂直的板角副筋,所述板角主筋与板角副筋交错相连;所述板角钢筋网布置在矩形楼板的四个角落,且所述板角钢筋网的四周分别搭接在十字形钢筋网上或穿入梁的钢筋体内;(二)所述上层钢筋网布置在下层钢筋网的上方,且所述上层钢筋网的四周与梁的钢筋体上侧部相连接;所述上层钢筋网包括梁中钢筋网和梁角钢筋网;所述梁中钢筋网包括与相应侧梁的钢筋体相互垂直连接的梁中主筋和垂直连接在梁中主筋下侧的梁中副筋;所述梁角钢筋网包括若干条与梁角对角线平行的梁角主筋和若干条与梁角对角线垂直的梁角副筋,所述梁角主筋与梁角副筋交错连接;所述梁角钢筋网布置在矩形楼板的四个角落,且所述梁角钢筋网的四周分别在十字形钢筋网上或穿入梁的钢筋体内;(三)所述上下对角连结支架3的上连接端连接在上层钢筋网的梁中主筋内端或梁角主筋内端,所述上下对角连结支架的下连接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纹篯,肖斯熔,肖斯昕,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