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接口转换装置的倍频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058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控制接口转换装置的倍频电路,锁相环U1的12引脚与13引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12和电容VC1;所述电容C6一端为信号输入端,其另一端连接锁相环U1的5引脚;所述锁相环U1的3引脚连接计数器U2的3引脚,计数器U2的1引脚连接计数器U3的6引脚,计数器U2的2引脚连接计数器U3的2引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锁相环来跟踪锁定频率,并消除之间的频率误差,达到一种稳定值,从而提高了倍频电路信号的稳定性。

Frequency doubling circuit of control interface conver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equency doubling circuit for the control interface conversion device. The 12 pin and 13 pin of the phase-locked loop U1 are connected in parallel with the capacitance C12 and the capacitance VC1; the capacitor C6 end is a signal input end, and the other end connects the 5 pin of the phase lock ring U1; the 3 pin of the phase locked loop U1 is the 3 pin of the counter U2, and the 1 pin of the counter U2. The 6 pin of the connection counter U3, the 2 pin of the counter U2 is connected to the 2 pin of the counter U3. The utility model uses a phase-locked loop to track the locking frequency and eliminate the frequency error between them, so as to achieve a stable value, thus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frequency doubling circuit sig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接口转换装置的倍频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路领域,具体涉及控制接口转换装置的倍频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通讯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视野,在此我们会应用到各种各样的信号,面对这些信号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信号的频率不稳定的问题。随着今后的发展,这种技术会运用的更加纯熟,精度要求及各种性能参数的指标会更加严格与完善,同时面临的范围也会更加宽广,领域范围也会更加全面化。许多电子设备要正常工作,通常需要外部的输入信号与内部的振荡信号同步,利用锁相环路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目前锁相技术可广泛的应用于广播电视,雷达通信,抑制电网干扰,时钟同步等领域。集成锁相环电路在跟踪滤波、调制解调、频率合成、载波同步、位同步、FM立体声解码、电机调速稳速、锁相接收机、相移器、频率变换、同步滤波、自动跟踪调谐、微波锁相频率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接口转换的倍频电路信号的频率不稳定,目的在于提供控制接口转换装置的倍频电路,提高倍频电路信号的稳定性。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控制接口转换装置的倍频电路,包括锁相环U1、计数器U2、计数器U3、电容C1、电容C2、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11、电容C12、电容VC1、电位器RW2、三极管Q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所述锁相环U1采用NE564,计数器U2、计数器U3均采用74LS393;锁相环U1的12引脚与13引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12和电容VC1;所述电容C6一端为信号输入端,其另一端连接锁相环U1的5引脚;所述锁相环U1的3引脚连接计数器U2的3引脚,计数器U2的1引脚连接计数器U3的6引脚,计数器U2的2引脚连接计数器U3的2引脚,计数器U3的1引脚连接电阻R6,电阻R6连接计数器U3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W2的一个固定端连接在电阻R6与计数器U3连接的线路上,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容C8,电容C8连接电位器RW2端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连接电容C8端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2连接电阻R3端的另一端接地;锁相环U1的9引脚连接在电阻R3与电容C7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1一端接正5V电源同时还连接在电容C2与电阻R3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端接地;电容C7一端连接在电阻R3与电容C8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电容C1与电容C2连接的线路上;电阻R7并联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电阻R8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9一端连接在电阻R8接地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11一端连接在电阻R9与三极管Q1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端为信号输出端。进一步地,控制接口转换装置的倍频电路,还包括电位器RW1、电阻R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所述电位器RW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在电容C1与电容C2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个固定端接地;电阻R2一端连接电位器RW1的活动端,其另一端连接锁相环U1的2引脚,电容C3一端连接在电阻R2与锁相环U1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一端连接锁相环U1的5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5一端连接锁相环U1的4引脚,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地,电容VC1采用可变电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运用锁相环来跟踪锁定频率,并消除之间的频率误差,达到一种稳定值,从而提高了倍频电路信号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控制接口转换装置的倍频电路,包括锁相环U1、计数器U2、计数器U3、电容C1、电容C2、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11、电容C12、电容VC1、电位器RW2、三极管Q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所述锁相环U1采用NE564,计数器U2、计数器U3均采用74LS393;锁相环U1的12引脚与13引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12和电容VC1;所述电容C6一端为信号输入端,其另一端连接锁相环U1的5引脚;所述锁相环U1的3引脚连接计数器U2的3引脚,计数器U2的1引脚连接计数器U3的6引脚,计数器U2的2引脚连接计数器U3的2引脚,计数器U3的1引脚连接电阻R6,电阻R6连接计数器U3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W2的一个固定端连接在电阻R6与计数器U3连接的线路上,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容C8,电容C8连接电位器RW2端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连接电容C8端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2连接电阻R3端的另一端接地;锁相环U1的9引脚连接在电阻R3与电容C7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1一端接正5V电源同时还连接在电容C2与电阻R3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端接地;电容C7一端连接在电阻R3与电容C8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电容C1与电容C2连接的线路上;电阻R7并联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电阻R8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9一端连接在电阻R8接地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11一端连接在电阻R9与三极管Q1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端为信号输出端。还包括电位器RW1、电阻R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所述电位器RW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在电容C1与电容C2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个固定端接地;电阻R2一端连接电位器RW1的活动端,其另一端连接锁相环U1的2引脚,电容C3一端连接在电阻R2与锁相环U1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一端连接锁相环U1的5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5一端连接锁相环U1的4引脚,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VC1采用可变电容。电路原理分析:进行32倍频实验时,500KHZ正弦信号由INPUT输入,经过压控振荡器VCO后由9输出,进入到74LS393进行32分频处理,处理之后的分频信号再由3引脚输出,后由NE564的3引脚输入。NE564的3引脚输入的分频信号与6引脚输入的参考信号进入进行鉴频,调节滑动变阻器,从而调节误差电压使输出误差电压控制VCO,最终使VCO输出32oRff=的频率,达到倍频目的。在输出端接入示波器,观察波形,便可得到16MHZ的方波信号,从而得到实验所需数据,完成实验。当进行2倍频时电路改为74LS393IC32B的3脚连接NE564的3脚;当进行4倍频时电路修改为74LS393IC32B的4脚连接NE564的3脚;当进行8倍频时电路修改为74LS393IC32B的5脚连接NE564的3脚;当进行16倍频时电路修改为74LS393IC32B的6脚连接NE564的3脚;当进行64倍频时电路修改为74LS393IC32A的4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控制接口转换装置的倍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锁相环U1、计数器U2、计数器U3、电容C1、电容C2、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11、电容C12、电容VC1、电位器RW2、三极管Q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所述锁相环U1采用NE564,计数器U2、计数器U3均采用74LS393;锁相环U1的12引脚与13引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12和电容VC1;所述电容C6一端为信号输入端,其另一端连接锁相环U1的5引脚;所述锁相环U1的3引脚连接计数器U2的3引脚,计数器U2的1引脚连接计数器U3的6引脚,计数器U2的2引脚连接计数器U3的2引脚,计数器U3的1引脚连接电阻R6,电阻R6连接计数器U3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W2的一个固定端连接在电阻R6与计数器U3连接的线路上,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容C8,电容C8连接电位器RW2端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连接电容C8端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2连接电阻R3端的另一端接地;锁相环U1的9引脚连接在电阻R3与电容C7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1一端接正5V电源同时还连接在电容C2与电阻R3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端接地;电容C7一端连接在电阻R3与电容C8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电容C1与电容C2连接的线路上;电阻R7并联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电阻R8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9一端连接在电阻R8接地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11一端连接在电阻R9与三极管Q1连接的线路上,其另一端为信号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控制接口转换装置的倍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锁相环U1、计数器U2、计数器U3、电容C1、电容C2、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11、电容C12、电容VC1、电位器RW2、三极管Q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所述锁相环U1采用NE564,计数器U2、计数器U3均采用74LS393;锁相环U1的12引脚与13引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12和电容VC1;所述电容C6一端为信号输入端,其另一端连接锁相环U1的5引脚;所述锁相环U1的3引脚连接计数器U2的3引脚,计数器U2的1引脚连接计数器U3的6引脚,计数器U2的2引脚连接计数器U3的2引脚,计数器U3的1引脚连接电阻R6,电阻R6连接计数器U3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W2的一个固定端连接在电阻R6与计数器U3连接的线路上,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容C8,电容C8连接电位器RW2端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连接电容C8端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2连接电阻R3端的另一端接地;锁相环U1的9引脚连接在电阻R3与电容C7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1一端接正5V电源同时还连接在电容C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红赖坤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赛狄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