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015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棉机,其外壳的一侧边以及底边分别设有一入棉口、一出棉口,于外壳内部安装一异于入棉口侧突出的弧形排风网,该排风网的两端分别设于入棉口顶缘以及出棉口的一侧,另于弧形排风网的外侧,设有一与出棉口同侧设置,并且与一吸风装置连通的吸风口,亦即,该吸风口与入棉口略呈对角位置,入棉口位置较高而位于排风网的弧形内侧,吸风口位置较低并且位于排风网的弧形外侧,激活吸风装置,即可以藉由斜向下流通的气流,使棉花产生离心作用而扩散于弧形排风网内侧面,并且沿着排风网的弧形内缘往下拉引,以利均匀输送至下一个棉花处理机,进行后续的开棉、除杂等作业。(*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清理棉花的
,尤指一种以风吸装置清理棉花的集棉机
技术介绍
棉花在采集以后,需要经过多道处理过程,譬如预混储棉箱、单打手、清棉机、异纤检出机、混棉箱、开棉机等过程,而在各机具之间是以集棉机输送棉花。而传统集棉机的形式大抵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其具有一安装在棉花处理设备70上方的外壳60,外壳60的其中一侧边顶部设有一入棉口61,而底侧则设有一出棉口62,该外壳60设有一连通入棉口61与出棉口62的漏斗状信道63,使该信道63的末端对应于该集棉口62上方位置,又于该信道63底部设有一剥棉罗拉64,该剥棉罗拉64具有两侧板,于两侧板之间设有数片呈放射状的鳍片65,位于该剥棉罗拉64的上方邻近入棉口61该侧枢设有一尘笼66,该尘笼66表面设呈网状,且于外壳60不同于该信道63的另一侧固设有一马达67,以带动一减速机68,使该减速机68能连动该尘笼66及该剥棉罗拉64旋转,另于尘笼66的其中一端连接一吸风装置。运转时,同时激活吸风装置以及马达,藉由风力将棉花经由入棉口61吸入信道63,再附着于转动当中的尘笼66表面,并且利用剥棉罗拉64的鳍片65将尘笼66表面的棉花剥除,而容置于各鳍片65之间,再藉由剥棉罗拉64旋转将各鳍片65间的棉花旋转至集棉口62位置,被一位于出棉口62的辅助送风装置将棉花输送至下一棉花处理机。然而,上述的现有集棉机使用时仍有其缺陷1.结构复杂、成本高由于该尘笼及剥棉罗拉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同时需要带动尘笼及剥棉罗拉的旋转运转的动力,以及提供吸风及集尘的风力,因此造成设备上及电源上的浪费及损耗。2.容易造成棉花纠结,并阻塞于出棉口其是先将棉花吸附在尘笼上,再藉由剥棉罗拉将棉花集中于鳍片间,而呈集中状态,其落棉时亦是集中一堆,影响后续的开棉以及除杂作业。由上述可知,现有集棉机除了吸风装置以外,主要是直接以动力收集棉花,经过复杂传动及网状滚筒达到输送棉花的目的,却形成棉花集中一堆的情形,影响后续的开棉及除杂作业,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消除上述缺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分散吸力,使棉花散开、避免落棉时纠结一起的集棉机。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一外壳,外壳的其中一侧边与底边分别设有一入棉口、一出棉口,另于外壳内部安装一往异于入棉口该侧突出的弧形排风网,该排风网的两端分别设于入棉口顶缘以及出棉口的一侧,另于排风网的弧形外侧下方设一可以使气流由入棉口该端斜向下通过排风网的吸风口,又于外壳的周壁上设有一与该吸风口连通的出风口。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以后,本技术可以改善现有集棉机的缺陷而具有多项优点1.构件极少、方便制造及组装、可降低成本及产品价格。2.本技术由于入棉口的位置较高,吸风口的位置较低,并且分别位于弧形排风网的内、外侧,故仅藉由一与吸风口连通的吸风装置,即可以产生斜向下通过排风网的气流,使棉花经由入棉口吸入以后,产生离心作用而扩散于排风网的内侧面,并沿着排风网的弧形内侧缘往下输出于出棉口,以适度松解棉簇,使其落棉时不至于纠结一起,以利后续的开棉、除杂作业。3.由于本技术仅藉由一吸风装置即可以集棉,相较于除了吸风装置以外,主要以尘笼及剥棉罗拉的动力集棉的现有集棉机而言,本技术可视为一种无动力的集棉机。4.由于本技术可以使棉花以散开状贴附于排风网内侧面,故可以使棉花当中有重量的杂质、异物(如小石子、小昆虫)被吸出,提高棉花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于开棉机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型态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型态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图6为现有集棉机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图7为现有集棉机的尘笼与剥棉罗拉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中10外壳 11入棉口12出棉口13排风网130导板 131网板14、14A吸风口15隔板16出风口20异纤检出机21检测管22异纤吸出口30吸风装置 31马达32风扇 40外壳41出风口42入棉口43排风网60外壳61入棉口62出棉口63信道 64剥棉罗拉65鳍片 66尘笼67马达 68减速机70棉花处理设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设有一外壳10,外壳10的其中一侧边以及底边分别设有一入棉口11、一出棉口12,于入棉口11底缘设有一朝向外壳10内部延伸的导流板18,另于外壳10内部安装一往异于入棉口11该侧突出的弧形排风网13,该排风网13的两端分别设于入棉口11顶缘以及出棉口12的一侧,以在入棉口11与出棉口12之间形成一信道,所述的排风网13区分两个区段,一为邻近出棉口12的导板130,一为连接于导板130与入棉口11之间的网板131,另设一位于排风网13的弧形外侧,与出棉口12同侧设置的吸风口14,该吸风口14与一位于外壳10上的出风口16相连通,该出风口16可接设一吸风装置。由于入棉口11的位置较高,吸风口14位置较低,并且位于排风网13的另一侧,故当与出风口16衔接的吸风装置激活时,配合导流板18的设置,产生由入棉口11该端斜向下通过排风网13的气流,以将棉花吸入,并且贴附于排风网13的弧形网板131内侧面,而由于棉花被吸入时,本身仍有惯性,因此,当其被斜向下的吸力吸引,但同时受到排风网13的阻隔,即会产生离心作用,使棉花散开于排风网13的弧形内侧面上,并且沿着弧形内缘往下拉引,再由出棉口12输出,进入下一个棉花处理机具。图3所示为本技术与开棉机20配合使用的平面示意图,开棉机20的中段设有两个平行的开棉轮转轮21,开棉轮21的外周缘设有多支放射状的开棉棒210,当棉花经由本技术的出棉口12落下时,即经由开棉棒210将棉花搅动成散开状,再以一位于下方,并且同样具有突出的棒体的送棉轮22将棉花送出。另由图1、图2、图3所示可知,所述的出风口16位于外壳10的入棉口11相对侧周壁中段,而另于出风口16与排风网13之间设有一连接于外壳10的顶部与两侧之间的隔板15,隔板15底缘与外壳10底部保持间隙而形成所述的吸风口14,接设于出风口16的吸风装置可以是一个中央吸风设备,以风管分别连接各集棉机的出风口16。其亦可以如图4所示地直接于各集棉机的出风口16上接设一由马达31及风扇32组成的吸风装置30。又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型态,为将出风口41设于外壳40底部,并且位于排风网43异于入棉口42该侧,所述的吸风口14A即直接形成于出风口41上,并且于该出风口41安装一吸风装置30,如此也可以产生如前述的斜向下的气流。又,出风口41也可以不直接安装吸风装置30,而是以一风管连接至中央吸风设备。权利要求1.一种集棉机,其特征在于,该集棉机包括一外壳,外壳的其中一侧边与底边分别设有一入棉口、一出棉口,另于外壳内部安装一异于入棉口侧突出的弧形排风网,该排风网的两端分别设于入棉口顶缘以及出棉口的一侧,另于排风网的弧形外侧下方设一可以使气流由入棉口该端斜向下通过排风网的吸风口,又于外壳的周壁上设有一与该吸风口连通的出风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棉机,其中,于入棉口底缘设有一朝向外壳内部延伸的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棉机,其特征在于,该集棉机包括一外壳,外壳的其中一侧边与底边分别设有一入棉口、一出棉口,另于外壳内部安装一异于入棉口侧突出的弧形排风网,该排风网的两端分别设于入棉口顶缘以及出棉口的一侧,另于排风网的弧形外侧下方设一可以使气流由入棉口该端斜向下通过排风网的吸风口,又于外壳的周壁上设有一与该吸风口连通的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通
申请(专利权)人:明正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