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9689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包括套体、活塞缸、液压缸、油箱,所述套体、所述活塞缸和所述液压缸均为圆柱形设置,所述活塞缸设置在所述套体中部,所述活塞缸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条筋板,所述筋板焊接在所述活塞缸上,所述筋板均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套体上,所述活塞缸内部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活塞杆下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杆外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活塞上,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所述活塞下方,所述液压缸下方两侧设置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油箱,本减震器护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液压减震的方式,使得减震效果更加平稳,提高行车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其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其中超级电容器大多以辅助动力源的形式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电池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或缺点明显,与传统汽车相比不管是从成本上、动力还是续航里程上都有不少差距,这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要原因。通常,为了抑制来自路面的冲击,增加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上安装有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包括减震器和用来吸震的弹簧,汽车在经过不平的路面段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产生反弹震荡,减震器的设置可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产生的震荡。然而,现有汽车减震器结构比较复杂,强度也不够,使用时间一长,其零部件容易损坏,容易造成老化,进而影响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通过圆台形油箱的设置,根据接触面积与压强之间的关系,逐渐减缓活塞向下运动的速度,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包括套体、活塞缸、液压缸、油箱,所述套体、所述活塞缸和所述液压缸均为圆柱形设置,所述活塞缸设置在所述套体中部,所述活塞缸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条筋板,所述筋板焊接在所述活塞缸上,所述筋板均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套体上,所述活塞缸内部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活塞杆下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杆外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活塞上,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所述活塞下方,所述液压缸下方两侧设置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油箱,所述油箱通过输液管连接在所述油箱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通过铆钉焊接技术固定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活塞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采用橡胶材质制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箱和所述液压缸内填充有液压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筋板设置为向下的弧形,其厚度不小于3c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外立壁设置有润滑油口和活塞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箱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形设置,其上底面直径为下底面直径的两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减震器护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防止泥土溅入,液压减震,通过液体表面积不等,控制液体表面压强,由急到缓,提高稳定性,外部设置弹簧辅助减震,特别适合应用于新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上,极大的增加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提高用户体验。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俯视图。图中:1、套体;2、筋板;3、螺母;4、活塞缸;5、活塞杆;6、密封圈;7、弹簧;8、活塞;9、液压缸;10、输液管;11、油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包括套体1、活塞缸4、液压缸9、油箱11,套体1、活塞缸4和液压缸9均为圆柱形设置,活塞缸4设置在套体1中部,活塞缸5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条筋板2,筋板2焊接在活塞缸4上,筋板2另一端均通过螺母3固定在套体上,活塞缸4内部设置有活塞杆5,活塞杆5上端设置有密封圈6,活塞杆5下端设置有活塞8,活塞杆5外设置有弹簧7,弹簧7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在密封圈6和活塞8上,液压缸9设置在活塞8下方,液压缸9下方两侧设置对称设置有两个油箱11,油箱11通过输液管10连接在油箱11上,弹簧7通过铆钉焊接技术固定在密封圈6和活塞8上,密封圈6采用橡胶材质制作,油箱11和液压缸9内填充有液压油,筋板2设置为向下的弧形,其厚度不小于3cm,活塞8外立壁设置有润滑油口和活塞环,油箱11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形设置,其上底面直径为下底面直径的两倍。具体原理:使用时,当受到外界冲击力时,活塞8向下运动,推动液压缸9里的液压油向油箱11里移动,圆柱形套体1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各个方向的泥土溅入,并且,上宽下窄的圆台形油箱11的设置,能够通过接触表面积不等,控制液体表面压强,由急到缓,提高稳定性,外部设置弹簧8辅助减震,能够进一步保证较大冲击力下汽车的减震效果,起到双重减震的作用。本减震器护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防止泥土溅入,液压减震,通过液体表面积不等,控制液体表面压强,由急到缓,提高稳定性,外部设置弹簧辅助减震,特别适合应用于新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上,极大的增加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提高用户体验。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包括套体(1)、活塞缸(4)、液压缸(9)、油箱(1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1)、所述活塞缸(4)和所述液压缸(9)均为圆柱形设置,所述活塞缸(4)设置在所述套体(1)中部,所述活塞缸(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条筋板(2),所述筋板(2)焊接在所述活塞缸(4)上,所述筋板(2)另一端均通过螺母(3)固定在所述套体上,所述活塞缸(4)内部设置有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上端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活塞杆(5)下端设置有活塞(8),所述活塞杆(5)外设置有弹簧(7),所述弹簧(7)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密封圈(6)和所述活塞(8)上,所述液压缸(9)设置在所述活塞(8)下方,所述液压缸(9)下方两侧设置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油箱(11),所述油箱(11)通过输液管(10)连接在所述油箱(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包括套体(1)、活塞缸(4)、液压缸(9)、油箱(1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1)、所述活塞缸(4)和所述液压缸(9)均为圆柱形设置,所述活塞缸(4)设置在所述套体(1)中部,所述活塞缸(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条筋板(2),所述筋板(2)焊接在所述活塞缸(4)上,所述筋板(2)另一端均通过螺母(3)固定在所述套体上,所述活塞缸(4)内部设置有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上端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活塞杆(5)下端设置有活塞(8),所述活塞杆(5)外设置有弹簧(7),所述弹簧(7)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密封圈(6)和所述活塞(8)上,所述液压缸(9)设置在所述活塞(8)下方,所述液压缸(9)下方两侧设置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油箱(11),所述油箱(11)通过输液管(10)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丹黄高华李建刘福满邢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长达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