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泥船抓斗上承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9441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7: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挖泥船抓斗上承梁,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滑轮组和滑轮轴,所述滑轮组可转动套设于所述滑轮轴上,所述滑轮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滑轮,所述滑轮轴内开设有润滑油通道,所述滑轮轴外表面凹设形成有环形的多个润滑槽,每个润滑槽分别对应于一个滑轮,所述润滑油通道与所述润滑槽连通,所述润滑油通道的入口形成于所述润轮轴的端部。本新型通过在滑轮轴上开设润滑油通道,可以方便对抓斗中滑轮提供润滑油。

Top bearing beam of dredger grab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dredger grab upper bearing beam, including a bracket, a pulley group and a pulley shaft mounted on the support. The pulley group can be rotated on the pulley shaft. The pulley group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ulleys arranged side by side. The pulley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lubricating oil channel in which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pulley shaft is concave. The lubricating oil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lubricating tank, and the inlet of the lubricating oil channel is formed at the end of the lubricating wheel shaft. The new type of lubricating oil channel is provided on the pulley shaft to provide lubricating oil for the pulley of the grab convenie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挖泥船抓斗上承梁
本申请涉及河道清淤
,特别是涉及一种挖泥船抓斗上承梁。
技术介绍
随着港口及航运的不断发展,对港口和航道的疏浚工作变得必不可缺。在疏浚过程中,船舶挖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挖泥的效率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挖泥工作是由疏浚抓斗装置完成。抓斗装置一般包括对称设置的斗体、撑杆、上箱体和下箱体,斗体的顶端与下箱体之间铰接,撑杆的顶端与上箱体之间铰接,撑杆的底端与斗体之间铰接。上箱体设置有上承梁,下箱体设置有下承梁,上承梁和下承梁分别包括一滑轮组,滑轮组用以缠绕钢丝绳。现有的抓斗装置中,上承梁中的滑轮组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人工对滑轮进行添加润滑油,而抓斗装置位于吊臂的远端,操作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挖泥船抓斗上承梁,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挖泥船抓斗上承梁,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滑轮组和滑轮轴,所述滑轮组可转动套设于所述滑轮轴上,所述滑轮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滑轮,所述滑轮轴内开设有润滑油通道,所述滑轮轴外表面凹设形成有环形的多个润滑槽,每个润滑槽分别对应于一个滑轮,所述润滑油通道与所述润滑槽连通,所述润滑油通道的入口形成于所述润轮轴的端部。优选的,在上述的挖泥船抓斗上承梁中,所述滑轮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四个滑轮。优选的,在上述的挖泥船抓斗上承梁中,所述润滑油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入口形成于所述滑轮轴的一端,所述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的入口形成于所述滑轮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分别对应连通于一润滑槽。优选的,在上述的挖泥船抓斗上承梁中,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平行设置。优选的,在上述的挖泥船抓斗上承梁中,所述滑轮轴的一端凹设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滑轮轴的另一端凹设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与所述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连通。优选的,在上述的挖泥船抓斗上承梁中,相邻所述滑轮之间设置有隔套,所述隔套套设于所述滑轮轴上。优选的,在上述的挖泥船抓斗上承梁中,相邻所述滑轮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固定于所述隔套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新型通过在滑轮轴上开设润滑油通道,可以方便对抓斗中滑轮提供润滑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挖泥船抓斗上承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抓斗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斗体、撑杆、上箱体和下箱体,斗体的顶端与下箱体之间铰接,撑杆的顶端与上箱体之间铰接,撑杆的底端与斗体之间铰接。上箱体设置有上承梁,下箱体设置有下承梁,上承梁和下承梁分别包括一滑轮组,滑轮组用以缠绕钢丝绳。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承梁包括支架1、以及安装于支架1上的滑轮组2和滑轮轴3,滑轮组2可转动套设于滑轮轴3上,滑轮组2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滑轮,滑轮轴3内开设有润滑油通道,滑轮轴3外表面凹设形成有环形的多个润滑槽4,每个润滑槽4分别对应于一个滑轮,润滑油通道与润滑槽4连通,润滑油通道的入口形成于滑轮轴的端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滑轮组2包括并列设置的四个滑轮。进一步地,润滑油通道包括第一通道5、第二通道6、第三通道7和第四通道8,第一通道5和第二通道6的入口形成于滑轮轴3的一端,第三通道7和第四通道8的入口形成于滑轮轴3的另一端,第一通道5、第二通道6、第三通道7和第四通道8分别对应连通于一润滑槽4。更进一步地,第一通道5、第二通道6、第三通道7和第四通道8平行设置。滑轮轴3的一端凹设形成有第一凹槽9,第一凹槽9分别与第一通道5和第二通道6连通;滑轮轴3的另一端凹设形成有第二凹槽10,第二凹槽10分别与第三通道7和第四通道8连通。进一步地,相邻滑轮之间设置有隔套11,隔套11套设于滑轮轴3上。更进一步地,相邻滑轮之间设置有隔板12,隔板12固定于隔套11上。本新型通过在滑轮轴上开设润滑油通道,可以方便对抓斗中滑轮提供润滑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挖泥船抓斗上承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滑轮组和滑轮轴,所述滑轮组可转动套设于所述滑轮轴上,所述滑轮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滑轮,所述滑轮轴内开设有润滑油通道,所述滑轮轴外表面凹设形成有环形的多个润滑槽,每个润滑槽分别对应于一个滑轮,所述润滑油通道与所述润滑槽连通,所述润滑油通道的入口形成于所述滑轮轴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泥船抓斗上承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滑轮组和滑轮轴,所述滑轮组可转动套设于所述滑轮轴上,所述滑轮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滑轮,所述滑轮轴内开设有润滑油通道,所述滑轮轴外表面凹设形成有环形的多个润滑槽,每个润滑槽分别对应于一个滑轮,所述润滑油通道与所述润滑槽连通,所述润滑油通道的入口形成于所述滑轮轴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泥船抓斗上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四个滑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泥船抓斗上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入口形成于所述滑轮轴的一端,所述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的入口形成于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秀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