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瘤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8100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7 17:58
一种动脉瘤治疗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和水凝胶体系,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在病灶位点注入所述水凝胶体系的内部注入导管,输送所述内部注入导管的外部输送导管,以及用于将所述内部输送导管和所述外部输送导管引导到所述病灶位点的导线;所述水凝胶体系包括在混合时将会生成水凝胶的至少两种水凝胶生成剂。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脉瘤治疗系统,因为血管内支架的作用是暂时的,因此其可以在完成之后移除,因此不会有永久性的异物驻留在患者的动脉瘤囊内,因此可以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此外,所述动脉瘤治疗系统也可以很容易地适应宽颈和形状奇特的动脉瘤。

An aneurysm treatment system

An aneurysm treatment system includes a conveying device and a hydrogel system, wherein the conveying device includes an internal injection catheter for injecting the hydrogel system at a focus site, conveying an external conduit of the internal injection catheter, and using the internal conduit and the external conveying catheter. A conducting line leading to the lesion site; the hydrogel system comprises at least two hydrogel generating agents that will generate hydrogels when mixed. The invention of the aneurysm treatment system, because the role of the stent is temporary, so it can be removed after completion, so there will be no permanent foreign body residing in the patient's aneurysm, so it can reduce side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in addition, the treatment system of the pulse tumor can also be easily adapted. A peculiar aneurysm with a wide neck and a peculiar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瘤治疗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肿瘤治疗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动脉瘤治疗系统。
技术介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血管畸形,其意味着血管壁的膨胀和壁结构削弱。颅内动脉瘤经常在大脑动脉环中出现,而大脑动脉环是脑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颅内动脉瘤可能有几个致命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动脉瘤可能会持续增长大,导致头痛,恶心和其他症状。动脉瘤也有破裂的风险。动脉瘤破裂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症状,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出血性中风。这些并发症有很高的死亡率,并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为每年1.3%,发病率为每100000人的10.5人次。对颅内动脉瘤已经有多种治疗方法,这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动脉瘤的发展状况。这些治疗包括药物供给,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技术。血管内技术包括血管内线圈栓塞术(endovascularcoiling)、血流导向(flowdiversion),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和断流技术(flowdisruption)。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国际研究会(InternationalStudyofUn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s,ISUIA)指出对于微小动脉瘤(小于10毫米),破裂的风险相对较低,而手术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因此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可以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例如钙通道阻滞剂,来控制血压,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和阻碍动脉瘤的生长。然而,未破裂动脉瘤的管理是非常有争议的,主要是由于未破裂动脉瘤没有标准的解剖挺特征和形态结构,并且基于医学图像的未破裂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估计是经验性的。服药在控制血压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但其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响仍不清楚。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最早的方法之一,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广泛的应用。对于这样的治疗,开颅是必需的,接着需要横跨破裂动脉瘤的颈部布置手术夹。该手术夹可以将动脉瘤从母体血管夹闭,从而防止出血。开颅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通常在没有其他可行方式时,适用于动脉瘤破裂后的急性和危及生命的症状。手术夹闭的主要缺点是开颅手术的死亡率高。手术夹需要停留在患者的身体,因此作为异物可能会导致在长期炎症及免疫反应的问题。为了避免开颅手术的高风险,医生和研究人员研发出血管内技术来治疗颅内动脉瘤,其只需要进行神经介入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的基础是血管成像和血管造影,这就需要采用血管内导管和X射线机。外科医生将在患者的腹股沟打开一个微创伤口。将导线伸入患者的肢体动脉内。该导线具有射线不透标记且可以用于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导线通过腹股沟、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最后到病变部位。通过该导线,可以经由导管植入医疗植入物如支架。有时将球囊导管用来扩张支架或为血管阻塞提供血管成形。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现代装置包括血管内支架、血管内线圈、血流导向器,以及最近出现的扰流器。支架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和腹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支架可以使用上述方法植入到上述位置。支架基本上扩大了阻塞的血管,并支撑受损和倒塌的血管壁结构。与手术夹闭相比,线圈栓塞术大大降低了手术的死亡率,并且并发症并不严重。在支架开发的早期阶段,他们是由裸金属,如不锈钢制成。随着合金技术的发展,将新材料如钛合金、钴铬合金用于制造支架。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包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形状记忆和超弹性。对于裸金属支架,主要的问题是在患者的血管内留下异物。支架的部署将临近区域的流场,由此扰乱的血流可能会导致斑块和血凝块的形成,从而导致堵塞。裸金属支架的另一个问题是应力集中,因此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这被认为是再狭窄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减少金属裸支架的副作用,已开发出新技术如生物可吸收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是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合物及其共聚物构成。生物可降解支架将支持减弱的血管一定的时间,并会随着时间降解。这减少了在血管内的永久性异物的问题。然而,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缺点是与裸金属支架相比,其机械性能较低。由于聚合物材料的性质,这些支架的可用性和强度较低。采用可生物降解金属,如镁的生物可吸收金属支架是一种新兴的技术。目前还没有发现生物可吸收的可行模型。为了使支架和血管的内衬之间能够更好的结合并且减少凝血风险,人们开发了药物洗脱支架。提供药物和支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在支架表面涂覆携带药物的聚合图,一是沿着支架支柱构造微结构,并且微结构的孔隙中嵌入药物颗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抗混凝剂药是常用的药物。药物洗脱支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但这种治疗方法是相当昂贵的。支架制造和后处理的复杂性使得支架的价格高昂。同时支架携带的药物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冲走,这将降低支架的疗效。血管内线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且已经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分析显示,与手术夹闭术相比,血管内线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在按照上述神经介入手术部署导线之后,将插入携带医疗线圈的导管。该线圈通常是由贵金属,如铂制造,其既是生物相容的,又在X射线下可见。线圈的顶端进入动脉瘤壁后,神经外科医生将开始从输送导管释放线圈。在神经外科医生的操纵下,线圈将在动脉瘤中卷曲并且填补空腔。该释放通常是可逆的且该线圈可以部分收回从而进行更好的部署,该过程可能需要重复来回多次,这非常耗时。血管内线圈的布置是非常精细的,因为需要控制缠绕方向以及堆积密度,因此需要经过严格训练且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此外,当动脉瘤顶设置有线圈时,动脉瘤内血流会减少,这将导致在动脉瘤内形成血凝块,而该血凝块反过来将从亲本血管栓塞动脉瘤囊。这是该类型的治疗方法也被称为栓塞方法的原因。一些研究还发现,动脉瘤闭塞后,可以在动脉瘤颈部形成新内膜层。血管内线圈栓塞术的局限性是,它只能在选定的情况下部署。对于宽颈动脉瘤,线圈很难被放置在动脉瘤内,并有被冲走的危险。该技术的另一个问题是,铂线圈也是异物,且将永久驻留在动脉瘤内。此外,其也可能触发免疫反应和对周围神经和脑组织施加压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也开始考虑新的技术如生物可吸收线圈以及洗脱线圈。支架辅助卷取是支架与血管内介入技术的结合,其虽然增加了线圈的应用范围,但是也提高了手术的成本和难度。为了治疗体积较大、形状极为奇特的动脉瘤,介绍了血流导向技术。血流导向器具有支架结构,但与传统支架相比,其通常具有较高的弹性和较低的孔隙率。而与传统的支架制造技术,例如激光切割、蚀刻不同,血流导向器通常使用编织技术。将多条金属螺纹线,例如镍钛记忆合金螺纹线,编织在一起且进行加热以形成血流导向器。由于金属螺纹线之间没有稳固的连接,这种血流导向将是高度弹性的,因此在高曲率的位置可以更好地进行防治。可以通过调整迎角和编织速度之比容易地增加血流导向器的多孔性。多孔结构将减少从亲本血管到动脉瘤囊的血流量,这将触发凝血级联。血凝块将在动脉瘤内逐渐形成,并防止可能的出血,这就是为什么血流导向技术也被归类为栓塞技术。血流导向已被证明是血管内线圈栓塞术的良好替代,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血流导向器是高度弹性的,它的管状将在血流导向器和血管之间产生间隙,因此闭塞将会失效。同时,对血流导向器的长度通常超过病灶的大小和血流导向器可能覆盖侧边分支。由于血流导向器的高孔隙率,流入侧边分支的血流量将会减小,这可能导致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动脉瘤治疗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脉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水凝胶体系,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在病灶位点注入所述水凝胶体系的内部注入导管,输送所述内部注入导管的外部输送导管,以及用于将所述内部输送导管和所述外部输送导管引导到所述病灶位点的导线;所述水凝胶体系包括在混合时将会生成水凝胶的至少两种水凝胶生成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水凝胶体系,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在病灶位点注入所述水凝胶体系的内部注入导管,输送所述内部注入导管的外部输送导管,以及用于将所述内部输送导管和所述外部输送导管引导到所述病灶位点的导线;所述水凝胶体系包括在混合时将会生成水凝胶的至少两种水凝胶生成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注入导管包括用于在病灶位点注入第一水凝胶生成剂的第一内部注入导管、用于在病灶位点注入第二水凝胶生成剂的第二内部注入导管,所述外部输送导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内部注入导管、所述第二内部注入导管和所述导线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病灶位点的血管内部的血管内支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注入导管、所述外部输送导管和所述导线穿过所述血管内支架的支架壁进入病灶位点的动脉瘤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奇李杰区初斌黄伟郭正光林铨振袁铭辉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