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05 阅读:4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包括:拉链带(2),具有带主体部(4)和链牙附连部(5);链牙排(3),被织造在所述链牙附连部(5)中,带主体部(4)的侧边向回折叠成U形,链牙排(3)的耦合牙包(7)从U形折回部(11)向外伸出,链牙附连部(5)有:多个上部固定经纱(23)和下部固定经纱(24),在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上延伸;多个紧经纱(25),延伸以交替地跨过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同时在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之间彼此交叉,相对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下部固定经纱(24)的总细度大于相对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所述一侧延伸的上部固定经纱(23)的总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当拉链带条的链牙排彼 此耦合时,从带的表面不能看到耦合状态的链牙排,其中所述链牙排 是沿成对的右侧拉链带和左侧拉链带的链牙附连部织造的连续的形 状。
技术介绍
隐藏式拉链具有隐藏的性能,其通过耦合沿右侧拉链带和左侧拉 链带织造的链牙排而使链牙排不可见。为此,隐藏式拉链通过利用其 优点优选地用于多种衣物、鞋等,即隐藏式拉链由于其隐藏的性能而 不会妨碍设计特点。这种拉链的实例在日本专利No.3414110和日本技术申请特 开公告(JP-U) No.2-132419中进行了公开。日本专利No.3414110描 述的隐藏式拉链54中,如图5所示,拉链带42通过地经纱48和地綷 纱49织造,并且线圏状链牙排41通过固定经纱51和固定绊纱52在 拉链带42的链牙附连部47中织造,从而使耦合牙包44面向拉链带 42的内部。根据日本专利No.3414110,多个芯线50经过链牙排41的连接部 45的一侧,从而固定经纱51延伸经过链牙排41的上部牙腿部46并 与地绵纱49缠绕在一起,而将芯线50夹在上部牙腿部和下部牙腿部 46之间。进一步讲,固定綷纱52与在芯线50之间延伸的固定经纱51 缠绕在一起,并在耦合牙包44的一侧上的芯线50的外表面上延伸, 以与地绊纱49缠绕在一起。拉链带42的带主体部55的一侧向后折回,其中链牙排41被织造 在链牙附连部47中,通过链牙排的耦合牙包44从折回部伸出,右侧链牙排和左侧链牙排41插入拉头构件53的引导路径,以构成隐藏式 拉链54。结果,链牙排41通过简单的织造方法就可以牢固地固定至 拉链带42,并且进一步讲,链牙排41的链牙之间的牙距可以保持稳 定。另一方面,在用于JP-U-2-132419中描述的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 条61中,如图6所示,拉链带62通过地经纱78和地绵纱79织造, 并且线圏状链牙排63被织造在形成于拉链带62的侧边上的链牙附连 部80中,从而使耦合牙包65面向拉链带62的内部。在JP-U-2-132419的拉链带条61中,链牙排63通过紧经纱72、 73、多个上部固定经纱76和下部固定经纱77、以及地炜纱79而织造 在拉链带条61中,其中所述紧经纱72、 73延伸同时与各链牙68的上 部牙腿部70和下部牙腿部71缠绕在一起,所述上部固定经纱76和下 部固定经纱77分别在各链牙的上部牙腿部70的顶面74和下部牙腿部 71的底面75上沿经向延伸。而并未设置有如日本专利No.3414110提 到的芯线。根据JP-U-2-132419,紧经纱72、 73设置在相应的上部固 定经纱76之间以及相应的下部固定经纱77之间,并且各上部固定经 纱76和下部固定经纱77相对紧经纱72、 73设置在耦合牙包65 —侧 上。通过使用这种拉链带条61构造隐藏式拉链,链牙排63的相应链 牙68之间的间隔可以保持固定,以防止牙链咬合的断开,并且织造有 链牙排63的部分可以更薄地形成,由此提供了柔性的隐藏式拉链。近年来,由于隐藏式拉链的优点而使其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例 如,不但用于多种类型的衣物和包,而且用于汽车座椅和火车座椅的 座椅罩。由此,隐藏式拉链被要求具有诸如隐藏性能、柔性以及高耦 合强度等高性能,即使隐藏式拉链在多样化环境中或在多样化条件下 使用时。例如,如果对隐藏式拉链用于汽车座椅軍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 座椅罩大体上覆盖以预定形状形成的坐垫体。此时,座椅軍以小于坐 垫体外部尺寸的大小形成,而坐垫体以压缩状态被覆盖以尽可能地防止外部形状的松弛和变形。由此,如果隐藏式拉链用于座椅罩,当链牙排彼此耦合或在耦合 状态时,拉链带条的拉链带受到从右侧和左侧拉动的较强的横向拉力。 因此,即使当拉链受到这种横向拉力时,隐藏式拉链被要求不能失去 隐藏性能。隐藏式拉链被要求具有柔性或被构造为具有较小的以获得 坐垫性能或避免失去坐垫体的触感的拉头构件。然而,如上所述,日本专利No.3414110描述的隐藏式拉链54缺 少柔性,这是因为隐藏式拉链54构造为多个芯线50在链牙排41中经 过,而由此增加了链牙排41的厚度。进一步讲,链牙排41穿过拉头 构件,而使拉头构件的大小增加,由此对坐垫性能和坐垫的触感产生 不协调的感觉。另一方面,JP-U-2-132419中描述的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61具 有出色的柔性,这是因为链牙排的厚度较小。然而,当拉链带62受到 从右侧和左侧拉动的较强的横向拉力时,在右侧和左侧的拉链带62 之间可能会产生间隙。从而在前表面一侧的链牙排63是可见的,由此 破坏了隐藏式拉链所固有的隐藏性能,而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常规性问题而实现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其中并没有芯线穿入链牙排,并且 即使当右侧链牙排和左侧链牙排彼此耦合时受到较强的横向拉力时, 所述链牙排从前面一侧仍然不能被看到,由此保证了良好的隐藏性能。为了获得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 条,所述拉链带条包括成对的右侧织造拉链带和左侧织造拉链带, 每个所述拉链带具有带主体部和形成在所述带主体部的侧边上的链牙 附连部;以及右侧连续链牙排和左侧连续链牙排,其在织造所述拉链 带的同时被织造在所述链牙附连部中,每个所述链牙排的每个链牙具 有耦合牙包;上部牙腿部和下部牙腿部,其从所述耦合牙包延伸并 被织造在所述链牙附连部中;以及连接部,其用于连接相邻链牙的上部牙腿部和下部牙腿部,并且所述带主体部的侧边向后折叠成u形,并且所述链牙排的耦合牙包从所述u形折回部向外伸出,所述拉链带 条的特征在于所述链牙附连部包括多个上部固定经纱和下部固定 经纱,其在所述链牙排的各链牙的上部牙腿部和下部牙腿部的外侧面 上沿经向延伸;以及多个紧经纱,其在所述链牙的上部牙腿部和下部 牙腿部之间彼此交叉并沿所述经向延伸,以交替地跨过所述上部牙腿 部和所述下部牙腿部,并且在所述多个下部固定经纱中,在相对所述 紧经纱的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大于在相对 所述紧经纱的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总细度。在这种情况时,优选地,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 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单纱的细度等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 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单纱的细度,并且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 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数量大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 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的数量。优选地,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 纱的数量等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 纱的数量,并且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 经纱的单纱的细度大于相对所述紧经纱在耦合牙包一侧延伸的所述上 部固定经纱的单纱的细度。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带条中,优选的是綷纱设置在所述链牙附连部上 所述链牙排的相应的链牙之间,所述绰纱被插入以在所述多个下部固 定经纱的底面侧延伸并经由设置在所述链牙的连接部一侧的至少一个 下部固定经纱而倒转,并随后在所述多个上部固定经纱的顶面侧延伸。优选地,定位经纱设置在所述链牙附连部上,所述定位经纱沿经 向延伸,同时与在所述下部固定经纱的底面侧延伸的绵纱和在所述上 部固定经纱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隐藏式拉链的拉链带条(1、1’),所述拉链带条(1、1’)包括:成对的右侧织造拉链带和左侧织造拉链带(2),每个所述拉链带(2)具有带主体部(4)和形成在所述带主体部(4)的侧边上的链牙附连部(5);以及右侧连续链牙排和左侧连续链牙排(3),其在织造所述拉链带(2)的同时被织造在所述链牙附连部(5)中,每个所述链牙排(3)的每个链牙(6)具有:耦合牙包(7);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其从所述耦合牙包(7)延伸并被织造在所述链牙附连部(5)中;以及连 接部(10),其用于连接相邻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所述链牙附连部(5)包括:多个上部固定经纱(23、23’)和下部固定经纱(24、24’、24”),其在所述链牙排(3)的各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 牙腿部(9)的外侧面上沿经向延伸;以及多个紧经纱(25),其在所述链牙(6)的上部牙腿部(8)和下部牙腿部(9)之间彼此交叉并沿所述经向延伸,以交替地跨过所述上部牙腿部(8)和所述下部牙腿部(9),以及所述带主体部(4)的侧边向回折 叠成U形,并且所述链牙排(3)的耦合牙包(7)从所述U形折回部(11)向外伸出,所述拉链带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下部固定经纱(24、24’、24”)中,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一侧延伸的所述下部固定经纱(24 、24’)的总细度大于相对所述紧经纱(25)在耦合牙包(7)所述一侧延伸的所述上部固定经纱(23、23’)的总细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野武千治柳生彰宽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