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继选专利>正文

活性碳纤维毡、布连续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789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活性碳纤维毡、布连续制备方法,由原纤维(中间体)匀速通过装有2%磷酸铵溶液的预处理器后干燥,然后在300~450℃条件下碳化,最后在850~1300℃和氮气和水蒸气混合气体条件下活化而得到。本产品比表面积800~3200m↑[2]/g、孔径分布0.6~2.3nm。外观手感好、灰份少、无斑点、适用于在各种废水、废气治理、净化装置中作吸附剂、吸附量大、脱除速度快、易再生、且耐热、耐酸碱。(*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碳纤维的加工方法,确切地说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以聚丙烯腈基纤维毡、布为原料制备活性碳纤维毡、布为例,非限定本制备方法包括预处理、干燥、碳化和活化四个单元过程,分别在预处理器、真空干燥器、碳化炉和活化炉中完成。使用辊筒技术实现各单元过程的连续或者全流程的连续化,现以各单元过程连续为例,分别叙述如下1、预处理将原料(亦称原纤维)洗净、烘干后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就是在室温(20~30℃)下用2%的磷酸铵溶液浸渍原料,浸透即可,使原料匀速通过预处理器,滞留1~10分钟。预处理结束后离心脱水再于真空干燥器中干燥。2、碳化将干燥后的原料匀速通过碳化炉,在300~450℃条件滞留1--15分钟。3、活化来自碳化炉的中间体匀速通过活化炉,于850~1300℃和氮气、水蒸气混合气体下滞留1~20分钟。出炉后即是产品活性碳纤维毡、布。本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经测试,单丝直径11~18um、单位面积重量60~500g/m2、体积密度0.03~0.06g/cm3、碳含量≥80%、比表面积800~3200m2/g、孔径分布0.6~2.3nm。本产品已在南通东亚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空气净化器、水处理设备中应用,其评价是具有手感好、灰份少、无斑点等良好的外观,吸苯率、吸碘率均符合各种型号设备所标明的技术指标,在同行业中具备独特的优势。使得该公司的各种产品十分畅销,并受到国内外用户的广泛好评。权利要求1.一种,使原纤维依次匀速通过预处理器、真空干燥器、碳化炉和活化炉,其特征在于(1)、预处理原纤维于2%的磷酸铵溶液中在20~30℃条件滞留1~10分钟后脱水干燥;(2)、碳化干燥后的原纤维在300~450℃条件下滞留1~15分钟得到中间体;(3)、活化中间体在850~1300℃和氮气、水蒸气混合气体条件下滞留1~20分钟后得到产品。全文摘要一种,由原纤维(中间体)匀速通过装有2%磷酸铵溶液的预处理器后干燥,然后在300~450℃条件下碳化,最后在850~1300℃和氮气和水蒸气混合气体条件下活化而得到。本产品比表面积800~3200m文档编号D01F9/14GK1354292SQ0113738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梁继选 申请人:梁继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性碳纤维毡、布连续制备方法,使原纤维依次匀速通过预处理器、真空干燥器、碳化炉和活化炉,其特征在于: (1)、预处理:原纤维于2%的磷酸铵溶液中在20~30℃条件滞留1~10分钟后脱水干燥; (2)、碳化:干燥后的原纤维在300~450℃条件下滞留1~15分钟得到中间体; (3)、活化:中间体在850~1300℃和氮气、水蒸气混合气体条件下滞留1~20分钟后得到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继选
申请(专利权)人:梁继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