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534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6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包括双层手电壳体、防撞板及若干减震弹簧;防撞板贴覆于双层手电壳体的中空腔内壁,减震弹簧设置于防撞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将手电壳体设置为双层结构,并在双层手电壳体的中空腔内设置了防撞板及减震弹簧,可以达到有效的减震效果,且防撞板所采用的材质质量轻、减震效果好,不会大幅增加视频采集设备的重量,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
本技术涉及摄像手电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
技术介绍
铁路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零部件会逐渐磨耗、腐蚀和损伤,为使车辆经常处于质量良好状态,确保行车安全并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必须对铁路车辆进行各种检查和修理工作。机务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存在由于疏忽漏检的情形,而一旦出现漏检,将会危及行车安全。因此,需要一种可以监控检修流程的设备。为监控机务人员的检修流程,会要求机务人员携带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该视频采集设备通常为摄像手电,以使在检修的同时,记录检修部位及检修情况。由于摄像装置为精密的电子器件,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防摔,现有的摄像手电其防摔主要采用的金属壳及硅胶,该种设置虽能保证摄像手电的外壳不会摔碎,但是其并不能做到有效防震,大的撞击力会导致摄像手电中的摄像装置由于震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存在的防震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中的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该视频采集设备为摄像手电,包括双层手电壳体、防撞板及若干减震弹簧;所述防撞板贴覆于所述双层手电壳体的中空腔内壁,所述减震弹簧设置于所述防撞板之间。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板包括撞击层、缓冲层及吸能层;所述撞击层一侧贴覆于所述双层手电壳体的中空腔内壁,所述撞击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缓冲层的一侧通过粘结剂粘结,所述缓冲层的另一侧与所述吸能层一侧通过粘结剂粘结,所述吸能层的另一侧与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撞击层的材质为芳纶纤维,所述缓冲层的材质为芳纶蜂窝,所述吸能层的材质为聚氨酯发泡材料。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结剂为功能性树脂。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层手电壳体的手持处开设防滑纹,相邻所述防滑纹之间设置硅胶条,所述硅胶条与所述防滑纹活动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摄像装置、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及控制器;所述信号发射器安装于所述双层手电壳体内部,所述信号发射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信号发射器的采集端与所述摄像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发射器与所述信号接收器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GPS定位模块、GSM模块及服务器,所述GPS定位模块、GSM模块安装于所述双层手电壳体内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GPS定位模块及GSM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将所述GPS定位模块输出的定位信息传输至所述GSM模块,所述GSM模块与所述服务器连接,将接收到的信息传输至服务器。本技术中的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将摄像手电的手电壳体设置为双层结构,并在双层手电壳体的中空腔内设置了防撞板及减震弹簧,可以达到有效的减震效果,且防撞板所采用的材质质量轻、减震效果好,不会大幅增加摄像手电的重量,摄像手电携带方便。在双层手电壳体的手持处外壁开设了防滑纹,并在相邻防滑纹之间设置了硅胶条,硅胶条本身具有防滑作用,在寒冷的天气下,不会像金属外壳一样冰手,适合机务人员夜间及冬季检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该视频采集设备为摄像手电,包括双层手电壳体1、防撞板1-1及若干减震弹簧1-2;防撞板1-1贴覆于双层手电壳体1的中空腔内壁,减震弹簧1-2设置于防撞板1-1之间。其中防撞板1-1包括撞击层1-1-1、缓冲层1-1-2及吸能层1-1-3;撞击层1-1-1一侧贴覆于双层手电壳体1的中空腔内壁,撞击层1-1-1的另一侧与缓冲层1-1-2的一侧通过粘结剂粘结,缓冲层1-1-2的另一侧与吸能层1-1-3一侧通过粘结剂粘结,吸能层1-1-3的另一侧与减震弹簧1-2的一端连接。其中撞击层1-1-1的材质为芳纶纤维,缓冲层1-1-2的材质为芳纶蜂窝,吸能层1-1-3的材质为聚氨酯发泡材料。粘结剂为功能性树脂。纺纶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重量轻、生命周期长等优良性能,芳纶蜂窝为蜂窝结构,蜂窝结构强度高,将纺纶纤维与芳纶蜂窝组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缓冲撞击力及震动力。另外,在缓冲层1-1-2下还设有吸能层1-1-3,吸能层1-1-3将撞击的能量进行吸收,可以确保进入摄像手电内部的撞击力微乎其微,几乎不会对摄像装置产生影响。双层手电壳体1的手持处开设防滑纹7,相邻防滑纹7之间设置硅胶条8,硅胶条8与防滑纹7活动连接。硅胶条8本身具有防滑作用,在寒冷的天气下,不会像金属外壳一样冰手,适合机务人员夜间及冬季检修。同时,硅胶条8与防滑纹7是活动连接的,当硅胶条8磨损严重或者变脏以后,可以更换。由于机务人员存在疏忽漏检的情况,而手电又是机务人员随身携带的检查工具,因此将摄像装置安装于手电中即可得知机务人员在检修过程中所检修的部位。而如果在机务人员检修完成后才查看检修部位,则会导致返工,延误时间。如果可以在机务人员检修的过程中,远程控制人员就可以得知机务人员的检修部位,则可以适时发出提醒,避免检修时间的延误。故本技术在手电中设置了摄像装置2、信号发射器3、信号接收器及控制器4;信号发射器3安装于双层手电壳体1内部,信号发射器3的控制端与控制器4连接,信号发射器3的采集端与摄像装置2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发射器3与信号接收器连接。信号发射器3与信号接收器可以为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采用上述装置,可以将摄像装置2中采集的视频、音频信息等信息利用信号发射器3发射出去,并使用信号接收器接收,可以做到远程实时监控。为确保机务人员确实在检修现场,且定位其检修部位,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其他机务人员可以得知具体位置,并提供帮助。本技术设置了GPS定位模块5、GSM模块6及服务器,GPS定位模块5、GSM模块6安装于双层手电壳体1内部,控制器4分别与GPS定位模块5及GSM模块6连接,控制器4将GPS定位模块5输出的定位信息传输至GSM模块6,GSM模块6与服务器连接,将接收到的信息传输至服务器。采用GSM模块6传输定位信息,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超远距离传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该视频采集设备为摄像手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手电壳体、防撞板及若干减震弹簧;所述防撞板贴覆于所述双层手电壳体的中空腔内壁,所述减震弹簧设置于所述防撞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该视频采集设备为摄像手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手电壳体、防撞板及若干减震弹簧;所述防撞板贴覆于所述双层手电壳体的中空腔内壁,所述减震弹簧设置于所述防撞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包括撞击层、缓冲层及吸能层;所述撞击层一侧贴覆于所述双层手电壳体的中空腔内壁,所述撞击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缓冲层的一侧通过粘结剂粘结,所述缓冲层的另一侧与所述吸能层一侧通过粘结剂粘结,所述吸能层的另一侧与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层的材质为芳纶纤维,所述缓冲层的材质为芳纶蜂窝,所述吸能层的材质为聚氨酯发泡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视频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功能性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炜谭红林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银石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