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稀土金属氧化物担载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合金的催化剂以及利用在该催化剂上,乙醇或乙醇水溶液催化化学沉积制备纳米碳纤维以及自组装生成三维有序纳米碳纤维堆积结构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碳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包括两个过程(CN 1170631A)一是沥青融化、拔丝、氧化及碳化后得到大量的粗的碳纤维的,制备或后处理温度在1273K以上其直径在毫米级,(JP62,298,618;JP 01,141,984;JP 01,69,692);另是通过苯在铁等催化剂上于1323K裂解,可制得直径在0.7μm左右,长在200μm左右的碳纤维,(JP 01,260,019)。以上两种方法制得的碳纤维产量高,但制备和后处理温度在1273K以上,管径粗大。目前,实验室制备纳米级碳纤维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电弧放电法(Iijima S Nature,352(1991)56),火焰合成方法(Vander Wal R L.40(2002)2101),这两种方法产物产率较低,分离纯化困难;另外还有气相蒸气沉积法(Baker R T K等Carbon,27(1989)315),超声波方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锋,孙杰,邱新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