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自动升高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11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20:10
一种组合式自动升高梯,包括底座,底座一端竖直设置有桅杆,桅杆上滑移连接有挂篮,挂篮位于底座正上方,桅杆内部中空并设有带动挂篮升降的传动机构,底座包括两根空心的主梁和连接在主梁之间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立桩,桅杆插设在立桩上;所述主梁位于桅杆侧的端面开口,两根主梁通过开口滑移连接有U型的副梁体,副梁体的两根伸缩脚分别插设在两根主梁的开口内,副梁体连接两根伸缩脚的横向段底部设置有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自动升高梯,底座结构更稳定,使用更安全。

Combined automatic elevator

A combined type of automatic elevating ladder, including a base, a mast at one end of the base vertically, a slipping basket on the mast, a hanging basket located above the base, the inner hollow of the mast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to drive a hanging basket. The base includes two hollow main beams and a supporting plate connected between the main beam and the support board. There are vertical piles, the mast is placed on the vertical pile, the main beam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mast, and the two main beam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U type secondary beam through the opening slip. The two telescopic feet of the secondary beams are inserted in the openings of the two main beams, and the bottom of the lateral section of the two telescopic fe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oot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bined automatic lifting ladder, which has stable structure and safe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自动升高梯
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特指一种组合式自动升高梯。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动升高梯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桅杆通常设置在底座一侧,挂篮则位于底座正上方,该结构在挂篮升降高度较低的时候重心一般位于底座所支撑的范围内,当挂篮继续上升至如图2所示的状态时,则升高梯的整个稳定性大大降低,在挂篮内工作的人员如果动作幅度过大,则容易引起桅杆朝图示方向倾倒,而且为了增加升高梯搬运的便利性,底座在桅杆端通常设置滚轮结构,该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倾倒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自动升高梯,底座结构更稳定,使用更安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式自动升高梯,包括底座,底座一端竖直设置有桅杆,桅杆上滑移连接有挂篮,挂篮位于底座正上方,桅杆内部中空并设有带动挂篮升降的传动机构,底座包括两根空心的主梁和连接在主梁之间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立桩,桅杆插设在立桩上;所述主梁位于桅杆侧的端面开口,两根主梁通过开口滑移连接有U型的副梁体,副梁体的两根伸缩脚分别插设在两根主梁的开口内,副梁体连接两根伸缩脚的横向段底部设置有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挂篮升高位置较低时,副梁体无需伸出太多即能保证结构支撑的稳定性,又能同时兼顾占地面积的问题;随着对工作目标高度的调整,则对应将副梁体伸出;脚轮结构则方便了副梁体的抽拉。优选的,所述副梁体的横向段铰接有撑杆,所述桅杆的背面设有与撑杆端部卡合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撑杆支撑在卡槽内,对桅杆的稳固性进一步加强,底底座与桅杆的整体性更好。优选的,所述撑杆为U型,撑杆的两个撑脚分别与副梁体的横向段铰接,撑杆端部为一字型杆件;所述卡槽有横向间隔设置的上肋板和下肋板形成,卡槽在桅杆上竖向分布有若干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组卡槽与副梁体的伸出长度匹配,U型撑杆支撑强度更好。优选的,所述卡槽内设有与一字型杆件轮廓适配的阻尼橡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尼橡胶可以更好的“吸住”一字型杆件,防止撑杆脱离卡槽。优选的,所述主梁底部前后端分别固定有撑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梁为主要受力部件,将主梁底部前后端分别设置撑柱,提高了放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升高梯结构图;图2是现有升高梯的缺陷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梁与副梁体的配合图。附图标记:1、主梁;2、桅杆;3、挂篮;4、支撑板;5、立桩;6、撑柱;7、副梁体;8、撑杆;9、脚轮;10、卡槽;10a、上肋板;10b、下肋板;11、阻尼橡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一种组合式自动升高梯,具体看图1,包括底座,底座一端竖直设置有桅杆2,桅杆2上滑移连接有挂篮3,挂篮3位于底座正上方,桅杆2内部中空并设有带动挂篮3升降的传动机构;如图3所示,底座包括两根空心的主梁1和连接在主梁1之间的支撑板4,支撑板4上设有立桩5,桅杆2插设在立桩5上;所述主梁1位于桅杆2侧的端面开口,两根主梁1通过开口滑移连接有U型的副梁体7,副梁体7的两根伸缩脚分别插设在两根主梁1的开口内,副梁体7连接两根伸缩脚的横向段底部设置有脚轮9。如此设置,在挂篮3升高位置较低时,副梁体7无需伸出太多即能保证结构支撑的稳定性,又能同时兼顾占地面积的问题;随着对工作目标高度的调整,则对应将副梁体7伸出;脚轮9结构则方便了副梁体7的抽拉。其中,所述副梁体7的横向段铰接有撑杆8,所述桅杆2的背面设有与撑杆8端部卡合的卡槽10。撑杆8支撑在卡槽10内,对桅杆2的稳固性进一步加强,底底座与桅杆2的整体性更好。优选的,所述撑杆8为U型,撑杆8的两个撑脚分别与副梁体7的横向段铰接,撑杆8端部为一字型杆件;所述卡槽10有横向间隔设置的上肋板10a和下肋板10b形成,卡槽10在桅杆2上竖向分布有若干组。数组卡槽10与副梁体7的伸出长度匹配,U型撑杆8支撑强度更好。具体看图3放大部位,所述卡槽10内设有与一字型杆件轮廓适配的阻尼橡胶11。阻尼橡胶11可以更好的“吸住”一字型杆件,防止撑杆8脱离卡槽10。优选的,所述主梁1底部前后端分别固定有撑柱6。主梁1为主要受力部件,将主梁1底部前后端分别设置撑柱6,提高了放置的稳定性。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组合式自动升高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自动升高梯,包括底座,底座一端竖直设置有桅杆(2),桅杆(2)上滑移连接有挂篮(3),挂篮(3)位于底座正上方,桅杆(2)内部中空并设有带动挂篮(3)升降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底座包括两根空心的主梁(1)和连接在主梁(1)之间的支撑板(4),支撑板(4)上设有立桩(5),桅杆(2)插设在立桩(5)上;所述主梁(1)位于桅杆(2)侧的端面开口,两根主梁(1)通过开口滑移连接有U型的副梁体(7),副梁体(7)的两根伸缩脚分别插设在两根主梁(1)的开口内,副梁体(7)连接两根伸缩脚的横向段底部设置有脚轮(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自动升高梯,包括底座,底座一端竖直设置有桅杆(2),桅杆(2)上滑移连接有挂篮(3),挂篮(3)位于底座正上方,桅杆(2)内部中空并设有带动挂篮(3)升降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底座包括两根空心的主梁(1)和连接在主梁(1)之间的支撑板(4),支撑板(4)上设有立桩(5),桅杆(2)插设在立桩(5)上;所述主梁(1)位于桅杆(2)侧的端面开口,两根主梁(1)通过开口滑移连接有U型的副梁体(7),副梁体(7)的两根伸缩脚分别插设在两根主梁(1)的开口内,副梁体(7)连接两根伸缩脚的横向段底部设置有脚轮(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自动升高梯,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思群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大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