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650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涉及房屋建造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旧楼,旧楼首层的外墙、内墙以及楼板均喷射混凝土加固,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加固层,加固层中设置有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均匀分布在旧楼墙体上的锚筋,锚筋远离墙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其轴线相垂直钢板,相邻的钢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均开设有与钢板厚度适配的连接槽;所述旧楼的顶层增建一层安置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对旧楼进行加固后还方便对人员进行安置,使加固改造工程更流畅顺利。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of old build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ld building strengthening and adding layer reconstruction structure, which involves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are the old building, the exterior wall, the inner wall and the floor of the old building are sprayed concrete, and the concrete is solidified after the concrete is solidified, and the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is set in the reinforcement. The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includes all the structures. The anchor bar is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wall of the old building. The anchor bar is fixed to the end of the wall with a steel plate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A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acent steel plates, and th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on slot suitable for the thickness of the steel plate; the top floor of the old building adds a layer of security room. The old building reinforcement and storey adding transformation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can reinforce the old buildings and facilitate the placement of personnel so as to make the reinforc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works more smoothly and smooth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造
,特别涉及一种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凡是不适合发展需要和影响城市规划的低层建筑都进行了拆除,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水泥、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应用,砖混结构建筑迅速兴起,砖混结构的居民楼楼层多为6层及少于6层,建于地震区的房屋中还设置有构造柱、圈梁等防震措施。这类只使用了10至30多年、还具有防震性能的建筑也拆除重修,显然是一很大经济损失,而且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基于这一现状,对这些使用到现在的居民楼进行维护检修、加强加固能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而在原建筑加层结构的方案中,改造加固费用、人员安抚问题会对改造方案造成干涉,影响改造进度,拖慢城市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它对原建筑进行加固后还方便对人员进行安置,使加固改造工程更流畅顺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包括旧楼,旧楼首层的外墙、内墙以及楼板均喷射混凝土加固,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加固层,加固层中设置有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均匀分布在旧楼墙体上的锚筋,锚筋远离墙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其轴线相垂直钢板,相邻的钢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均开设有与钢板厚度适配的连接槽;所述旧楼的顶层增建一层安置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射混凝土时将加固结构一体浇筑,通过锚筋将加固层紧贴在墙体上,使两者连接更为牢固;且钢板增大了锚筋与加固层的接触面积,通过钢板对加固层的拉扯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加固层与旧楼墙体之间的牢固性,使旧楼首层的加固效果更好。旧楼的顶层上增建一层安置房,用于安置首层居民,对首层往上的住户无需安置,空余出的首层可用于经营或建设服务设施,盈利所得的资金用于抵消改建的费用;这样既对旧楼进行了可加固改造,还不用住户出资,从而避免了因改造费用和搬迁带来的种种干涉问题,从而使加固改造工程更流畅顺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筋上沿其轴线间隔分布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卡齿,卡齿的外形为直角三角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筋通过卡齿增大了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锚筋与混凝土连接的更紧密,使加固层与旧楼墙体连接的更稳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旧楼的外侧罩设有全钢架构,全钢架构的下端埋于地面内,上端至旧楼的顶层;所述全钢架构用穿墙加固钢筋与旧楼的外侧墙体连接,所述安置房位于全钢架构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全钢架构的外侧铺设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旧楼的外侧起到更好的加固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旧楼外侧设置有电梯,所述电梯与旧楼之间每层均设置有将两者连通的电梯厅,所述电梯厅的高度分别与各楼层住户的楼层高度对应,住户门口与电梯厅之间修建有高度平齐的水平走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外出时,离开房屋后通过水平走廊平移到对应楼层的电梯厅上,然后通过电梯上升或下降到对应的楼层,或者直接下降到一层再外出,回家时同样操作即可;用户乘坐电梯前后不用再走半层楼梯,彻底解决了腿脚不灵活甚至丧失运动能力的老人上下楼难的问题,回家或外出更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旧楼住户的门口与水平走廊之间为旧楼原有的休息平台,位于水平走廊的另一侧设置有供本层住户上下楼的倾斜梯,所述水平走廊与倾斜梯排布在旧楼的每一层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照常通过水平走廊与倾斜梯上下楼,互不影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梯厅的两侧开设有窗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电梯厅内的透风性和透光性,使用户等待电梯时更舒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走廊和倾斜梯远离旧楼墙体的一侧设置围护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行人进行防护,上下楼梯时更安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旧楼的顶层设置安置房,对旧楼首层加固后,原首层居民转移至安置房中,空余出的首层可用于经营或建设服务设施,盈利所得的资金用于抵消改建的费用;既对旧楼进行了可加固改造,还不用住户出资,从而避免了因改造费用和搬迁带来的种种干涉问题,从而使加固改造工程更流畅顺利;2、通过在旧楼的外侧设置电梯,旧楼的楼梯通道内修建水平走廊,用户乘坐电梯前后不用再走半层楼梯,彻底解决了腿脚不灵活甚至丧失运动能力的老人上下楼难的问题,回家或外出更方便;3、通过在水平走廊的一侧设置倾斜梯,用户可以照常通过倾斜梯上下楼,与电梯上下楼互不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旧楼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3是实施例中旧楼与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旧楼;11、首层;12、水平走廊;13、倾斜梯;14、休息平台;15、围护构件;2、加固结构;21、锚筋;22、钢板;23、连接杆;231、连接槽;24、卡齿;3、全钢架构;4、安置房;5、电梯;6、电梯厅;61、窗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有构造柱和圈梁结构的旧楼1,旧楼1首层11的外墙、内墙以及楼板进行喷射混凝土加固,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加固层;喷射混凝土前在加固层中设置有加固结构2。如图2所示,加固结构2包括均匀分布在墙体上的锚筋21,锚筋21远离墙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其轴线相垂直钢板22,相邻的钢板2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3,连接杆23的端部均开设有与钢板22厚度适配的连接槽231,通过连接槽231与钢板22的端部配合,使连接杆23插接在钢板22上,钢板22与连接杆23依次插接从而将钢板22拼接成钢板网,钢板22背离墙体的一侧安装模板。喷射混凝土时将加固结构2一体浇筑,通过锚筋21将加固层紧贴在墙体上,使两者连接更为牢固;且钢板22增大了锚筋21与加固层的接触面积,通过钢板22对加固层的拉扯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加固层与旧楼1墙体之间的牢固性。锚筋21上沿其轴线间隔分布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卡齿24,卡齿24的外形为直角三角形,锚筋21通过卡齿24增大了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锚筋21与混凝土连接的更紧密,使加固层与旧楼1墙体连接的更稳固。如图1、图3所示,旧楼1的外侧罩设有全钢架构3,全钢架构3的下端埋于地面内,上端至旧楼1的顶层;全钢架构3用穿墙加固钢筋与旧楼1的外侧墙体连接,然后在全钢架构3的外侧铺设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旧楼1的外侧起到更好的加固效果。对旧楼1的首层11进行喷射混凝土加固后,加固层加厚了旧楼1首层11墙壁的厚度,从而使得原首层11的居住面积减小,影响首层11居民继续居住,如果需要首层11居民搬迁,则会产生进一步的协商问题,拖慢旧楼1加固改造;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旧楼1的顶层、在全钢架构3上增建一层安置房4,用于安置首层11居民,对首层11往上的住户无需安置,空余出的首层11可用于经营或建设服务设施,所得的资金用于抵消改建的费用;这样既对旧楼1进行了可加固改造,还不用住户出资,从而避免了因改造费用和搬迁带来的种种干涉问题,从而使加固改造工程更流畅顺利。安置房4位于旧楼1的顶层,对安置房4中的住户出行造成影响,且随着居住人口老龄化的上升,楼梯对于老人及出行不便的人来说,已构成出行的障碍;基于这一现状,在旧楼1的外侧设置升降电梯5,以便人们的出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包括旧楼(1),旧楼(1)首层(11)的外墙、内墙以及楼板均喷射混凝土加固,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加固层,其特征在于:加固层中设置有加固结构(2),所述加固结构(2)包括均匀分布在旧楼(1)墙体上的锚筋(21),锚筋(21)远离墙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其轴线相垂直钢板(22),相邻的钢板(2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3),连接杆(23)的端部均开设有与钢板(22)厚度适配的连接槽(231);所述旧楼(1)的顶层增建一层安置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包括旧楼(1),旧楼(1)首层(11)的外墙、内墙以及楼板均喷射混凝土加固,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加固层,其特征在于:加固层中设置有加固结构(2),所述加固结构(2)包括均匀分布在旧楼(1)墙体上的锚筋(21),锚筋(21)远离墙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其轴线相垂直钢板(22),相邻的钢板(2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3),连接杆(23)的端部均开设有与钢板(22)厚度适配的连接槽(231);所述旧楼(1)的顶层增建一层安置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筋(21)上沿其轴线间隔分布有两排对称设置的卡齿(24),卡齿(24)的外形为直角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旧楼(1)的外侧罩设有全钢架构(3),全钢架构(3)的下端埋于地面内,上端至旧楼(1)的顶层;所述全钢架构(3)用穿墙加固钢筋与旧楼(1)的外侧墙体连接,所述安置房(4)位于全钢架构(3)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楼加固增层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樯龚辉赵婧金勇孙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