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6309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4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布装置,包括:模头,设有沿横向相邻布置的用于涂布第一涂料的第一涂布夹缝和用于涂布第二涂料的第二涂布夹缝;以及背辊,与模头相对,包括辊体,辊体具有外周面。背辊还包括:凸环,设置于辊体上并相对辊体的外周面径向向外突出,凸环与第二涂布夹缝相对,凸环在横向上的尺寸不小于第二涂布夹缝在横向上的尺寸且第二涂布夹缝朝向凸环的正投影落在凸环上,第一涂布夹缝朝向辊体的正投影不落在凸环上。在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涂布装置时,由于凸环与外周面之间沿径向存在高度差,则涂布到带材上与凸环位置对应的第二涂料涂层的厚度比与外周面位置对应的第一涂料涂层的厚度小,从而通过减小第二涂料涂层的厚度减小对背辊的磨损。

Co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ating device, including a die head, a first coating slit for coating a first coating and a second coating seam for coating second coatings along the lateral side, and a back roll, which is relative to the die head, including the roll body, and the roll body has the outer surface. The back roll also includes a convex ring, which is set on the roll body and protruding from the out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roll body. The convex ring is relative to the second coating gap. The dimension of the convex ring is not less than the size of the second coating on the transverse section and the second coating seam toward the convex ring falls on the convex ring, and the first coating seam is toward the roll body. The positive projection does not fall on the convex ring. In operation of the coat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thickness of the second coating coating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convex ring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outer circumferential position, because the height difference exists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between the convex ring and the outer surface,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first coating coating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outer surface is smaller, thus reducing the back roll by reduc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second coating coating. Wear and t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布装置
本技术涉及涂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布装置。
技术介绍
绿色环保的锂离子电池作为优秀的储能器件,广泛应用于便携式设备、电动汽车和电力储能领域并且拥有广阔的前景。而安全性一直是锂离子电池的重中之重,为了增加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在正极片上的正极涂料涂层的区域涂布有绝缘层材料(例如陶瓷浆料),来提高安全性。在制备锂离子电池前的工序中,目前用图2所示的背辊和图3所示的模头组成的涂布装置将制备好的不同浆料分别均匀地涂布在带材S(例如铝箔)上的对应区域从而形成极片,例如如图9所示,涂布后带材S上形成第一涂料涂层C1和第二涂料涂层C2,第一涂料涂层C1为活性物质层,第二涂料涂层C2为绝缘层,第一涂料涂层C1和第二涂料涂层C2等厚度,如果涂布到第二涂料涂层C2的浆料为陶瓷浆料,因陶瓷可达厚度100um,在后序的极片辊压步骤中,随着冷压的大量生产,用于辊压极片的轧辊容易出现磨损,进而导致发生冷压断带事故。目前针对在涂布时涂布到带材S上作为第二涂料涂层C2的陶瓷浆料厚度太厚而导致极片辊压时轧辊磨损量增加的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当轧辊磨损到一定量后,安排换辊,此方法费事费力,严重影响产能和优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布装置,其能够降低涂层对背辊的磨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布装置,包括:模头,设有沿横向相邻布置的用于涂布第一涂料的第一涂布夹缝和用于涂布第二涂料的第二涂布夹缝;以及背辊,与模头相对,包括辊体,辊体具有外周面;背辊还包括:凸环,设置于辊体上并相对辊体的外周面径向向外突出,凸环与第二涂布夹缝相对,凸环在横向上的尺寸不小于第二涂布夹缝在横向上的尺寸且第二涂布夹缝朝向凸环的正投影落在凸环上,第一涂布夹缝朝向辊体的正投影不落在凸环上。在操作时,带材从模头和背辊之间经过,背辊从带材的一侧支撑带材,模头从带材的相反的另一侧对带材的所述另一侧进行涂布且模头的沿横向相邻的第一涂布夹缝和第二涂布夹缝分别将不同的涂料涂布到带材的所述另一侧上,以实现不同涂料在带材的所述另一侧上的条纹涂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本技术的涂布装置中,在背辊的辊体上设置与第二涂布夹缝相对的凸环,凸环相对辊体的外周面径向向外突出,从而凸环与外周面之间沿径向存在有高度差,当根据本技术的模头和背辊在位置上与现有技术的情况相同时,凸环相比现有技术更靠近模头。在操作时,带材从模头和背辊之间经过,当要涂布不同涂料时,不同涂料分别从模头的第一涂布夹缝和第二涂布夹缝中挤出涂布到带材的对应位置上,由于凸环与外周面之间沿径向存在有高度差,则涂布到带材上与凸环位置对应的第二涂料涂层的厚度要比与外周面位置对应的第一涂料涂层的厚度小,从而通过减小第二涂料涂层的厚度来减小对背辊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涂布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涂布装置的背辊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涂布装置的模头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图5中的上模头的立体图。图7A是图3的剖开的立体图,其中垫片未示出。图7B是图3的另一剖开的立体图,其中垫片未示出。图8是图5中的垫片与下模头的组装立体图。图9是采用图2的背辊和图3的模头的现有技术的涂布装置涂布的带材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涂布装置的背辊的示意图。图11是采用图10的背辊和图3的模头的根据本技术的涂布装置涂布后的带材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S带材123下凹槽S0未涂覆区13垫片C1第一涂料涂层131A第一导流槽C2第二涂料涂层1312A第一开口1模头131B第二导流槽10A第一涂布夹缝1312B第二开口10B第二涂布夹缝14上涂布唇11上模头15下涂布唇111第二进料口2背辊112第二腔体21辊体113上凹槽211外周面12下模头22凸环121第一进料口T横向122第一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涂布装置。参照图1、图3至图8以及图10和图11,根据本技术的涂布装置包括:模头1,设有沿横向T相邻布置的用于涂布第一涂料的第一涂布夹缝10A和用于涂布第二涂料的第二涂布夹缝10B;以及背辊2,与模头1相对,包括辊体21,辊体21具有外周面211。其中,背辊2还包括:凸环22,设置于辊体21上并相对辊体21的外周面211径向向外突出,凸环22与第二涂布夹缝10B相对,凸环22在横向T上的尺寸不小于第二涂布夹缝10B在横向T上的尺寸且第二涂布夹缝10B朝向凸环22的正投影落在凸环22上,第一涂布夹缝10A朝向辊体21的正投影不落在凸环22上。在操作时,带材S从模头1和背辊2之间经过,背辊2从带材S的一侧支撑带材S,模头1从带材S的相反的另一侧对带材S的所述另一侧进行涂布且模头1的沿横向T相邻的第一涂布夹缝10A和第二涂布夹缝10B分别将不同的涂料涂布到带材S的所述另一侧上,以实现不同涂料在带材S的所述另一侧上的条纹涂布。在本技术的涂布装置中,在背辊2的辊体21上设置与第二涂布夹缝10B相对的凸环22,凸环22相对辊体21的外周面211径向向外突出,从而凸环22与外周面211之间沿径向存在有高度差,当根据本技术的模头1和背辊2在位置上与现有技术的情况相同时,凸环22相比现有技术更靠近模头1。在操作时,带材S从模头1和背辊2之间经过,当要涂布不同涂料时,不同涂料分别从模头1的第一涂布夹缝10A和第二涂布夹缝10B中挤出涂布到带材S的对应位置上,由于凸环22与外周面211之间沿径向存在有高度差,则涂布到带材S上与凸环22位置对应的第二涂料涂层C2的厚度要比与外周面211位置对应的第一涂料涂层C1的厚度小,从而通过减小第二涂料涂层C2的厚度来减小对背辊2的磨损。如图5至图7B所示,模头1包括:上模头11;下模头12,下模头12固定于上模头11的下方;以及垫片13,固定于上模头11和下模头12之间。其中,下模头12具有:第一进料口121,供第一涂料进入;以及第一腔体122,第一腔体122开口于下模头12的上表面且连通于第一进料口121。上模头11具有:第二进料口111,供第二涂料进入;以及第二腔体112,第二腔体112开口于上模头11的下表面且连通于第二进料口111。垫片13具有间隔开的第一导流槽131A和第二导流槽131B,第一导流槽131A沿横向T布置、沿上下方向贯通垫片13的部分区域形成、连通第一腔体122且具有向前敞开的第一开口1312A,第一导流槽131A与上模头11和下模头12一起形成第一涂布夹缝10A,第二导流槽131B沿横向T布置、沿上下方向贯通垫片13的部分区域形成、连通第二腔体112且具有向前敞开的第二开口1312B,第二导流槽131B与上模头11和下模头12一起形成第二涂布夹缝10B。在图5、图8、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垫片13具有三个第一导流槽131A、六个第二导流槽131B,形成三个第一涂布夹缝10A和六个第二涂布夹缝10B,则分别从第一腔体122和第二腔体112进入的不同浆料分别通过第一涂布夹缝10A和第二涂布夹缝10B涂布到带材S的分别与第一涂料涂层C1和第二涂料涂层C2对应的区域,因为背辊2上凸环22的设置,如图11所示,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涂布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涂布装置,包括:模头(1),设有沿横向(T)相邻布置的用于涂布第一涂料的第一涂布夹缝(10A)和用于涂布第二涂料的第二涂布夹缝(10B);以及背辊(2),与模头(1)相对,包括辊体(21),辊体(21)具有外周面(211);其特征在于,背辊(2)还包括:凸环(22),设置于辊体(21)上并相对辊体(21)的外周面(211)径向向外突出,凸环(22)与第二涂布夹缝(10B)相对,凸环(22)在横向(T)上的尺寸不小于第二涂布夹缝(10B)在横向(T)上的尺寸且第二涂布夹缝(10B)朝向凸环(22)的正投影落在凸环(22)上,第一涂布夹缝(10A)朝向辊体(21)的正投影不落在凸环(22)上,在操作时,带材(S)从模头(1)和背辊(2)之间经过,背辊(2)从带材(S)的一侧支撑带材(S),模头(1)从带材(S)的相反的另一侧对带材(S)的所述另一侧进行涂布且模头(1)的沿横向(T)相邻的第一涂布夹缝(10A)和第二涂布夹缝(10B)分别将不同的涂料涂布到带材(S)的所述另一侧上,以实现不同涂料在带材(S)的所述另一侧上的条纹涂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布装置,包括:模头(1),设有沿横向(T)相邻布置的用于涂布第一涂料的第一涂布夹缝(10A)和用于涂布第二涂料的第二涂布夹缝(10B);以及背辊(2),与模头(1)相对,包括辊体(21),辊体(21)具有外周面(211);其特征在于,背辊(2)还包括:凸环(22),设置于辊体(21)上并相对辊体(21)的外周面(211)径向向外突出,凸环(22)与第二涂布夹缝(10B)相对,凸环(22)在横向(T)上的尺寸不小于第二涂布夹缝(10B)在横向(T)上的尺寸且第二涂布夹缝(10B)朝向凸环(22)的正投影落在凸环(22)上,第一涂布夹缝(10A)朝向辊体(21)的正投影不落在凸环(22)上,在操作时,带材(S)从模头(1)和背辊(2)之间经过,背辊(2)从带材(S)的一侧支撑带材(S),模头(1)从带材(S)的相反的另一侧对带材(S)的所述另一侧进行涂布且模头(1)的沿横向(T)相邻的第一涂布夹缝(10A)和第二涂布夹缝(10B)分别将不同的涂料涂布到带材(S)的所述另一侧上,以实现不同涂料在带材(S)的所述另一侧上的条纹涂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模头(1)包括:上模头(11);下模头(12),下模头(12)固定于上模头(11)的下方;以及垫片(13),固定于上模头(11)和下模头(12)之间;其中,下模头(12)具有:第一进料口(121),供第一涂料进入;以及第一腔体(122),第一腔体(122)开口于下模头(12)的上表面且连通于第一进料口(121);上模头(11)具有:第二进料口(111),供第二涂料进入;以及第二腔体(112),第二腔体(112)开口于上模头(11)的下表面且连通于第二进料口(111);垫片(13)具有间隔开的第一导流槽(131A)和第二导流槽(131B),第一导流槽(131A)沿横向(T)布置、沿上下方向贯通垫片(13)的部分区域形成、连通第一腔体(122)且具有向前敞开的第一开口(1312A),第一导流槽(131A)与上模头(11)和下模头(12)一起形成第一涂布夹缝(10A),第二导流槽(131B)沿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寿庚商红武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