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6166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4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壳,包括圆柱形外壳以及与圆柱形外壳同轴的圆柱形内芯;内芯设有反渗透膜;圆柱形外壳包括外壳本体以及设置在外壳本体两端的底座和封头;外壳的外壳本体的底部设有原水进水管和浓水出水管;原水进水管位于浓水出水管的下方;原水进水管与内芯的原水进水口连接;封头设有纯水出水管,纯水出水管与内芯的纯水出水口连接。该反渗透膜壳,浓水出水管位于反渗透膜壳的底端,浓水流出反渗透膜壳时,可避免浓水在反渗透膜壳中聚积,形成死水。节省反渗透膜壳在机架上的布局空间,简化机架上的管路安装。

Reverse osmosis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verse osmosis diaphragm, including a cylindrical shell and a cylindrical inner core that is coaxial with a cylindrical shell. The inner core is equipped with a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a cylindrical shell includes a shell body, a base and a head set at both ends of the shell body;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body is equipped with a raw water inlet pipe and a concentrated water outlet. The water inlet pipe of the original water pipe is located under the water outlet pipe of the concentrated water; the original water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ore of the original water intake; the head is equipped with pure water outlet pipe, and the pure water out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ure water outlet of the inner core.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shell, can prevent concentrated water from accumulating in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and forming dead water when the concentrated water flows out of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The layout space of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on the rack is saved, and the pipeline installation on the rack is simplifi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渗透膜壳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壳。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不锈钢反渗透膜壳,原水进水管与浓水出水管设置在反渗透膜壳的两端,当主机机架上连续安装多个不锈钢反渗透膜壳时,水的流向是从上一个的反渗透膜壳的浓水出水管流向下一个反渗透膜壳的原水进水管,此时管路需要在反渗透膜壳的两端来回绕,管路安装较为复杂,检修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壳以解决多个反渗透膜壳组合时管路布局复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中反渗透膜壳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圆柱形外壳以及与圆柱形外壳同轴设置的圆柱形内芯;内芯设有反渗透膜;圆柱形外壳包括外壳本体以及设置在外壳两端的底座和封头;外壳本体的底部设有原水进水管和浓水出水管;原水进水管位于浓水出水管的下方;原水进水管与内芯的原水进水口连接;封头设有纯水出水管,纯水出水管与内芯的纯水出水口连接;外壳本体与内芯之间设有与外壳本体同轴的圆柱形间隔板;间隔板与内芯围成的空腔为用于流通浓水的第一浓水腔;间隔板与外壳本体围成的空腔为用于流通浓水的第二浓水腔;第二浓水腔与浓水出水管相连通;间隔板的上端设有用于浓水从第一浓水腔流向第二浓水腔的流通通道。进一步地,间隔板的下端位于外壳内部与原水进水管和浓水出水管之间对应的位置;间隔板的底端与浓水出水管对应的位置设有下出水口。进一步地,间隔板的底端与外壳本体之间设有用于将第一浓水腔中的浓水与第二浓水腔中的浓水间隔开的档板。进一步地,所述档板为与外壳本体同轴的圆环,圆环的外圆周与外壳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圆环的内圆周与间隔板的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流通通道为设置在间隔板上部的若干个流水孔,流水孔均匀的设置在间隔板上部。进一步地,所述流通通道为设置在间隔板上部的流水口,流水口设置在与浓水出水管对应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流水口设有用于引流的引流板,引流板为喇叭状,喇叭状引流板的小口端与间隔板固定连接,喇叭状引流板的大口端朝向第二浓水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反渗透膜壳,外壳本体底部的外壳本体上设有原水进水管和浓水出水管,原水进水管位于浓水出水管的下方,原水进水管和浓水出水管设置在反渗透膜壳的同一端,如果浓水出水管位于反渗透膜壳的上部,则部分浓水将积在反渗透膜壳的,不能完全流出膜壳,浓水出水管位于反渗透膜壳的底端,浓水流出反渗透膜壳时,可避免浓水在反渗透膜壳中聚积,形成死水。此外,多个反渗透膜壳固定在机架上时,便于对浓水进行收集,同时便于将原水分散至各个原水进水管,浓水从上一级浓水出水管流向下一级原水进水管时,只需在同端接管,不需要从反渗透膜壳上端向下端引管,节省反渗透膜壳在机架上的布局空间,简化机架上的管路安装。外壳本体与内芯之间设有与外壳本体同轴的圆柱形间隔板;间隔板可使得浓水形成一个循环,从反渗透膜壳底端流向反渗透膜壳顶端。本技术的反渗透膜壳,间隔板的下端位于外壳本体内部与原水进水管和浓水出水管之间对应的位置,间隔板的底端与浓水出水管对应的位置设有下出水口,浓水可从反渗透膜壳顶端流向底端,无死腔,当浓水的量较少时可通过底部的下出水口排干净。间隔板的底端与外壳本体之间设有用于将第一浓水腔中的浓水与第二浓水腔中的浓水间隔开的档板,使得第一浓水腔的浓水按照循环路线流动。流通通道为设置在间隔板上部的若干个流水孔,流水孔均匀的设置在间隔板上部,多个小孔可使浓水均匀地从第一浓水腔流向第二浓水腔。流通通道为设置在间隔板上部的流水口,流水口设置在与浓水出水管对应的位置,便于浓水流向浓水出水管。流水口设有用于引流的引流板,引流板为喇叭状,喇叭状引流板的小口端与间隔板固定连接,喇叭状引流板的大口端朝向第二浓水腔,便于浓水流向浓水出水管。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反渗透膜壳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反渗透膜壳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中:1、外壳;101、底座;102、封头;103、外壳本体;2、内芯;3、原水进水管;4、浓水出水管;6、纯水出水管;7、间隔板;8、第一浓水腔;9、第二浓水腔;10、下出水口;11、档板;12、流水孔;13、流水口;14、引流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反渗透膜壳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反渗透膜壳,包括膜壳本体,膜壳本体包括圆柱形外壳1以及与圆柱形外壳同轴的圆柱形内芯2;内芯2设置在外壳的中心位置,内芯2设有反渗透膜。圆柱形外壳1包括外壳本体103以及设置在外壳本体两端的底座101和封头102。外壳1底部的外壳本体103上设有原水进水管3和浓水出水管4,原水进水管3位于浓水出水管4的下方;原水进水管3与内芯2的原水进水口连接;外壳1的封头102设有纯水出水管6,纯水出水管6与内芯2的纯水出水口连接。外壳本体103与内芯2之间设有与外壳本体103同轴的圆柱形间隔板7;间隔板7与内芯2围成的空腔为用于流通浓水的第一浓水腔8;间隔板7与外壳本体103围成的空腔为用于流通浓水的第二浓水腔9;第二浓水腔9与浓水出水管4相连通;间隔板7的下端位于外壳本体103内部与原水进水管3和浓水出水管4之间对应的位置;间隔板7的底端与浓水出水管4对应的位置设有下出水口10。间隔板7的底端与外壳本体103之间设有用于将第一浓水腔8中的浓水与第二浓水腔9中的浓水间隔开的档板11。档板11为与外壳1同轴的圆环,圆环的外圆周与外壳本体103的内壁固定连接;圆环的内圆周与间隔板7的外壁固定连接。间隔板7的上端设有用于浓水从第一浓水腔8流向第二浓水腔9的流通通道,流通通道为设置在间隔板7上部的多个流水孔12,流水孔12均匀的设置在间隔板上部。间隔板的下端位于外壳本体103内部与原水进水管和浓水出水管之间对应的位置。实施例2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反渗透膜壳,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但是与实施例1不同是:流通通道为设置在间隔板上部的流水口13,流水口13设置在与浓水出水管4对应的位置。流水口13设有用于引流的引流板14,引流板14为喇叭状,喇叭状引流板的小口端与间隔板固定连接,喇叭状引流板的大口端朝向第二浓水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反渗透膜壳

【技术保护点】
1.反渗透膜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外壳以及与圆柱形外壳同轴设置的圆柱形内芯;内芯设有反渗透膜;圆柱形外壳包括外壳本体以及设置在外壳两端的底座和封头;外壳本体的底部设有原水进水管和浓水出水管;原水进水管位于浓水出水管的下方;原水进水管与内芯的原水进水口连接;封头设有纯水出水管,纯水出水管与内芯的纯水出水口连接;外壳本体与内芯之间设有与外壳本体同轴的圆柱形间隔板;间隔板与内芯围成的空腔为用于流通浓水的第一浓水腔;间隔板与外壳本体围成的空腔为用于流通浓水的第二浓水腔;第二浓水腔与浓水出水管相连通;间隔板的上端设有用于浓水从第一浓水腔流向第二浓水腔的流通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反渗透膜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外壳以及与圆柱形外壳同轴设置的圆柱形内芯;内芯设有反渗透膜;圆柱形外壳包括外壳本体以及设置在外壳两端的底座和封头;外壳本体的底部设有原水进水管和浓水出水管;原水进水管位于浓水出水管的下方;原水进水管与内芯的原水进水口连接;封头设有纯水出水管,纯水出水管与内芯的纯水出水口连接;外壳本体与内芯之间设有与外壳本体同轴的圆柱形间隔板;间隔板与内芯围成的空腔为用于流通浓水的第一浓水腔;间隔板与外壳本体围成的空腔为用于流通浓水的第二浓水腔;第二浓水腔与浓水出水管相连通;间隔板的上端设有用于浓水从第一浓水腔流向第二浓水腔的流通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壳,其特征在于:间隔板的下端位于原水进水管和浓水出水管之间上下方向的中间,间隔板的底端与浓水出水管对应的位置设有下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治强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南格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