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6062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4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包括漂浮导管前端固定结构和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漂浮导管前端固定结构包括前端贴膜和柔性固定套,柔性固定套固定在前端贴膜上,柔性固定套上开设有竖向的开口,开口中部横向开设有一卡位槽,Swan-Ganz漂浮导管的锥形头从开口挤入柔性固定套中,使得Swan-Ganz漂浮导管的锥形头与柔性固定套相固定,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包括后端贴膜,后端贴膜贴附在患者皮肤上,后端贴膜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导线固定卡,Swan-Ganz漂浮导管的后端检测器的检测线与各腔分支均卡在导线固定卡中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固定牢靠、漂浮导管导线不会散乱的优点。

Swan gauge floating catheter fix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wan gauge floating catheter fix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fixed structure of the front end of a floating catheter and a fixed structure of the rear end of a floating catheter. The fixed structure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floating catheter includes a front end film and a flexible fixed sleeve, the flexible fixed sleeve is fixed on the front end film, and a vertical opening is opened on the flexible fixing sleeve, and the opening is opened in the opening. The conical head of the Swan - Ganz floating catheter is squeezed into the flexible fixed sleeve from the opening to make the conical head of the Swan Ganz floating catheter fixed to the flexible fixer. The rear end fixed structure of the floating catheter includes the rear end patch, the back end patch attached to the patient's skin,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ck end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A wire fixing card is dried, and the detection line of the back end detector of the Swan Ganz floating catheter is fixed in the wire fixing card with each cavity branch.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liable fixation, and the floating conduit wire will not be scatte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的
,具体涉及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应用气囊漂浮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是ICU中判断危重病人心血管功能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临床使用的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全长110cm,植入后通常外露50-60cm。现临床上,无专门的固定装置及专用贴膜。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穿刺处呈锥形,体积大,重量重。临床上仅靠医生缝线固定,易在患者活动及体位改变时移位、甚至脱出,导致监测失败或监测数值不准确,同时会造成患者心理负担、疼痛、出血。临床上无Swan-Ganz漂浮导管专用贴膜,现多用透明敷料、无菌纱布等覆盖,不能保证穿刺处及周围皮肤的密闭及无菌,易发生感染。Swan-Ganz漂浮导管尾部有5腔分支和2个传感器接口,导线多,重量重,易缠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牢靠、漂浮导管导线不会散乱的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其中:包括漂浮导管前端固定结构和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漂浮导管前端固定结构包括前端贴膜和柔性固定套,前端贴膜贴附在Swan-Ganz漂浮导管插入患者皮肤处,柔性固定套固定在前端贴膜上,柔性固定套的内腔形状与Swan-Ganz漂浮导管的锥形头形状相同,柔性固定套上开设有竖向的开口,开口中部横向开设有一卡位槽,Swan-Ganz漂浮导管的锥形头从开口挤入柔性固定套中,Swan-Ganz漂浮导管的前端侧管卡入卡位槽中,使得Swan-Ganz漂浮导管的锥形头与柔性固定套相固定,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包括后端贴膜,后端贴膜贴附在患者皮肤上,后端贴膜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导线固定卡,Swan-Ganz漂浮导管的后端检测器的检测线和各腔分支均卡在导线固定卡中固定。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上述的前端贴膜上等弧度设置有三个贴膜开口,使前端贴膜适应患者颈部皮肤的弧度。上述的柔性固定套下部固定有无顶锥形的稳定座,稳定座上窄下宽,稳定座底面与前端贴膜固定连接。上述的稳定座与前端贴膜之间设有一层防压垫,防压垫上侧面与稳定座底面贴合固定,防压垫下侧面与前端贴膜中部贴合固定。上述的柔性固定套为透明硅胶材料制作。上述的稳定座包括能相互对接的左稳定座和右稳定座,稳定座设置有座内腔,座内腔的形状与柔性固定套的下部外轮廓形状相同,左稳定座和右稳定座通过相互连接抱紧在柔性固定套的下部。上述的座内腔中贴附有用于增加与柔性固定套摩擦力的摩擦层。上述的左稳定座和右稳定座通过胶粘的方式相互固定连接。上述的Swan-Ganz漂浮导管通过固定贴固定在后端贴膜上。本技术的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设计了专用于Swan-Ganz漂浮导管的固定套,固定套为透明硅胶材质,软硬适中。设计有开口,使用时锥形头从开口挤入柔性固定套中。柔性固定套下部设置稳定座,增加了柔性固定套的稳固,进一步提高Swan-Ganz漂浮导管的稳固程度。稳定座下有防压垫,防压垫具有吸收功能,可吸收穿刺点渗液,同时防压迫,增加了舒适性。本技术的前端贴膜使用抗过敏透明贴膜。固定套、稳定座和抗过敏贴膜三者固定后不会分开,为一无菌整体,起到预防穿刺处感染的作用。贴膜有3个开口,可适应患者颈部皮肤的弧度。在保证稳固的同时,保证了穿刺处的密闭与无菌。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的抗过敏贴膜上设计有导线固定卡,可同时固定Swan-Ganz漂浮导管的5腔分支及2个传感器接口导线。整体抗过敏贴可贴于漂浮导管穿刺处对侧的患者肩部,有效防止分支及导线缠绕和意外牵拉、脱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漂浮导管前端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漂浮导管前端固定结构1、前端贴膜11、贴膜开口11a、防压垫11b、柔性固定套12、开口12a、卡位槽12b、稳定座13、左稳定座13a、右稳定座13b、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2、后端贴膜21、导线固定卡22、固定贴23、Swan-Ganz漂浮导管3、锥形头31、前端侧管32、后端检测器的检测线3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其中:包括漂浮导管前端固定结构1和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2,漂浮导管前端固定结构1包括前端贴膜11和柔性固定套12,前端贴膜11贴附在Swan-Ganz漂浮导管3插入患者皮肤处,柔性固定套12固定在前端贴膜11上,柔性固定套12的内腔形状与Swan-Ganz漂浮导管3的锥形头31形状相同,柔性固定套12上开设有竖向的开口12a,开口12a中部横向开设有一卡位槽12b,Swan-Ganz漂浮导管3的锥形头31从开口12a挤入柔性固定套12中,Swan-Ganz漂浮导管3的前端侧管32卡入卡位槽12b中,使得Swan-Ganz漂浮导管3的锥形头31与柔性固定套12相固定,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2包括后端贴膜21,后端贴膜21贴附在患者皮肤上,后端贴膜21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导线固定卡22,Swan-Ganz漂浮导管3的后端检测器的检测线33和各腔分支均卡在导线固定卡22中固定。实施例中,前端贴膜11上等弧度设置有三个贴膜开口11a,使前端贴膜11适应患者颈部皮肤的弧度。实施例中,柔性固定套12下部固定有无顶锥形的稳定座13,稳定座13上窄下宽,稳定座13底面与前端贴膜11固定连接。实施例中,稳定座13与前端贴膜11之间设有一层防压垫11b,防压垫11b上侧面与稳定座13底面贴合固定,防压垫11b下侧面与前端贴膜11中部贴合固定。实施例中,柔性固定套12为透明硅胶材料制作。实施例中,稳定座13包括能相互对接的左稳定座13a和右稳定座13b,稳定座13设置有座内腔,座内腔的形状与柔性固定套12的下部外轮廓形状相同,左稳定座13a和右稳定座13b通过相互连接抱紧在柔性固定套12的下部。实施例中,座内腔中贴附有用于增加与柔性固定套12摩擦力的摩擦层。实施例中,左稳定座13a和右稳定座13b通过胶粘的方式相互固定连接。实施例中,Swan-Ganz漂浮导管3通过固定贴23固定在后端贴膜21上。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患者进行Swan-Ganz漂浮导管穿刺手术后,在穿刺位置也就是颈部位置贴前端贴膜11,然后再将柔性固定套12套在Swan-Ganz漂浮导管3的锥形头31上,由于柔性固定套12具有一定柔性,Swan-Ganz漂浮导管3进入柔性固定套12的内腔后,开口12a会闭合为一条缝,前端侧管32卡在了卡位槽12b中,使得Swan-Ganz漂浮导管3的锥形头31与柔性固定套12相固定,然后将左稳定座13a和右稳定座13b相互贴合在柔性固定套12下部,组成稳定座13,再将稳定座13贴附在已经固定在前端贴膜11上的防压垫11b上表面,实现前端贴膜11、稳定座13和柔性固定套12的组合固定,后端贴膜21位置可以选择,一般贴于漂浮导管穿刺处对侧的患者肩部,贴好后,将Swan-Ganz漂浮导管3绕过患者颈部到对侧肩部位置,用固定贴23将Swan-Ga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1.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漂浮导管前端固定结构(1)和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2),其中,所述的漂浮导管前端固定结构(1)包括前端贴膜(11)和柔性固定套(12),所述的前端贴膜(11)贴附在Swan-Ganz漂浮导管(3)插入患者皮肤处,所述的柔性固定套(12)固定在前端贴膜(11)上,所述的柔性固定套(12)的内腔形状与Swan-Ganz漂浮导管(3)的锥形头(31)形状相同,所述的柔性固定套(12)上开设有竖向的开口(12a),所述的开口(12a)中部横向开设有一卡位槽(12b),Swan-Ganz漂浮导管(3)的锥形头(31)从开口(12a)挤入柔性固定套(12)中,所述的Swan-Ganz漂浮导管(3)的前端侧管(32)卡入卡位槽(12b)中,使得Swan-Ganz漂浮导管(3)的锥形头(31)与柔性固定套(12)相固定,所述的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2)包括后端贴膜(21),所述的后端贴膜(21)贴附在患者皮肤上,所述的后端贴膜(21)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导线固定卡(22),所述的Swan-Ganz漂浮导管(3)的后端检测器的检测线(33)和各腔分支均卡在导线固定卡(22)中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漂浮导管前端固定结构(1)和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2),其中,所述的漂浮导管前端固定结构(1)包括前端贴膜(11)和柔性固定套(12),所述的前端贴膜(11)贴附在Swan-Ganz漂浮导管(3)插入患者皮肤处,所述的柔性固定套(12)固定在前端贴膜(11)上,所述的柔性固定套(12)的内腔形状与Swan-Ganz漂浮导管(3)的锥形头(31)形状相同,所述的柔性固定套(12)上开设有竖向的开口(12a),所述的开口(12a)中部横向开设有一卡位槽(12b),Swan-Ganz漂浮导管(3)的锥形头(31)从开口(12a)挤入柔性固定套(12)中,所述的Swan-Ganz漂浮导管(3)的前端侧管(32)卡入卡位槽(12b)中,使得Swan-Ganz漂浮导管(3)的锥形头(31)与柔性固定套(12)相固定,所述的漂浮导管后端固定结构(2)包括后端贴膜(21),所述的后端贴膜(21)贴附在患者皮肤上,所述的后端贴膜(21)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导线固定卡(22),所述的Swan-Ganz漂浮导管(3)的后端检测器的检测线(33)和各腔分支均卡在导线固定卡(22)中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前端贴膜(11)上等弧度设置有三个贴膜开口(11a),使前端贴膜(11)适应患者颈部皮肤的弧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wan-Ganz漂浮导管固定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娟熊剑秋杨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