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4186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上部预制构件主要受力纵筋部位全部焊接至传力底板,传力底板上部预留螺栓孔道至预制构件侧面;下部预制构件上部对应的连接部位预留长螺杆,长螺杆与下部预制构件内的钢筋笼焊接或绑扎等方式形成整体进行预制;现场安装时,预留长螺杆可通过上部预留螺栓孔道从侧面穿出,用螺母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应了预制混凝土构件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无需灌浆和现浇,完全避免了现场湿作业,大大提高了现场装配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属于结构工程

技术介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各种构件包括预制剪力墙、预制梁、预制楼板等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然后将各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通过螺栓连接、焊接连接或后浇混凝土连接而成的结构。各预制构件工业化生产,制作工艺可以较普通现浇构件更为精细,具有节约劳动力、施工进度快、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便于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化施工等优点,适应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预制混凝土结构中,上部和下部构件之间水平接缝的连接是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常用的水平接缝连接方法主要是后浇混凝土连接,这种方式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施工复杂,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节能环保。因此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需要提出更高效快捷的水平接缝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该装置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提高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生产效率,也避免了现场湿作业带来的不便和能耗污染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它包括上部预制构件、下部预制构件、长螺杆、传力底板、细钢管、垫板、纵筋和螺母;所述的下部预制构件上预留的长螺杆依次穿过上部预制构件下部预留的传力底板、细钢管和垫板,从上部预制构件对侧的面穿出,并用螺母压紧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的上部预制构件和下部预制构件均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抗侧力构件,对于纵筋竖向传力部位均适用。进一步地,所述的长螺杆与下部预制构件内的钢筋笼通过焊接或绑扎的方式形成整体。进一步地,所述的长螺杆也可为下部预制构件内预埋的经剥肋滚扎的直螺纹钢筋接头。进一步地,所述的上部预制构件的纵筋下部焊接在传力底板上,传力底板与纵筋和整体钢筋笼连接牢固。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力底板上设置有与长螺杆对应的预留圆孔,预留圆孔处焊接细钢管一端,细钢管设计为弧形,细钢管另一端从对侧墙面穿出;两侧细钢管弯曲路径为避免冲突可交错设置,所述的细钢管在对侧墙面末端位置焊接垫板,从对侧墙面穿出。进一步地,所述的垫板平面垂直于细钢管末端轴线,便于螺母压紧;垫板尺寸满足垫板和受压材料局部受力要求;垫板上端设置为凹陷于墙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上部预制构件主要受力纵筋部位全部焊接至传力底板,传力底板上部预留螺栓孔道至预制构件侧面;下部预制构件上部对应的连接部位预留长螺杆,长螺杆与下部预制构件内的钢筋笼焊接或绑扎等方式形成整体进行预制。现场安装时,预留长螺杆可通过上部预留螺栓孔道从侧面穿出,用螺母连接。本专利技术适应了预制混凝土构件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无需灌浆和现浇,完全避免了现场湿作业,大大提高了现场装配施工的效率。说明书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连接装置的立面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连接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上部预制构件、2.下部预制构件、3.长螺杆、4.传力底板、5.细钢管、6.垫板、7.纵筋、8.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上部预制构件1、下部预制构件2、长螺杆3、传力底板4、细钢管5、垫板6、纵筋7和螺母8。本专利技术中的上部预制构件1和下部预制构件2均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抗侧力构件,如剪力墙、柱等,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对于纵筋竖向传力部位均适用。本专利技术中的下部预制构件2上部对应的连接部位预留长螺杆3,长螺杆与下部预制构件2内的钢筋笼焊接或绑扎等方式形成整体进行预制,使得长螺杆3可充分有效传递纵筋7的内力。预留长螺杆3在现场装配过程中,需经细钢管5形成的弯曲螺栓孔穿过,因此,预留长螺杆3和细钢管5的强度、刚度和直径应经合理设计,以满足内力传递和施工过程弯曲的要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预留长螺杆3也可为下部预制构件2内预埋的经剥肋滚扎的直螺纹钢筋接头。上述的上部预制构件1的纵筋7下部焊接传力底板4,传力底板(4)与纵筋7和整体钢筋笼连接牢固,以使得钢筋笼内力可高效传递至传力底板(4),上部预制构件1下部连接部位应加密箍筋,防止混凝土过早压溃。上述的上部预制构件1下部的传力底板4上长螺杆3对应位置预留圆孔。预留圆孔处焊接细钢管5一端,细钢管5经合理设计为弧形,另一端朝向对侧墙面,两侧细钢管5弯曲路径为避免冲突可稍作交错避让。细钢管(5)在对侧墙面末端位置焊接垫板6,从对侧墙面穿出,一方面减小弯曲曲率,另一方面可约束内部混凝土,合理受力。垫板6平面垂直于细钢管末端轴线,便于螺母压紧。垫板6尺寸应满足垫板和受压材料局部受力要求。垫板6上端可凹陷于墙面,一方面利于满足建筑需要,另一方面减少长螺杆3曲率,使传力更高效合理。上述的连接装置连接安装时,下部预制构件2上预留的长螺杆3依次穿过上部预制构件1下部预留的传力底板4、细钢管5和垫板6,从上部预制构件(1)对侧的面穿出,用螺母8压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部预制构件(1)、下部预制构件(2)、长螺杆(3)、传力底板(4)、细钢管(5)、垫板(6)、纵筋(7)和螺母(8);所述的下部预制构件(2)上预留的长螺杆(3)依次穿过上部预制构件(1)下部预留的传力底板(4)、细钢管(5)和垫板(6),从上部预制构件(1)对侧的面穿出,并用螺母(8)压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部预制构件(1)、下部预制构件(2)、长螺杆(3)、传力底板(4)、细钢管(5)、垫板(6)、纵筋(7)和螺母(8);所述的下部预制构件(2)上预留的长螺杆(3)依次穿过上部预制构件(1)下部预留的传力底板(4)、细钢管(5)和垫板(6),从上部预制构件(1)对侧的面穿出,并用螺母(8)压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预制构件(1)和下部预制构件(2)均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抗侧力构件,对于纵筋(7)竖向传力部位均适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螺杆(3)与下部预制构件(2)内的钢筋笼通过焊接或绑扎的方式形成整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干式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螺杆(3)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欣徐正中桂光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