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酒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3745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酒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滤液A制备;(2)稀释液制备;(3)茶叶的后处理;(4)滤液B的处理;(5)糯米醪的制备;(6)茶叶液的制备;(7)三次阶段性发酵:得发酵醪;(8)蒸馏;(9)出甑加浆:向原料中加浆出甑,冷却至室温,存储120~160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茶叶酒的生产方法,针对特有的组分进行了制备工艺的优化与改善,按照上述方式制得的茶叶酒,具有一般清香型白酒的品质,由于在酿制过程中加入了鲜茶叶,鲜茶叶与谷物类粮食(包谷、高粱、荞麦)一起参与蒸煮发酵,使其中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份成为酒的成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酒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饮料酒酿造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茶叶酒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目前市场上酒的品种繁多,其中主要是粮食酒,一般粮食酒的酿制方法是将粮食蒸熟后,加入酒曲进行固体发酵而制得的。这类酒的营养成分比较单一,为了增加酒的营养成分和功效,人们将一些药材如人参、枸杞或鹿茸等放入酒中浸泡制成药酒,这类药酒不但有益于人体健康,而且可用来治疗某些疾病,同时还能提高药效。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茶叶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多种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茶的药效与酒的风味结合,所得茶酒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饮料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技术中的茶叶酒,都是将茶叶直接浸泡在白酒或啤酒中,然后勾兑而成的。如申请号CN1247764C中公开了一种普洱茶酒及其制备方法,是将普洱茶烘焙、糯米烘烤熟、枸杞烘干之后,按比例加入白酒中浸泡6个月以上而得到的。申请号CN201210397431.7公开了“一种茶叶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茶叶液的制备将茶叶放入70-90℃的热水中浸泡,茶与水的质量比为1:3-1:4,得茶叶液;(2)糯米醪的制备糯米经浸泡、蒸煮后,加水打浆,然后加酶制剂,在80-100℃下保温30-60min,温度降至40—60℃,再加酶制剂,保温2-4h,得糯米醪,且所述酶制剂为淀粉酶、糖化酶或大曲中的任意一种或其混合物;(3)酒母的制备将活性干酵母接种到糖水中,酵母占糖水的质量比为3-5%,活化1-3h,按质量百分比为2-4%的接种量将酵母活化液接种到糯米醪中,培养20-30h,制得酒母;(4)茶叶液与糯米醪的混合发酵将步骤(1)所得茶叶液与步骤(2)所得糯米醪置于发酵罐中,糯米与茶叶的质量比为5:1-7:1,接入步骤(3)所得培养成熟的酒母,搅拌均匀,发酵,得发酵醪;(5)后续处理将步骤(4)所得发酵醪进行蒸馏、陈酿、过滤,灌装得成品。这类茶酒虽然也具有茶叶的香气,但是茶叶中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的含量很低,不具有茶的保健功能。因此,开发和研制具有茶香风味的高级保健茶酒,生产一种茶多酚含量丰富、口感好的茶酒饮品,将会对茶叶的深加工和酒类新型产品的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茶叶酒的生产方法,针对特有的组分进行了制备工艺的优化与改善,制得的茶叶酒既有发酵酒酒香醇正,又保留了鲜茶叶与谷物类粮食(包谷、高粱、荞麦)的营养价值,而且口感柔和、酒体丰满、醇厚细腻。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酒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滤液A制备:将包谷、高粱、荞麦、薄荷和蒸馏水加入到反应釜中,850-950rpm搅拌25分钟后加盖升温至60℃,保温1.5小时,再升温至100℃,保温1.5小时,最后自然降温至室温,过滤,得滤液A,将滤液A按照重量比分成滤液A1、滤液A2和滤液A3备用;其中,所述滤液A1、滤液A2和滤液A3的重量比为1:1:1;(2)稀释液制备:取滤液A1,按照滤液A1:水=1:200的重量比稀释滤液A1,得稀释液,备用;(3)茶叶的后处理:先选用鲜茶叶,剔除杂质,按重量份比1∶6~1∶7将鲜茶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7-9小时,在将鲜茶叶蒸70~80分钟,温度95~100℃,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到预处理的茶叶;将步骤(2)所得稀释液倒入反应釜内,投入上述制得的预处理的茶叶至全淹没,然后一起蒸煮35~45分钟,并在该蒸煮期间进行阶段性温度处理;然后过滤分离得滤饼和滤液B;其中,所述预处理的茶叶与所述稀释液的重量比为5:2;(4)滤液B的处理:将步骤(3)所得滤液B进行真空减压浓缩得浓缩液B;(5)糯米醪的制备:糯米经浸泡、蒸煮后,加滤液A2进行打浆,加热处理,得糯米醪;(6)茶叶液的制备:取步骤(3)所得滤饼并加入滤液A3,加热至45-50℃然后搅拌15分钟,得茶叶液;(7)三次阶段性发酵:第一阶段发酵:将步骤(6)所得茶叶液置于发酵罐内,接入酒曲,搅拌均匀,入窖发酵,发酵温度为30-40℃,发酵7天;第二阶段发酵:将步骤(5)所得糯米醪加入到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发酵罐中,搅拌均匀,发酵温度25-35℃,发酵25天;其中糯米醪与茶叶液的重量比为1:1;第三阶段发酵:将浓缩液B加入到第二阶段发酵结束后的发酵罐中,搅拌均匀,发酵温度30-35℃,发酵45天;即得发酵醪;(8)蒸馏:对发酵后的发酵醪原料进行上甑,蒸馏出原酒,上甑时间为65-75分钟,蒸馏温度为90-96℃;(9)出甑加浆:向原料中加浆出甑,冷却至室温,存储120~160天。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包谷、高粱、荞麦、薄荷和蒸馏水的重量份为:包谷20份,高粱20份,荞麦15份,薄荷10份和蒸馏水100份。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所述真空浓缩的时间为30min。作为优选,所述步骤(5)中,所述糯米和所述滤液A2的重量比为2:1。作为优选,所述步骤(5)中,所述加热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先升温至80℃,并保温50分钟,再自然降温至50℃,保温60分钟。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所述阶段性温度蒸煮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加热至40℃,蒸煮10~15分钟,再升温至60℃,蒸煮10~15分钟降温至50℃,蒸煮10~15分钟,自然降温至30℃。本专利技术滤液中的荞麦的谷蛋白含量很低,主要的蛋白质是球蛋白。荞麦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中的赖氨酸含量高而蛋氨酸的含量低,氨基酸模式可以与主要的谷物(如小麦、玉米、大米的赖氨酸含量较低)互补;其功效有: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疬,汤火灼伤。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可清新口气并具有多种药性,可缓解腹痛、胆囊问题如痉挛,还具有防腐杀菌、利尿、化痰、健胃和助消化等功效,滤液中各种醇的添加,也可以进一步增加茶叶酒的酒香程度,使得酒香更加醇正,通过升温、保温、升温、保温再自然降温的方式对滤液内各种原料进行处理,以使得各种原料内的成分在不同的温度阶段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取,再将滤液分成一定比例的二份备用,并分别根据不同的制造工艺步骤进行二份滤液的分开有序添加,以根据不同的反应温度和反应需求对滤液中的药用有效成分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并最终增加所得茶叶酒中有效成分和有益成分的含量。本专利技术稀释液与预处理过的茶叶通过阶段性温度蒸煮处理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茶叶中的苦涩味,同时通过稀释液内有机物的溶液成分与茶叶中相关有机物比如芳香物质通过相似相容的原理进行结合,进一步保留住茶叶内含有芳香气味的有机成分,避免在对茶叶的发酵处理前芳香物质的挥发,同时阶段性温度蒸煮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增加和降低防止温度的过高造成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分解,以将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更加充分的析出,并通过控制茶叶与稀释液的配比,以此得到天然属性饱满的滤饼和滤液B,若茶叶过于饱和则会造成对物料的浪费,若稀释液过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滤液A制备:将包谷、高粱、荞麦、薄荷和蒸馏水加入到反应釜中,850‑950rpm搅拌25分钟后加盖升温至60℃,保温1.5小时,再升温至100℃,保温1.5小时,最后自然降温至室温,过滤,得滤液A,将滤液A按照重量比分成滤液A1、滤液A2和滤液A3备用;其中,所述滤液A1、滤液A2和滤液A3的重量比为1:1:1;(2)稀释液制备:取滤液A1,按照滤液A1:水=1:200的重量比稀释滤液A1,得稀释液,备用;(3)茶叶的后处理:先选用鲜茶叶,剔除杂质,按重量份比1∶6~1∶7将鲜茶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7‑9小时,在将鲜茶叶蒸70~80分钟,温度95~100℃,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到预处理的茶叶;将步骤(2)所得稀释液倒入反应釜内,投入上述制得的预处理的茶叶至全淹没,然后一起蒸煮35~45分钟,并在该蒸煮期间进行阶段性温度处理;然后过滤分离得滤饼和滤液B;其中,所述预处理的茶叶与所述稀释液的重量比为5:2;(4)滤液B的处理:将步骤(3)所得滤液B进行真空减压浓缩得浓缩液B;(5)糯米醪的制备:糯米经浸泡、蒸煮后,加滤液A2进行打浆,加热处理,得糯米醪;(6)茶叶液的制备:取步骤(3)所得滤饼并加入滤液A3,加热至45‑50℃然后搅拌15分钟,得茶叶液;(7)三次阶段性发酵:第一阶段发酵:将步骤(6)所得茶叶液置于发酵罐内,接入酒曲,搅拌均匀,入窖发酵,发酵温度为30‑40℃,发酵7天;第二阶段发酵:将步骤(5)所得糯米醪加入到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发酵罐中,搅拌均匀,发酵温度25‑35℃,发酵25天;其中糯米醪与茶叶液的重量比为1:1;第三阶段发酵:将浓缩液B加入到第二阶段发酵结束后的发酵罐中,搅拌均匀,发酵温度30‑35℃,发酵45天;即得发酵醪;(8)蒸馏:对发酵后的发酵醪原料进行上甑,蒸馏出原酒,上甑时间为65‑75分钟,蒸馏温度为90‑96℃;(9)出甑加浆:向原料中加浆出甑,冷却至室温,存储120~160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滤液A制备:将包谷、高粱、荞麦、薄荷和蒸馏水加入到反应釜中,850-950rpm搅拌25分钟后加盖升温至60℃,保温1.5小时,再升温至100℃,保温1.5小时,最后自然降温至室温,过滤,得滤液A,将滤液A按照重量比分成滤液A1、滤液A2和滤液A3备用;其中,所述滤液A1、滤液A2和滤液A3的重量比为1:1:1;(2)稀释液制备:取滤液A1,按照滤液A1:水=1:200的重量比稀释滤液A1,得稀释液,备用;(3)茶叶的后处理:先选用鲜茶叶,剔除杂质,按重量份比1∶6~1∶7将鲜茶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7-9小时,在将鲜茶叶蒸70~80分钟,温度95~100℃,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到预处理的茶叶;将步骤(2)所得稀释液倒入反应釜内,投入上述制得的预处理的茶叶至全淹没,然后一起蒸煮35~45分钟,并在该蒸煮期间进行阶段性温度处理;然后过滤分离得滤饼和滤液B;其中,所述预处理的茶叶与所述稀释液的重量比为5:2;(4)滤液B的处理:将步骤(3)所得滤液B进行真空减压浓缩得浓缩液B;(5)糯米醪的制备:糯米经浸泡、蒸煮后,加滤液A2进行打浆,加热处理,得糯米醪;(6)茶叶液的制备:取步骤(3)所得滤饼并加入滤液A3,加热至45-50℃然后搅拌15分钟,得茶叶液;(7)三次阶段性发酵:第一阶段发酵:将步骤(6)所得茶叶液置于发酵罐内,接入酒曲,搅拌均匀,入窖发酵,发酵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樟军潘欣张林福应跃跃金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碧云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