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循环电热水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3614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循环电热水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循环电热水汀包括散热器和电热管,散热器包括循环管和形成于循环管外的散热片,循环管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与进水口连通的加水口;电热管包括连通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管体、形成于管体上的电热膜,循环管至少有一部分突出于电热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循环电热水汀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循环电热水汀。
技术介绍
在寒冷的冬季,取暖设备是保证室内温度适宜所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缺乏集中供暖的地区,家用的燃煤锅炉、电暖装置等取暖设备尤其重要。其中,电暖装置因其具有环保、卫生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电暖装置多种类型,例如,利用电热丝作为热源直接朝向人体散热。或者,利用风机形成通过电热丝的气流,使气流在通过电热丝的过程中被加热,从而向室内送出热风。此外,还可采用金属电热管,金属电热管内设有导热油等传热介质,通过金属电热管加热传热介质,再通过空气对流的方式散热。但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电热丝直接朝向人体散热,容易使人产生燥热感,造成人体不适。采用风机形成气流的电暖装置而言,其风机会使整体结构复杂,不利于维修,且容易产生噪音,并使能耗增加,不利于节约成本。对于采用金属电热管和传热介质的电暖装置而言,由于现有的传热介质通常采用传热热阻较大导热油,使得热量会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损耗,造成热能的浪费,且导热油的成本较高。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降低能耗和成本的电热暖器。本技术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技术的实践而习得。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自循环电热水汀,包括散热器和电热管,所述散热器包括循环管和形成于所述循环管外的散热片,所述循环管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加水口;所述电热管包括连通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管体、形成于所述管体上的电热膜,所述循环管至少有一部分突出于所述电热管。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片包括多个散热单元,所述循环管包括多个子循环管,所述子循环管一一对应的设于所述散热单元内,且相邻两所述子循环管相互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子循环管包括两个主管道和连通两个所述主管道的连接管,相邻两所述子循环管的所述主管道一一对应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热管还包括设于所述电热膜外的绝缘层。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热管还还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电热膜之间的保温层。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热管设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或底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自循环电热水汀还包括加水槽,所述加水槽与所述加水口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自循环电热水汀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电热管之间,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电热管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自循环电热水汀还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用于控制所述电热膜发热,所述控制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连接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所述电热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自循环电热水汀还包括两个管接头,两个所述管接头分别连接所述管体与所述进水管以及所述管体与所述出水管。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循环管和电热管可形成一管路,该管路内可注满水,通过使电热管的电热膜通电发热可加热管体,从而使管体内的水的温度升高,高于循环管内水的温度,形成热水,热水上升,迫使循环管内冷水下降,形成冷热对流,从而使循环管内的水自动循环,使电热水汀的水温整体升高。本技术不需要额外的动力驱动水循环,有利于节约能源;同时,避免了采用风扇送风而产生的噪音,也可避免电热丝等发热部件直接照射人体所带来的不适感,及其发光带来的光污染。由于电热膜位于管体外,而水位于管体内,可实现水、电分离,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在水沿上述循环管和电热管循环的过程中,可通过循环管加热散热片,并通过散热片向外辐射热能,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通过散热片可增大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率。可通过加水口向循环管内注水,并在注水完成后封堵加水口,从而保证水量充足。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是本技术示例实施方式自循环电热水汀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自循环电热水汀的爆炸图;图3是图1中自循环电热水汀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自循环电热水汀的原理图;图5是图1中自循环电热水汀的一散热单元及一子循环管的示意图;图6是图1中自循环电热水汀的电热管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中:1、散热片;101、散热单元;2、循环管;21、子循环管;211、主管道;212、连接管;3、管体;4、电热膜;5、进水管;6、出水管;7、加水槽;71、导管;8、外壳;81、开口;9、管接头;10、电源线;11、保温层;12、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左”、“右”、“顶”、“底”等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左”、“右”、“顶”、“底”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本技术示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自循环电热水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循环电热水汀可以包括散热器和电热管。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散热器可以包括散热片1和循环管2,其中:散热片1可以包括散热单元101,散热单元10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等。每个散热单元101均可以包括多片散热板,多片散热板可层叠设置,并可通过焊接、卡接或利用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当然,多片散热板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同时,同一散热单元101的各个散热板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其形状可以是平面、曲面或者其它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此外,多个散热单元101可并排设置且呈直线排列,但不以此为限,多个散热单元101也可以呈弧形等其它方式排列,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当然,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散热单元10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如图4所示,循环管2可设于散热片1内,并可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加水口,加水口可与进水口连通。循环管2可以包括子循环管21,子循环管2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且其数量可与散热单元101的数量相同,每个散热单元101内可设有一个子循环管21。子循环管21可以是安装于散热单元101中的独立管道,也可以与散热单元101为一体式结构。如图5所示,每个子循环管21可以包括主管道2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循环电热水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循环电热水汀,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和电热管,所述散热器包括循环管和形成于所述循环管外的散热片,所述循环管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加水口;所述电热管包括连通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管体、形成于所述管体上的电热膜,所述循环管至少有一部分突出于所述电热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循环电热水汀,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和电热管,所述散热器包括循环管和形成于所述循环管外的散热片,所述循环管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加水口;所述电热管包括连通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管体、形成于所述管体上的电热膜,所述循环管至少有一部分突出于所述电热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电热水汀,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多个散热单元,所述循环管包括多个子循环管,所述子循环管一一对应的设于所述散热单元内,且相邻两所述子循环管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循环电热水汀,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循环管包括两个主管道和连通两个所述主管道的连接管,相邻两所述子循环管的所述主管道一一对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电热水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还包括设于所述电热膜外的绝缘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循环电热水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还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层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维平张清标罗景辉杨克钞彭毅陈志锋
申请(专利权)人:汇力恒通厦门远红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