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3462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包括环形骨架、球缺底部支撑、导向槽体定位钢筋、十字架、支撑肋、横肋和纵肋,所述环形骨架焊接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的边缘上,所述十字架与环形骨架有四个连接节点并焊接固定,所述十字架与环形骨架的连接节点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槽体定位钢筋;所述纵肋有三根并且平行间隔的贴合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的弧形内表面上,所述横肋有两根并且贴合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的弧形内表面上、纵肋之间,所述支撑肋有两根并且焊接连接在纵肋与十字架和环形骨架的连接节点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周转使用,利用率高,无须与地面固定,使混凝土浇筑更灵活,减轻了工人的摊铺工作,有效节省人工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地泵浇筑地坪类工程辅助设备
,特别是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地坪混凝土浇筑常用方法为地泵输送。地泵输送通过管道、弯头、卡箍连接将混凝土泵送至指定位置,同时,需制作支架以固定泵管,抵抗混凝土泵送的冲击荷载,减少对已绑扎钢筋的成品破坏。钢制管道泵送混凝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混凝土摊铺面较小、支架固定难度大;第二,浇筑作业时,放置、拆卸或者调整泵管较为不便,安装困难,耗时长,施工效率低下;第三,长期施工使用,泵管被楼面钢筋磨损严重;第四,泵管工作时产生较大震动,容易改变钢筋位置;第五,固定泵管的装置不能周转使用,搭设耗费人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要解决地坪混凝土浇筑作业时产生的上述技术问题。该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具有拆卸挪移方便、无须与地面固定对钢筋成品的破坏小;支架与钢筋之间可滑动,以消耗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对泵管产生的冲击力;混凝土浇筑施工效率高,周转使用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包括环形骨架1、球缺底部支撑2、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和十字架4,所述环形骨架1焊接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边缘上,所述十字架4与环形骨架1有四个连接节点并焊接固定,所述十字架4与环形骨架1的连接节点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进一步,所述球缺底部支撑2内侧面上设置有支撑肋5、横肋6和纵肋7,所述纵肋7有三根并且平行间隔的贴合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弧形内表面上,所述横肋6有两根并且贴合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弧形内表面上、纵肋7之间,所述支撑肋5有两根并且焊接连接在纵肋7与十字架4和环形骨架1的连接节点之间。进一步,两根横肋6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根纵肋7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相邻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之间的距离大于地泵管道直径80mm~100mm。进一步,所述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垂直于环形骨架1所在的平面。进一步,所述球缺底部支撑2的高度小于其所在球体的半径。进一步,所述球缺底部支撑2为镀锌铁板。进一步,所述环形骨架1由直径12mm钢筋围合焊接而成。进一步,所述支撑肋5、横肋6和纵肋7为宽35mm的钢条。进一步,所述十字架4由直径15mm~25mm的圆形钢筋焊接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公开了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无须与地面固定,可直接在钢筋表面活动,冲击荷载由双层钢筋网承担,并通过摩擦消耗,由刚性抗力转化成柔性消耗,降低对钢筋成品的破坏。2,混凝土泵管架设过程中,进入待施工区域起由钢管改用橡胶软管,泵管之间连接位置通过移动支架直接放置在地坪钢筋上,泵管卡在导向槽体定位钢筋中,防止泵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从支架中脱落;支架与钢筋之间可滑动,以消耗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对泵管产生的冲击力。3,浇筑作业时,可以直接移动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来调节浇筑位置。钢制泵管沉重,搬运、安装困难,耗时长,支架带动泵管挪移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泵管的安装与拆卸,提高了工效。使混凝土浇筑更灵活,减轻了工人的摊铺工作,有效节省人工并提高工作效率。4,本技术公开了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可以周转使用,利用率高,回收率高,成本低,寿命长,易操作、部件损坏后易修理。在保证施工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环形骨架、2-球缺底部支撑、3-导向槽体定位钢筋、4-十字架、5-支撑肋、6-横肋、7-纵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包括环形骨架1(所述环形骨架1可以由直径12mm钢筋围合焊接而成)、球缺底部支撑2、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十字架4、支撑肋5、横肋6和纵肋7,所述环形骨架1焊接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边缘上,具体的,球缺底部支撑2的高度小于其所在球体的半径。所述球缺底部支撑2可以为镀锌铁板。如图3所示,所述十字架4(十字架4可以由直径15mm~25mm的圆形钢筋焊接而成)与环形骨架1有四个连接节点并焊接固定,所述十字架4与环形骨架1的连接节点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所述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垂直于环形骨架1所在的平面;相邻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之间的距离大于地泵管道直径8cm~10cm。其中,所述支撑肋5、横肋6和纵肋7可以为宽35mm的钢条。所述纵肋7有三根并且平行间隔的贴合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弧形内表面上,所述横肋6有两根并且贴合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弧形内表面上、纵肋7之间,所述支撑肋5有两根并且焊接连接在纵肋7与十字架4和环形骨架1的连接节点之间。其中,两根横肋6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根纵肋7之间的距离。本技术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的制作方法:步骤一,制作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的球缺底部支撑2部分,采用镀锌铁板弯折而成;用直径12mm钢筋围成环形骨架1,并将环形骨架1焊接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边缘上。步骤二,可以将宽35mm的扁钢弯曲裁剪成纵肋7、横肋6和支撑肋5。先取三根纵肋7并将其平行间隔的贴合焊接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弧形内表面上;再取两根横肋6并且将其贴合焊接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弧形内表面上、纵肋7之间。需要注意的是两根横肋6之间的距离需要略大于相邻两根纵肋7之间的距离。步骤三,将直径25mm的圆形钢筋焊接而成十字架4并将其固定在环形骨架1上,安装已经裁好的支撑肋5。步骤四,将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焊接在十字架4与环形骨架1的连接节点的两侧。一共设置4组。相邻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之间的距离大于地泵管道直径80mm~100mm。使用时,混凝土泵管架设过程中进入待施工区域起由钢管改用橡胶软管,泵管之间连接位置通过可移动支架直接放置在地坪钢筋上,若局部产生弯曲可适当增加马凳筋抵抗重力荷载。泵管端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移动支架位置。更为重要的是:本技术所提供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结构上部为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用于固定泵管,下部为球缺底部支撑2便于支架移动。该结构使得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无须与地面固定,可直接在钢筋表面活动,冲击荷载由双层钢筋网承担,并通过摩擦消耗,由刚性抗力转化成柔性消耗,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对钢筋成品的破坏。同时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使混凝土浇筑更灵活,减轻了工人的摊铺工作,有效节省人工并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

【技术保护点】
1.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骨架(1)、球缺底部支撑(2)、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和十字架(4),所述环形骨架(1)焊接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边缘上,所述十字架(4)与环形骨架(1)有四个连接节点并焊接固定,所述十字架(4)与环形骨架(1)的连接节点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

【技术特征摘要】
1.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骨架(1)、球缺底部支撑(2)、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和十字架(4),所述环形骨架(1)焊接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边缘上,所述十字架(4)与环形骨架(1)有四个连接节点并焊接固定,所述十字架(4)与环形骨架(1)的连接节点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槽体定位钢筋(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缺底部支撑(2)内侧面上设置有支撑肋(5)、横肋(6)和纵肋(7),所述纵肋(7)有三根并且平行间隔的贴合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弧形内表面上,所述横肋(6)有两根并且贴合设置在球缺底部支撑(2)的弧形内表面上、纵肋(7)之间,所述支撑肋(5)有两根并且焊接连接在纵肋(7)与十字架(4)和环形骨架(1)的连接节点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泵管道可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横肋(6)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根纵肋(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立超张龙王宏斌孙应强孙浩博张永丰马有俊郝继笑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