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336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及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为解决由于棉花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该污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水质变化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处理方式达不到应有处理效果的技术问题。涉及一种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包括:过滤池,过滤池内设有格栅组件,过滤池依次连通有调节池、厌氧池、多级生物处理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消毒池、气浮池和回用池。还涉及一种生产用水循环系统,包括:上述的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该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及系统能够较好地处理污水,使其达到回用和排放的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棉花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商品,是全国1亿多棉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棉纱、棉布和服装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棉花还可以用来制造轮胎等的帘线、火药以及医药用棉等。因此,棉花的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广大棉农的利益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采摘后的棉花需要经过一些列复杂的加工工序,该加工工序包括:打碎、改性、脱水、烘干和打包等,打包后的棉花可被直接售出或者被送至下一工序处继续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而,对于上述棉花的加工工艺,在对其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该污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水质变化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处理方式达不到应有的处理效果。若将该污水直接排放不仅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对于稀缺的水资源来说也是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为解决由于棉花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该污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水质变化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处理方式达不到应有处理效果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包括:与污水排放口连通的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内设有格栅组件,所述过滤池依次连通有调节池、厌氧池、多级生物处理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消毒池、气浮池和回用池。所述调节池内设有多个高浓度曝气器;所述厌氧池采用相对密封结构,且其内设有用于增加污水停留时间的多个折流板。所述多级生物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曝气区、一沉区、接触氧化区和二沉区。所述沉淀池、所述一沉池和所述二沉池均连接同一污泥处理装置,所述回用池内的清水回用于棉花加工工序中。进一步地,所述多级生物处理池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所述池体内的多块隔板,多块所述隔板将所述池体由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第一接触区、第一曝气区、第二曝气区、第一缓冲区、第二接触区、第一接触氧化区、第二接触氧化区和第二缓冲区。所述第一接触区、所述第一曝气区和所述第二曝气区构成所述曝气区,所述第一缓冲区内设有一沉池,所述第一缓冲区和所述一沉池构成所述一沉区,所述第二接触区、所述第一接触氧化区和所述第二接触氧化区构成所述接触氧化区,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设有二沉池,所述第二缓冲区和所述二沉池构成所述二沉区。多块所述隔板由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隔板和第七隔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区设有污水入口,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池体的底端面之间设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池体的顶端面之间设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池体的底端面之间设有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池体的顶端面之间设有第一污泥回流口,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池体的底端面之间设有第四连通口。所述一沉池分别设有第一污泥回流通道、第一污泥流出通道和一沉池污水出口。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池体顶端面之间构成所述一沉池污水出口,所述第二接触区通过所述一沉池污水出口与所述一沉池连通,所述第五隔板与所述池体底端面之间设有第五连通口,所述第六隔板与所述池体的顶端面之间设有第六连通口,所述第六隔板与所述池体的底端面之间设有第七连通口,所述第七隔板与所述池体的顶端面之间设有第二污泥回流口,所述第七隔板与所述池体的底端面之间设有第八连通口。所述二沉池分别设有第二污泥回流通道、第二污泥流出通道和二沉池污水出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曝气区的底端部设有第一提升装置,所述第一提升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一曝气区内的污水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推送至所述第二曝气区,所述第一缓冲区内设有第二提升装置,所述第二提升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一缓冲区内的污水推送至所述一沉池。所述第二曝气区的顶端部设有第三提升装置,所述第三提升装置能够推送所述第二曝气区内的污水向下流动,以使污水部分流入所述第一曝气区,另一部分流入所述第一缓冲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氧化区的底端部设有第四提升装置,所述第四提升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一接触氧化区内的污水通过所述第六连通口推送至所述第二接触氧化区,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设有第五提升装置,所述第五提升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二缓冲区内的污水推送至所述二沉池。所述第二接触氧化区的顶端部设有第六提升装置,所述第六提升装置能够推送所述第二接触氧化区内的污水向下流动,以使污水部分流入所述第一接触氧化区,另一部分流入所述第二缓冲区。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池内设有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降温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降温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厌氧池连接有用于加入氮、磷营养盐的加药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储池和污泥脱水装置;所述污泥储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截止阀、第一污泥泵和电解机,所述污泥储池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所述污泥储池的污泥出口连接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进入口。所述污泥储池与所述污泥脱水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污泥泵,所述污泥储池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的有益效果:在该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中,采用厌氧和多级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多级生物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曝气区、一沉区、接触氧化区和二沉区,污水在厌氧段发生水解、酸化,变成较小的分子,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好氧处理创造条件。此外,该生产用水循环装置还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厌氧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消毒池、气浮池和回用池。通过上述一系列处理操作,能够达到以下目的:(1)使水质水量均和,保证后续处理系统连续正常运转;(2)将大分子和生物难降解的物质,如各种化学染料和表面活性剂转化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并除去部分COD,从而提高BOD/COD的比值;(3)更加高效处理污染物,使污染物浓度大幅度降低。经净化处理并消毒后的污水进入回用池,其内的清水可回用于棉花加工的其他工序中。由以上可知,该生产用水循环装置能够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能,吸附、降解一部分有机物以及对剩余污泥进行消化的作用,进而实现污水的深度处理,使得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彻底,从而达到标准排放和回用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用水循环系统,为解决由于棉花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该污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水质变化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处理方式达不到应有处理效果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产用水循环系统,包括:上述的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产用水循环系统的有益效果:在该生产用水循环系统中设置上述的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其中,该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的具体结构、连接关系以及有益效果等已在上述文字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污水排放口连通的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内设有格栅组件,所述过滤池依次连通有调节池、厌氧池、多级生物处理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消毒池、气浮池和回用池;所述调节池内设有多个高浓度曝气器;所述厌氧池采用相对密封结构,且其内设有用于增加污水停留时间的多个折流板;所述多级生物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曝气区、一沉区、接触氧化区和二沉区;所述沉淀池、所述一沉区和所述二沉区均连接同一污泥处理装置,所述回用池内的清水回用于棉花加工工序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污水排放口连通的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内设有格栅组件,所述过滤池依次连通有调节池、厌氧池、多级生物处理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消毒池、气浮池和回用池;所述调节池内设有多个高浓度曝气器;所述厌氧池采用相对密封结构,且其内设有用于增加污水停留时间的多个折流板;所述多级生物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曝气区、一沉区、接触氧化区和二沉区;所述沉淀池、所述一沉区和所述二沉区均连接同一污泥处理装置,所述回用池内的清水回用于棉花加工工序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生物处理池包括池体(100)和设置在所述池体(100)内的多块隔板,多块所述隔板将所述池体(100)由左至右依次分隔为第一接触区(100)、第一曝气区(200)、第二曝气区(300)、第一缓冲区、第二接触区(500)、第一接触氧化区(600)、第二接触氧化区(700)和第二缓冲区;所述第一接触区(100)、所述第一曝气区(200)和所述第二曝气区(300)构成所述曝气区,所述第一缓冲区内设有一沉池,所述第一缓冲区和所述一沉池构成所述一沉区,所述第二接触区(500)、所述第一接触氧化区(600)和所述第二接触氧化区(700)构成所述接触氧化区,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设有二沉池,所述第二缓冲区和所述二沉池构成所述二沉区;多块所述隔板由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隔板和第七隔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区(100)设有污水入口,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池体的底端面之间设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池体的顶端面之间设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池体的底端面之间设有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池体的顶端面之间设有第一污泥回流口,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池体的底端面之间设有第四连通口;所述一沉池(400)分别设有第一污泥回流通道、第一污泥流出通道和一沉池污水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生产用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池体的顶端面之间构成所述一沉池污水出口,所述第二接触区(500)通过所述一沉池污水出口与所述一沉池(400)连通,所述第五隔板与所述池体的底端面之间设有第五连通口,所述第六隔板与所述池体的顶端面之间设有第六连通口,所述第六隔板与所述池体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淑静马辉春韩栋王军廖立群李新江
申请(专利权)人:哈密绿天使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