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3102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包括:上盖为扁平圆台,上盖侧面开设有第一环槽和多个第二环槽;底座为圆环形,底座包括上台阶和下台阶,上台阶上表面开设有第三环槽,下台阶和上盖的下端面抵接,下台阶上表面开设有集水槽;密封圈套设在上盖的侧面上,密封圈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密封圈的外侧面上端设置第三凸起,密封圈的外侧面和连接环面抵接;多个排水管和集水槽连通,另一端从底座的外侧面下端穿出,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井盖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密封圈不易损坏,井盖边缘渗透的积水可以及时排出井盖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
本技术涉及井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井盖有底层密封方式防水井盖和侧面单密封槽密封方式防水井盖。底层密封方式防水井盖是将密封圈安装在井盖的下面,嵌在底座的承重面上,其缺点是当井盖上有车或重物压过时,密封圈容易被挤坏,甚至被挤断,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缩短,降低密封性能;侧面单密封槽密封方式防水井盖是将密封圈安装在井盖的侧面,其缺点是结构简单,密封面小,密封槽单一,稍有损坏,就会漏水,而且容易脱落,使用寿命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现有井盖密封性能差,密封圈容易损坏,不能有效保护地下设施,使地下窖井环境卫生很差;(2)井内蒸发的积水或者井盖和底座泄露的积水无法及时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包括:上盖,上盖为扁平圆台,圆台的大端面为上盖的上端面,上盖侧面和上盖上端面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环槽,上盖的侧面上位于第一环槽的下方开设有多个第二环槽;底座,底座为圆环形,底座包括上台阶和下台阶,上台阶上表面靠近底座轴线的一侧开设有第三环槽,下台阶上表面和上盖的下端面抵接,下台阶上表面靠近上台阶的一侧开设有集水槽;密封圈,密封圈套设在上盖的侧面上,密封圈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环槽相匹配的第一凸起以及与第二环槽相匹配的第二凸起,密封圈的外侧面上端设置有与第三环槽相匹配的第三凸起,密封圈的外侧面和上台阶上表面与下台阶上表面之间的连接环面抵接;多个排水管,多个排水管的一端均和集水槽连通,另一端从底座的外侧面下端穿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上盖设置为圆台体,使得上盖的上端大于下端,实现其能嵌设在底座之内,当承受压力时和底座的接触更加紧密;通过在上盖上开设第一环槽和多个第二环槽,且在密封圈上开设第一凸起和多个第二凸起,实现了上盖和密封圈之间配合的更加紧密,有效减少了多次打开过程中的密封圈的脱落,同时由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与上盖之间的紧密嵌合,增加了密封圈与上盖之间的接触面积,通过增加水渗入的路径长度而增加水的渗入难度,从而有效提高了防水性;通过在底座上台阶上开设的第三环槽和密封圈上设置的第三凸起的配合,有效防止了密封圈沿底座内侧面下滑导致的磨损,增强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底座下台阶上设置有集水槽,同时在集水槽上设置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排水管,使得当密封圈局部失效导致的少积水流入时,能暂时蓄积在集水槽内并及时经由排水管排出井盖之外,有效减少了井内元器件的腐蚀和老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沿密封圈的外侧面周向开设有多个第四环槽,第四环槽沿密封圈的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密封圈外侧面周向开设有多个第四环槽,增加了密封圈和井盖底座接触面的柔韧性,使得密封圈起到了较好的缓冲性能,避免上盖和底座之间因冲击力导致的密封圈的损坏,同时,弥补了因井盖底座加工精度不够导致的密封性不足的缺陷。进一步,底座的下端面向底座内部开设有多个减重槽,多个减重槽周向均布在底座的下表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多个减重槽,减轻了底座的重量,节省了材料,同时通过多个减重槽周向均布在井盖的下表面,提高了底座质量分布的均匀性,使底座各处强度具有一致性。进一步,多个排水管沿周向均布在底座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多个排水管周向均布的设置在底座上,使集水槽中的水能够均匀及时的排出,随排水管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排水速率。进一步,还包括多个排水孔,排水孔由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组成,第一孔段的一端和集水槽连通且垂直于下台阶的上表面,第一孔段的另一端和第二孔段的一端连通,第二孔段的另一端贯穿至减重槽的一个侧面上,第三孔段从减重槽的另一个侧面贯穿至底座的外侧面上,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相互垂直,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均沿底座的径向设置且二者同轴,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均位于集水槽的下方。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排水孔,集水槽内的积水可以经由排水孔排出,通过第一孔段和下台阶上表面相互垂直,集水槽中的积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出,通过第二孔段和第一孔段相互垂直,有效防止流出后的水回流,通过设置第三孔段,将水排出至底座外,通过将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均设置在集水槽的下方,有助于积水的排出。进一步,排水孔内插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为L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排水管插接在排水孔内,能够直接将集水槽内的积水排出,通过将排水管设置为L形,防止井盖外的水分倒流,减少水分从外界进入井盖的机率。进一步,还包括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周向均布在底座的外侧面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底座外侧面周向均布的设置多个加强筋,增加了底座的承压强度,提高了底座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密封圈的材料为聚氨酯、橡胶或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选用聚氨酯作为密封圈材料时,具有较高的柔曲性和回弹性,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氧化稳定性,具有较好的耐溶剂性和耐火性,适用于耐高温耐氧化强度高的环境下的井盖密封;选用橡胶作为密封圈的材料时,在较小的弹力下能产生较大的形变,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适用于频繁受力环境下的井盖的密封;选用聚四氟乙烯作为密封圈材料时,具有较好的抗酸抗碱性,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井盖密封。进一步,上盖和底座的材料均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上盖和底座均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运输难度低,安装方便,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进一步,上盖外侧面的锥度和连接环面的锥度相同,且上盖外侧面的锥度范围和连接环面的锥度范围均为15°-7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上盖外侧面的锥度和连接换面的锥度设置为相同,使上盖和底座之间配合更加紧密,通过将上盖外侧面和连接环面的锥度范围均设置为15°-75°,避免了上侧面和底座连接环面之间的竖直移位和水平错位,提高了二者之间嵌合的紧密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带排水管的所述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带排水管底座的上侧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带排水换底座的下侧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的上盖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的密封圈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带排水管安装通道的所述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的排水管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不带排水管所述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不带排水管安装通道的所述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上盖,2、密封圈,3、底座,4、排水管,5、集水槽,6、下台阶,7、减重槽,8、加强筋,9、第一环槽,10、第二环槽,11、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第三凸起,14、第三环槽,15、第四环槽,16、连接环面,17、第一孔段,18、第二孔段,19、第三孔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所述上盖(1)为扁平圆台,所述扁平圆台的大端面为所述上盖(1)的上端面,所述上盖(1)侧面和所述上盖(1)上端面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环槽(9),所述上盖(1)的侧面上位于所述第一环槽(9)的下方开设有多个第二环槽(10);底座(3),所述底座(3)为圆环形,所述底座(3)包括上台阶和下台阶(6),所述上台阶上表面靠近所述底座(3)轴线的一侧开设有第三环槽(14),所述下台阶(6)上表面和所述上盖(1)的下端面抵接,所述下台阶(6)上表面靠近所述上台阶的一侧开设有集水槽(5);密封圈(2),所述密封圈(2)套设在所述上盖(1)的侧面上,所述密封圈(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槽(9)相匹配的第一凸起(11)以及与所述第二环槽(10)相匹配的第二凸起(12),所述密封圈(2)的外侧面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环槽(14)相匹配的第三凸起(13),所述密封圈(2)的外侧面和所述上台阶上表面与所述下台阶(6)上表面之间的连接环面(16)抵接;多个排水管(4),多个所述排水管(4)的一端均和所述集水槽(5)连通,另一端从所述底座(3)的外侧面下端穿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所述上盖(1)为扁平圆台,所述扁平圆台的大端面为所述上盖(1)的上端面,所述上盖(1)侧面和所述上盖(1)上端面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环槽(9),所述上盖(1)的侧面上位于所述第一环槽(9)的下方开设有多个第二环槽(10);底座(3),所述底座(3)为圆环形,所述底座(3)包括上台阶和下台阶(6),所述上台阶上表面靠近所述底座(3)轴线的一侧开设有第三环槽(14),所述下台阶(6)上表面和所述上盖(1)的下端面抵接,所述下台阶(6)上表面靠近所述上台阶的一侧开设有集水槽(5);密封圈(2),所述密封圈(2)套设在所述上盖(1)的侧面上,所述密封圈(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槽(9)相匹配的第一凸起(11)以及与所述第二环槽(10)相匹配的第二凸起(12),所述密封圈(2)的外侧面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环槽(14)相匹配的第三凸起(13),所述密封圈(2)的外侧面和所述上台阶上表面与所述下台阶(6)上表面之间的连接环面(16)抵接;多个排水管(4),多个所述排水管(4)的一端均和所述集水槽(5)连通,另一端从所述底座(3)的外侧面下端穿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密封圈(2)的外侧面周向开设有多个第四环槽(15),所述第四环槽(15)沿所述密封圈(2)的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防水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下端面向所述底座(3)内部开设有多个减重槽(7),多个所述减重槽(7)周向均布在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顺通兴瑞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