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婉丽专利>正文

一种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259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与第一电机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螺纹筒的表面,所述螺纹筒表面位于第二齿轮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该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通过第一电机、螺纹筒、螺纹柱、第二电机、打磨块、放置板、伸缩装置、第三电机、凸轮和收集盒,从而可以对打磨块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使不同身高的人更方便的对工件进行打磨,可以提高对工件的打磨速度,同时可以利用收集盒可以更方便的对废屑进行清理,从而可以保证对工件的打磨效果。

A grinding device for vertical movement of a grinding bloc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rinding device for the vertical movement of a grinding block.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of the first motor.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motor output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gear, the first gear is meshed with the second gear, and the second gear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thread. A first bearing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thread barrel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gear. The grinding block can be vertically moved. Through the first motor, screw cylinder, thread column, second motor, grinding block, placement board, telescopic device, third motor, cam and collecting box, the height of the grinding block can be adjusted so that people of different height can be more convenient to wear the workpiece. The grinding speed of the workpiece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collection box can be used to clean the waste chips more conveniently, so that the grinding effect of the workpiece can be ensu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磨削
,具体为一种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打磨作业是无切削加工比较常用的工艺手段,现有的工件加工最后一道工艺也均是打磨抛光,打磨工艺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光滑表面;现有的打磨工艺根据产品大小和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手工打磨和机器打磨,好的钳工能够打磨出比机器还要好的光滑面的,但是手工打磨作业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工业大批量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较多的打磨设备也被研发出来,但是市场上大多的打磨设备竖直方向上不便于调节,且缺乏磨屑清除装置,打磨作业后,通常依靠吹扫工艺完成磨屑的清除,不易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且吹扫的磨屑也会对工厂作业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打磨装置竖直调节不灵活,磨屑不便于清理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与第一电机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螺纹筒的表面,所述螺纹筒表面位于第二齿轮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两侧面通过两个第一固定块与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端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面与两个滑块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壳体内壁两侧面开设的两个滑槽内,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通过两个第二固定块与第二电机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轴承位于螺纹柱的左侧,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的表面,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转轴的底端与打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放置板的下表面通过四个伸缩装置分别与两个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伸缩装置分别位于放置板下表面靠近四角的位置,所述壳体内壁的正面与支撑杆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与第三电机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下表面通过两个第三固定块分别与两个滑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套内均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块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块的下表面均与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盒的下表面与两个滚轮的上表面搭接,且两个滚轮的下表面均与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滚轮对称设置在两个滑杆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滚轮均位于壳体内壁下表面靠近壳体正面的位置。优选的,所述收集盒的下表面开设有取料口,所述收集盒下表面对应取料口的位置设置有挡板。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撑腿分别位于壳体下表面靠近四角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均位于支撑板和放置板之间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位于第一电机的右侧。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和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伸缩杆的表面,所述伸缩杆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放置板和支撑块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形状为T字形,所述滑槽的形状为T字形。(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通过第一电机、螺纹筒、螺纹柱、第二电机、打磨块、放置板、伸缩装置、第三电机、凸轮和收集盒,控制第一电机的工作使螺纹筒转动,螺纹柱可以在螺纹筒内移动,控制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方向,从而可以控制螺纹柱的上下移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可以使打磨块转动,第三电机工作时可以使凸轮间歇性的与放置板接触,从而与伸缩装置配合可以更好的对放置板进行震动,同时可以使收集盒从壳体内向外移动,从而可以更方便的对废屑进行清理,从而可以对打磨块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使不同身高的人更方便的对工件进行打磨,可以提高对工件的打磨速度,同时可以利用收集盒可以更方便的对废屑进行清理,从而可以保证对工件的打磨效果。(2)、该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通过设置滑块、滑杆和限位块,利用滑块可以使支撑板上下移动的时候更加的稳定,滑杆可以对滑套进行支撑,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收集盒进行支撑,同时可以使收集盒移动的更加方便,利用限位块可以防止支撑板在向下移动时螺纹柱与螺纹筒分离,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滑槽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第一电机、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螺纹筒、6第一轴承、7第一固定块、8螺纹柱、9支撑板、10滑块、11滑槽、12第二固定块、13第二电机、14第一转轴、15第二轴承、16主动轮、17皮带、18从动轮、19第二转轴、20第三轴承、21打磨块、22放置板、23通孔、24伸缩装置、241伸缩杆、242弹簧、25支撑块、26支撑杆、27第三电机、28凸轮、29收集盒、30第三固定块、31滑套、32滑杆、33连接块、34滚轮、35取料口、36挡板、37支撑腿、38限位块、39蓄电池、40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与第一电机2的机身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通过设置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第一齿轮3可以使第二齿轮4转动,从而第二齿轮4可以带动螺纹筒5进行转动,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啮合,第二齿轮4固定连接在螺纹筒5的表面,螺纹筒5表面位于第二齿轮4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6,通过设置第一轴承6,可以对螺纹筒5进行固定,同时可以使螺纹筒5更方便的进行转动,第一轴承6的两侧面通过两个第一固定块7与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螺纹筒5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8,通过设置螺纹筒5和螺纹柱8,当螺纹筒5转动时可以使螺纹柱8在螺纹筒5内进行移动,控制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可以控制螺纹筒5的转动方向,从而可以控制螺纹柱8的上下移动,螺纹柱8的底端与支撑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9的两侧面与两个滑块10的相对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板9,可以对第二电机13和打磨块21进行支撑,同时当螺纹柱8上下移动时可以带动支撑板9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对打磨块21的高度进行调节,且两个滑块10分别滑动连接在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与第一电机(2)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啮合,所述第二齿轮(4)固定连接在螺纹筒(5)的表面,所述螺纹筒(5)表面位于第二齿轮(4)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6),所述第一轴承(6)的两侧面通过两个第一固定块(7)与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5)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8),所述螺纹柱(8)的底端与支撑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9)的两侧面与两个滑块(10)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块(10)分别滑动连接在壳体(1)内壁两侧面开设的两个滑槽(11)内,所述支撑板(9)的上表面通过两个第二固定块(12)与第二电机(13)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1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4)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5),所述第二轴承(15)卡接在支撑板(9)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轴承(15)位于螺纹柱(8)的左侧,所述第一转轴(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6),所述主动轮(16)通过皮带(17)与从动轮(18)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18)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9)的表面,所述第二转轴(19)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20),所述第三轴承(20)卡接在支撑板(9)的下表面,所述转轴的底端与打磨块(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放置板(22),所述放置板(22)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3),所述放置板(22)的下表面通过四个伸缩装置(24)分别与两个支撑块(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伸缩装置(24)分别位于放置板(22)下表面靠近四角的位置,所述壳体(1)内壁的正面与支撑杆(26)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6)的上表面与第三电机(27)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27)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28),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收集盒(29),所述收集盒(29)的下表面通过两个第三固定块(30)分别与两个滑套(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套(31)内均设置有滑杆(32),所述滑杆(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块(33)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块(33)的下表面均与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盒(29)的下表面与两个滚轮(34)的上表面搭接,且两个滚轮(34)的下表面均与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滚轮(34)对称设置在两个滑杆(32)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滚轮(34)均位于壳体(1)内壁下表面靠近壳体(1)正面的位置;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设置有蓄电池(39),所述蓄电池(39)位于第一电机(2)的右侧;所述壳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控制面板(40),所述控制面板(40)的输入端与蓄电池(39)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40)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13)和第三电机(27)的输入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与第一电机(2)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啮合,所述第二齿轮(4)固定连接在螺纹筒(5)的表面,所述螺纹筒(5)表面位于第二齿轮(4)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6),所述第一轴承(6)的两侧面通过两个第一固定块(7)与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5)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8),所述螺纹柱(8)的底端与支撑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9)的两侧面与两个滑块(10)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块(10)分别滑动连接在壳体(1)内壁两侧面开设的两个滑槽(11)内,所述支撑板(9)的上表面通过两个第二固定块(12)与第二电机(13)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1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4)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5),所述第二轴承(15)卡接在支撑板(9)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轴承(15)位于螺纹柱(8)的左侧,所述第一转轴(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6),所述主动轮(16)通过皮带(17)与从动轮(18)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18)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9)的表面,所述第二转轴(19)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20),所述第三轴承(20)卡接在支撑板(9)的下表面,所述转轴的底端与打磨块(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放置板(22),所述放置板(22)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3),所述放置板(22)的下表面通过四个伸缩装置(24)分别与两个支撑块(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伸缩装置(24)分别位于放置板(22)下表面靠近四角的位置,所述壳体(1)内壁的正面与支撑杆(26)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6)的上表面与第三电机(27)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27)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28),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收集盒(29),所述收集盒(29)的下表面通过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婉丽刘祖仑火元辰
申请(专利权)人:曹婉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