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板材沿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238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板材沿压机,属于机械领域,包括带有升降装置的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沿压块下侧设有若干带有动力源的第一滚轮,在所述下沿压块上侧设有若干带有动力源的第二滚轮,在所述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左侧对应设有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系统,所述第一限位系统包括第一上限位板,在所述第一上限位板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下限位板,在所述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右侧对应设有第二滑槽,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

An improved plate press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mproved plate press, which belongs to the mechanical field, including an upper edge block with a lifting device and a lower edge pressure block.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number of first rollers with a power source are provided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upper pressure block, and a number of second rollers with a power source are provid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lower pressure block, and the upper side of the lower pressure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wheels with a power source. The first slide syste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upper limit system in which the first upper limit system includes a first upper limit plate in which the first upper limi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ower limit plate which can slide up and down, and the upper pressure block and the lower edge pressure are in the first upper limit plate. The right side of the block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liding chutes, and the second sliding chutes are provided with second matched limit systems,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板材沿压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板材沿压机,属于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板材需要在沿压机内压实,普通的沿压机是通过上下两个沿压块相对缩小距离,从而实现对板材的压实,而这种沿压机容易将板材的左右两边压碎,从而导致板材中间被压实,左右两边却松软的情况,导致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有必要在现有沿压机的基础上改进,从而解决板材两边松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板材沿压机。(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改进型板材沿压机,包括带有升降装置的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沿压块下侧设有若干带有动力源的第一滚轮,在所述下沿压块上侧设有若干带有动力源的第二滚轮,在所述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左侧对应设有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系统,所述第一限位系统包括第一上限位板,在所述第一上限位板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下限位板,在所述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右侧对应设有第二滑槽,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系统,所述第二限位系统包括第二上限位板,在所述第二上限位板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下限位板,在第二限位系统的侧面设有推动所述第二限位系统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向左侧运动的推进系统。优选地,所述推进系统包括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右侧,在所述第三滑槽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三限位系统,所述第三限位系统包括第三上限位板,在所述第三上限位板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三下限位板,在所述第三上限位板上设有可旋转的螺栓,所述螺栓推动所述第二限位系统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向左侧运动。优选地,所述推进系统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二上限位板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板材沿压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造价低廉,值得推广。(2)、在原有沿压机的一边设有第一限位系统(即板材一边的靠山),在原有沿压机的另一边设有第二限位系统,并设有推进系统推动第二限位系统靠近第一限位系统,从而确保板材在沿压过程中,左右两边都有限位板限制板材变形的靠山存在,确保板材两边不会松软的问题。(3)、设有第三限位系统限制第二限位系统滑动,进一步确保不会因为板材两边的变形将第二限位系统推至沿压机的左侧,从而失去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3为图2中A放大图;图4为图2中B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板材沿压机,包括带有升降装置1的上沿压块2以及下沿压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沿压块下侧设有若干带有第一动力源的第一滚轮4,在所述下沿压块上侧设有若干带有第二动力源的第二滚轮5,在所述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左侧对应设有第一滑槽6,在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系统7(第一限位系统仅能在第一滑槽内前后滑动),所述第一限位系统包括第一上限位板71,在所述第一上限位板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下限位板72(如此设计,确保第一限位系统高度随着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之间的间距变化而变化),在所述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右侧对应设有第二滑槽8,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系统9(第二限位系统仅能在第二滑槽内前后滑动),所述第二限位系统包括第二上限位板91,在所述第二上限位板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下限位板92,在第二限位系统的侧面设有推动所述第二限位系统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向左侧运动的推进系统。优选地,所述推进系统包括第三滑槽10,所述第三滑槽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右侧,在所述第三滑槽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三限位系统11(第三限位系统能在第三滑槽内前后、左右滑动,即能调节第三限位系统与第二限位系统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三限位系统包括第三上限位板111,在所述第三上限位板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三下限位板112,在所述第三上限位板上设有可旋转的螺栓113,当向左侧旋转螺栓时,所述螺栓会推动所述第二限位系统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向左侧运动,从而实现第三限位系统与第二限位系统之间的间距可调节。优选地,所述推进系统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二上限位板连接。注:第一限位系统7包括第一上限位板71、第一下限位板72;第二限位系统9包括第二上限位板91、第二下限位板92;第三限位系统11包括第三上限位板111、第三下限位板112、螺栓113。以上因图中不方便再画(影响观察图片),所以没标出。图中12指的是板材。工作原理如图2-4所示,使用时,先根据预先设定的板材尺寸,旋转第三上限位板上的螺栓,从而推动第二限位系统在第二滑槽内向右滑动,从而实现调节第二限位系统与第一限位系统间的距离,再而启动沿压机,板材在第二滚轮的带动下,滑入第二滚轮与第一滚轮之间,升降装置带动第一滚轮下降,使第二滚轮与第一滚轮之间的间距与预设的板材高度相同,从而开始工作,沿压机在沿压过程中,第二限位系统与第一限位系统会限制板材的两边碎开从而向左右两侧展开,如此一块左右两侧与中间都被压实的板材就被沿压出来。有时,根据预先设定的板材尺寸,旋转第三上限位板上的螺栓,从而推动第二限位系统在第二滑槽内向右滑动,从而实现调节第二限位系统与第一限位系统间的距离,会导致板材难以准确的在第二限位系统与第一限位系统间进入沿压机内(板材会在前道工序上加工不标准,或受颠簸导致板材进入沿压机入口的位置不固定),所以就需要将第二限位系统设置成不影响板材进入沿压机内的可左右滑动的构造,所以,此时应待板材进入沿压机后,再旋转螺栓,从而将板材卡在第二限位系统与第一限位系统间,此时,升降装置带动第一滚轮下降,使第二滚轮与第一滚轮之间的间距与预设的板材高度相同,从而开始工作,沿压机在沿压过程中,第二限位系统与第一限位系统会限制板材的两边碎开从而也限制板材向左右两侧展开,如此一块左右两侧与中间都被压实的板材就被沿压出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型板材沿压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板材沿压机,包括带有升降装置的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沿压块下侧设有若干带有动力源的第一滚轮,在所述下沿压块上侧设有若干带有动力源的第二滚轮,在所述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左侧对应设有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系统,所述第一限位系统包括第一上限位板,在所述第一上限位板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下限位板,在所述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右侧对应设有第二滑槽,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系统,所述第二限位系统包括第二上限位板,在所述第二上限位板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下限位板,在第二限位系统的侧面设有推动所述第二限位系统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向左侧运动的推进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板材沿压机,包括带有升降装置的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沿压块下侧设有若干带有动力源的第一滚轮,在所述下沿压块上侧设有若干带有动力源的第二滚轮,在所述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左侧对应设有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系统,所述第一限位系统包括第一上限位板,在所述第一上限位板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下限位板,在所述上沿压块以及下沿压块右侧对应设有第二滑槽,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系统,所述第二限位系统包括第二上限位板,在所述第二上限位板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下限位板,在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苏鲁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