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五金外壳修复研磨的夹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216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五金外壳修复研磨的夹具结构,其夹具主体正面设置三个外壳放置块,各外壳放置块上端部分别设置外壳定位部;各外壳定位部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吸附区域,外壳定位部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边缘分别开设密封槽,各密封槽内分别嵌装密封胶圈;外壳定位部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中间位置分别开设球形吸气槽、吸气孔,各吸气孔的下端开口分别延伸至夹具主体的下表面;各外壳放置块于相应的外壳定位部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定位柱安装孔,各定位柱安装孔内分别嵌装有外壳定位柱。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且有利于实现五金外壳修复研磨自动化作业。

Fixture structure for repairing and polishing hardwar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xture structure applied to the repair and grinding of a hardware shell. The main front of the fixture is set up with three housing blocks, and the upper end of each shell placement block is respectively set up the outer shell positioning part;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outer shell positioning part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adsorption area with at least two spaced spaces,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hell positioning section. The sealing grooves are set up on the edge of each adsorption area respectively, and the sealing aprons are embedded in each seal slot,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hell positioning part is set up in the middle position of each adsorption area, and the opening of the bottom end of each suction hole extends to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xture body, and the shell is placed in the corresponding shell.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cation part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wo spacer arranged mounting holes, and the positioning holes of each positioning column are respectively embedded with a housing positioning column.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abov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good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utomation of the repair and grinding of the hardwar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五金外壳修复研磨的夹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五金外壳修复研磨的夹具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对五金外壳产品去除表面刀纹及刮伤、碰伤、擦伤的修复一般都是通过用传统的砂纸,打蜡抛光的方法来去除。对于上述五金外壳产品修复研磨方式而言,其存在以下缺陷,具体的:1、对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一般要专业的抛光师傅才能胜任;2、效率低,人工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五金外壳修复研磨的夹具结构,该应用于五金外壳修复研磨的夹具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好,且有利于实现五金外壳修复研磨自动化作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五金外壳修复研磨的夹具结构,包括有呈圆盘形状的夹具主体,夹具主体的正面设置有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且分别朝上凸出的外壳放置块,各外壳放置块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表面特征与五金外壳内部特征仿形的外壳定位部,各外壳放置块分别与夹具主体为一体结构;各外壳放置块的外壳定位部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吸附区域,外壳定位部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的边缘分别开设有沿着相应吸附区域边缘延伸且呈全围形状的密封槽,各密封槽内分别嵌装有沿着相应密封槽延伸的密封胶圈;外壳定位部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纵横交错布置的球形吸气槽,位于同一吸附区域的所有球形吸气槽相互连通,外壳定位部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分别开设有与同一吸附区域的球形吸气槽连通的吸气孔,各吸气孔的下端开口分别延伸至夹具主体的下表面;各外壳放置块于相应的外壳定位部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定位柱安装孔,各定位柱安装孔内分别嵌装有外壳定位柱。其中,所述夹具主体于所述外壳放置块的旁侧开设有螺丝孔。其中,所述夹具主体为铝质主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五金外壳修复研磨的夹具结构,其包括有呈圆盘形状的夹具主体,夹具主体的正面设置有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且分别朝上凸出的外壳放置块,各外壳放置块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表面特征与五金外壳内部特征仿形的外壳定位部,各外壳放置块分别与夹具主体为一体结构;各外壳放置块的外壳定位部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吸附区域,外壳定位部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的边缘分别开设有沿着相应吸附区域边缘延伸且呈全围形状的密封槽,各密封槽内分别嵌装有沿着相应密封槽延伸的密封胶圈;外壳定位部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纵横交错布置的球形吸气槽,位于同一吸附区域的所有球形吸气槽相互连通,外壳定位部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分别开设有与同一吸附区域的球形吸气槽连通的吸气孔,各吸气孔的下端开口分别延伸至夹具主体的下表面;各外壳放置块于相应的外壳定位部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定位柱安装孔,各定位柱安装孔内分别嵌装有外壳定位柱。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且有利于实现五金外壳修复研磨自动化作业。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1——夹具主体2——外壳放置块3——外壳定位部4——吸附区域5——密封槽6——球形吸气槽7——吸气孔81——定位柱安装孔82——外壳定位柱9——螺丝孔10——五金外壳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五金外壳修复研磨的夹具结构,包括有呈圆盘形状的夹具主体1,夹具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且分别朝上凸出的外壳放置块2,各外壳放置块2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表面特征与五金外壳内部特征仿形的外壳定位部3,各外壳放置块2分别与夹具主体1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各外壳放置块2的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吸附区域4,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4的边缘分别开设有沿着相应吸附区域4边缘延伸且呈全围形状的密封槽5,各密封槽5内分别嵌装有沿着相应密封槽5延伸的密封胶圈。更进一步的,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4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纵横交错布置的球形吸气槽6,位于同一吸附区域4的所有球形吸气槽6相互连通,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4分别开设有与同一吸附区域4的球形吸气槽6连通的吸气孔7,各吸气孔7的下端开口分别延伸至夹具主体1的下表面。另外,各外壳放置块2于相应的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定位柱安装孔81,各定位柱安装孔81内分别嵌装有外壳定位柱82。其中,所述夹具主体1于所述外壳放置块2的旁侧开设有螺丝孔9。需进一步指出,所述夹具主体1为铝质主体。在本技术使用过程中,先将五金外壳产品10对准各外壳放置块2的外壳定位部3,五金外壳产品10通过外壳定位柱82与五金外壳产品10相应的定位孔结构相配合来实现定位,以将各五金外壳产品10定位于相应的外壳定位部3;待无极外壳产品放置完毕后,启动相应的吸气装置并通过吸气装置对各吸气孔7进行吸气,各吸气孔7产生负压作用并使得五金外壳产品10吸附固定于相应的外壳定位部3。需进一步指出,各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吸附区域4,在各外壳定位部3吸附固定五金外壳产品10的过程中,各外壳定位部3采用密封胶圈分多个吸附区域4吸附五金外壳产品10;通过多个吸附区域4吸附固定五金外壳产品10,本技术能够有效地绕开五金外壳产品10表面的孔洞以防漏气,进而保证五金外壳产品10吸附固定的稳定可靠性。当五金外壳产品10修复研磨完成后,只需放松吸气装置的吸气动作,并将已修复研磨的无机外壳产品从外壳定位部3取下即可。需强调的是,本技术的夹具主体1可通过螺丝孔9与锁紧螺丝配合而螺装于研磨用的旋转机上,以实现自动修复研磨作业。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且有利于实现五金外壳修复研磨自动化作业。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五金外壳修复研磨的夹具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五金外壳修复研磨的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呈圆盘形状的夹具主体(1),夹具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且分别朝上凸出的外壳放置块(2),各外壳放置块(2)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表面特征与五金外壳内部特征仿形的外壳定位部(3),各外壳放置块(2)分别与夹具主体(1)为一体结构;各外壳放置块(2)的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吸附区域(4),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4)的边缘分别开设有沿着相应吸附区域(4)边缘延伸且呈全围形状的密封槽(5),各密封槽(5)内分别嵌装有沿着相应密封槽(5)延伸的密封胶圈;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4)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纵横交错布置的球形吸气槽(6),位于同一吸附区域(4)的所有球形吸气槽(6)相互连通,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4)分别开设有与同一吸附区域(4)的球形吸气槽(6)连通的吸气孔(7),各吸气孔(7)的下端开口分别延伸至夹具主体(1)的下表面;各外壳放置块(2)于相应的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定位柱安装孔(81),各定位柱安装孔(81)内分别嵌装有外壳定位柱(8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五金外壳修复研磨的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呈圆盘形状的夹具主体(1),夹具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且分别朝上凸出的外壳放置块(2),各外壳放置块(2)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表面特征与五金外壳内部特征仿形的外壳定位部(3),各外壳放置块(2)分别与夹具主体(1)为一体结构;各外壳放置块(2)的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吸附区域(4),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4)的边缘分别开设有沿着相应吸附区域(4)边缘延伸且呈全围形状的密封槽(5),各密封槽(5)内分别嵌装有沿着相应密封槽(5)延伸的密封胶圈;外壳定位部(3)的上表面于各吸附区域(4)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纵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阳廖平利苏启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镇茂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