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1604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30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板的右侧面与放置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放置板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正面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活动板背面的底板活动连接。该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通过砝码箱、牵引绳、第三固定块、滑套、滑杆、第二固定块和踏板之间的配合,从而使病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增加或降低康复训练强度,从而得到更高效的训练成果,保证了病人们的恢复周期,为病人们带来便利。

A le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uscle recovery device with adjustable training intensit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uscle recovery device which can adjust training intensity,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which is fixed to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is fixed to the left side of the placement plate,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placement plate is fixed to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loor. The right side of the placement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side of the first fixed block, and the front of the first fixed block is connected by the first pin shaft to the bottom plate on the back of the first movable plate. The training strength of the le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uscle recovery device, through the weight box, traction rope, third fixed block, sliding sleeve, sliding rod, second fixed block and pedal, so that the patients can choose to increase or reduce the strength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onditions, so as to get more efficient training. It ensures the recovery cycle of sick people and brings convenience to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材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
技术介绍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病人们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由于康复器材的训练强度固定,而每个人的训练强度和恢复程度都不一样,从而导致病人不能根据自身的训练强度和恢复程度进行符合自身情况的康复训练,达不到最有效的训练成果,增长了病人们的恢复周期,为病人们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解决了病人们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由于康复器材的训练强度固定,而每个人的训练强度和恢复程度都不一样,从而导致病人不能根据自身的训练强度和恢复程度进行符合自身情况的康复训练,达不到最有效的训练成果,增长了病人们的恢复周期,为病人们带来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板的右侧面与放置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放置板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正面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活动板背面的底板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杆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轴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轴承均套接在转轴的外表面,所述转轴的右侧面与第二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活动板位于两个轴承之间,所述第二活动板背面的底板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固定块的正面活动连接,且第二固定块的右侧面与踏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踏板的右侧面通过两个伸缩装置与挡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伸缩装置均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挡板的左侧面与底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且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壁的两侧面分别与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上表面与第二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滑套的下表面与第三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左侧面与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外表面套接有绳套,且绳套卡接在第二支撑板的右侧面,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与砝码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砝码箱的上表面通过第二伸缩杆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伸缩杆位于牵引绳的左侧,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滑轮,且滑轮的左侧面与牵引绳的下表面搭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左侧面与缓冲装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且缓冲装置位于砝码箱的下方。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杆,且第一伸缩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和第一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踏板和挡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与第二支撑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固定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垫。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支架,且四个支架分别位于底板下表面的四角处。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形状为矩形,且滑套的形状也为矩形。优选的,所述放置板形状为矩形,且放置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通过砝码箱、牵引绳、第三固定块、滑套、滑杆、第二固定块和踏板之间的配合,病人根据自身的训练强度旋转向砝码箱内添加或是取出砝码,然后坐在放置板上,弯曲双腿使得双脚与踏板搭接,通过伸直双腿使得双脚推动踏板向右移动,踏板带动第二固定块向右移动,第二固定块通过向右移动拉动牵引绳,使得砝码箱向上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从而使病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增加或降低康复训练强度,从而得到更高效的训练成果,保证了病人们的恢复周期,为病人们带来便利。(2)、该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通过第一伸缩杆、弹簧和踏板之间的配合,通过收回双脚,第一伸缩杆和弹簧通过伸长带动踏板向左移动,使得第三固定块向左移动,从而使得砝码箱拉动牵引绳向下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从而使病人们在收回双脚的时候,踏板会向左移动至之前的位置,方便病人们进行康复训练。(3)、该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通过固定板和缓冲垫之间的配合,砝码箱在向下移动直至与缓冲垫搭接时,缓冲垫可以有效的减缓砝码箱向下移动的速度并且为病人分担一部分砝码箱的重量,从而避免病人的双腿过于弯曲而导致不方便发力,达到保护病人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第一支撑板、3放置板、4伸缩装置、41弹簧、42第一伸缩杆、5缓冲装置、51缓冲垫、52固定板、6第一固定块、7第一销轴、8第一活动板、9转轴、10轴承、11第二活动板、12第二销轴、13第二固定块、14踏板、15挡板、16通孔、17滑杆、18滑套、19第三固定块、20绳套、21第二支撑板、22牵引绳、23滑轮、24砝码箱、25第二伸缩杆、26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支架26,且四个支架26分别位于底板1下表面的四角处,通过设置支架26,从而使支架26可以有效的支撑并固定底板1,使得底板1不易晃动,底板1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板2的右侧面与放置板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放置板3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放置板3形状为矩形,且放置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放置板3,从而使人们在使用本技术进行训练时,可以有效的避免打滑现象,且放置板3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块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6的正面通过第一销轴7与第一活动板8背面的底板1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杆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轴承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轴承10均套接在转轴9的外表面,转轴9的右侧面与第二活动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活动板11位于两个轴承10之间,第二活动板11背面的底板1通过第二销轴12与第二固定块13的正面活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销轴7和第二销轴12,从而使第一活动板8和第二活动板11在运动时可以更加稳定和灵活,且第二固定块13的右侧面与踏板1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踏板14的右侧面通过两个伸缩装置4与挡板1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伸缩装置4均位于底板1的上方,伸缩装置4包括第一伸缩杆42,且第一伸缩杆42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41,弹簧41和第一伸缩杆42的两端分别与踏板14和挡板15的相对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42和弹簧41,从而使第一伸缩杆42和弹簧41可以通过伸长带动踏板14向左移动,挡板1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板(2)的右侧面与放置板(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3)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放置板(3)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块(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正面通过第一销轴(7)与第一活动板(8)背面的底板(1)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杆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轴承(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轴承(10)均套接在转轴(9)的外表面,所述转轴(9)的右侧面与第二活动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活动板(11)位于两个轴承(10)之间,所述第二活动板(11)背面的底板(1)通过第二销轴(12)与第二固定块(13)的正面活动连接,且第二固定块(13)的右侧面与踏板(1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踏板(14)的右侧面通过两个伸缩装置(4)与挡板(1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伸缩装置(4)均位于底板(1)的上方,所述挡板(15)的左侧面与底板(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且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16),且通孔(16)内壁的两侧面分别与滑杆(17)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7)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18),所述滑套(18)的上表面与第二固定块(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滑套(18)的下表面与第三固定块(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19)的左侧面与牵引绳(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22)的外表面套接有绳套(20),且绳套(20)卡接在第二支撑板(21)的右侧面,所述牵引绳(22)的另一端与砝码箱(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砝码箱(24)的上表面通过第二伸缩杆(25)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伸缩杆(25)位于牵引绳(22)的左侧,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滑轮(23),且滑轮(23)的左侧面与牵引绳(22)的下表面搭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1)的左侧面与缓冲装置(5)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且缓冲装置(5)位于砝码箱(24)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训练强度的腿部康复训练肌肉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板(2)的右侧面与放置板(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3)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放置板(3)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块(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正面通过第一销轴(7)与第一活动板(8)背面的底板(1)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杆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轴承(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轴承(10)均套接在转轴(9)的外表面,所述转轴(9)的右侧面与第二活动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活动板(11)位于两个轴承(10)之间,所述第二活动板(11)背面的底板(1)通过第二销轴(12)与第二固定块(13)的正面活动连接,且第二固定块(13)的右侧面与踏板(1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踏板(14)的右侧面通过两个伸缩装置(4)与挡板(1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伸缩装置(4)均位于底板(1)的上方,所述挡板(15)的左侧面与底板(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且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16),且通孔(16)内壁的两侧面分别与滑杆(17)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7)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18),所述滑套(18)的上表面与第二固定块(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滑套(18)的下表面与第三固定块(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19)的左侧面与牵引绳(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22)的外表面套接有绳套(20),且绳套(20)卡接在第二支撑板(21)的右侧面,所述牵引绳(22)的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琳陈林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东鼎里智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