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和煮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143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30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磁感应加热锅具领域,公开了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和煮食设备。该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包括:锅体(1),锅体(1)呈顶部敞开且底壁封闭的中空筒状;不粘层(2),不粘层(2)设置在锅体(1)内部的表面上;以及耐磨层(3),耐磨层(3)设置在锅体(1)外部的表面上;其中,锅体(1)包括基体(10)、过渡层(11)和防护层(12);过渡层(11)包覆在基体(10)的表面上,防护层(12)设置在过渡层(11)的表面上。可以实现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具有高效的电磁加热效果的同时,具有很好的防腐性能,且各层附着力高。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pot and cook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and discloses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and cooking equipment.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pot comprises a pot body (1) and a hollow cylinder with an open top and a closed bottom wall; a non stick layer (2), a non stick layer (2) set on a surface inside the pot body (1), and a wear-resistant layer (3), and a wear-resistant layer (3)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pot body (1); in which the pot body (1) includes a matrix (10), a transition layer (11), and the prevention. The protective layer (12); the transition layer (11) is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10), and the protective layer (12)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transition layer (11).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pot can realize the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effect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has good anticorrosive performance, and the adhesion force of each layer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和煮食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磁感应加热锅具领域,具体地涉及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和煮食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中高端电饭煲及压力锅的发展趋势是电磁感应(IH)加热。因为IH加热不仅具有大功率,加热过程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多段加热和智能加热的效用;而且IH加热相比传统底盘加热更具有立体化、能效利用率更高的众多优点。因此,市场上主流高端的饭煲、压力锅等的加热方式均采用IH加热。适用于电磁感应加热的材料为磁性材质,如低碳钢或铁。但在煮食过程中,该材质存在防腐蚀的问题。而一般采用涂层保护存在涂层附着力不强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低碳钢或铁制的锅具用于电磁感应加热存在防腐蚀和保护涂层附着力不强的缺陷,提供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和煮食设备,该锅具具有很好的防腐蚀性能,涂层附着力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其中,包括:锅体1,锅体1呈顶部敞开且底壁封闭的中空筒状;不粘层2,不粘层2设置在锅体1内部的表面上;以及耐磨层3,耐磨层3设置在锅体1外部的表面上;其中,锅体1包括基体10、过渡层11和防护层12;过渡层11包覆在基体10的表面上,防护层12设置在过渡层11的表面上。优选地,不粘层2设置在锅体1内部的防护层12的表面上;耐磨层3设置在锅体1外部的防护层12的表面上。优选地,基体10为低碳钢基体或铁基体。优选地,基体10的厚度为1.5~3mm。优选地,过渡层11为铝-硅-铁合金层。优选地,过渡层11的厚度为1~3μm。优选地,防护层12为铝-硅层。优选地,防护层12的厚度为10~25μm。优选地,不粘层2为氟树脂不粘层。优选地,不粘层2的厚度为20~50μm。优选地,耐磨层3为有机硅树脂层。优选地,耐磨层3的厚度为20~40μm。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煮食设备,其中,包括电磁感应加热锅具,所述电磁感应加热锅具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感应加热锅具。优选地,所述煮食设备为电炖锅、电饭煲或电压力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锅具具有铝-硅-铁合金层作为过渡层,可以提供低碳钢或铁制成的锅体与保护作用的铝-硅层具有更强的附着力,提供本技术的锅具更好的防腐性能,更适于电磁感应加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锅具a区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锅体2、不粘层3、耐磨层10、基体11、过渡层12、防护层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如图1、2所示,其中,包括:锅体1,锅体1呈顶部敞开且底壁封闭的中空筒状;不粘层2,不粘层2设置在锅体1内部的表面上;以及耐磨层3,耐磨层3设置在锅体1外部的表面上;其中,锅体1包括基体10、过渡层11和防护层12;过渡层11包覆在基体10的表面上,防护层12设置在过渡层11的表面上。优选地,如图2所示,不粘层2设置在锅体1内部的防护层12的表面上;耐磨层3设置在锅体1外部的防护层12的表面上。本技术中,基体10是在电磁感应加热工作中的发热体,在锅具工作时会产生切割磁感线的作用,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优选地,基体10为低碳钢基体或铁基体。本技术中,基体10的厚度过小则电磁利用效率低,加热功率变低;基体10的厚度过大,则会阻碍热量的传递,另外在冲压制成基体10的过程中,在基体10的弯角容易形成应力集中,使后期的镀层产生裂纹而脱落。优选地,基体10的厚度为1.5~3mm,更优选为1.5~2mm。本技术提供的锅具具有过渡层11,可以为基体10和防护层12提供更好的结合力,保证防护层12的附着力,提高锅具的防腐性能。优选地,过渡层11为铝-硅-铁合金层。过渡层11可以是使用铝-硅镀液在基体10的表面上进行热浸镀形成防护层12的过程中,镀液与基体10发生反应而形成。本技术中过渡层11的厚度过低,提供的结合力低;太厚则使过渡层11的韧性下降,也将影响结合力下降。优选地,过渡层11的厚度为1~3μm。可以通过热浸镀的操作条件调整控制得到的过渡层11的厚度。本技术中,过渡层11的组成可以提供更好的结合力。优选过渡层11的组成中,铝含量为55~65重量%,硅含量为5~10重量%,铁含量为25~35重量%。本技术中,防护层12用于保护基体10,提供防腐蚀功能,可以通过使用铝-硅镀液在基体10的表面上进行热浸镀形成。优选地,防护层12的厚度为10~25μm。本技术中,优选地,防护层12为铝-硅层。使用铝-硅层可以具有高导热功能,且表面铝层经过喷砂处理好,可以直接用于在表面进行不粘涂层制备。所述铝-硅层的组成中,铝含量为90~95重量%,硅含量为5~10重量%。本技术中,优选地,防护层12的附着力为20~40MPa。本技术中,不粘层2在锅具的内部,与烹饪食物接触的表面,用于提供不粘性,使烹饪后食物残留易清洁。优选地,不粘层2为氟树脂不粘层。本技术中,优选地,不粘层2的厚度为20~50μm。可以通过空气压力喷涂的方法,由本领域适合于接触食品的氟树脂材料制得该不粘层。本技术中,耐磨层3在锅具的外部,不与烹饪食物接触,用于提供防腐效果、表面硬化及装饰效果。优选地,耐磨层3为有机硅树脂层。本技术中,优选地,耐磨层3的厚度为20~40μm。可以通过空气压力喷涂的方法,将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有机硅树脂材料制得该耐磨层。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煮食设备,其中,包括电磁感应加热锅具,所述电磁感应加热锅具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感应加热锅具。优选地,所述煮食设备为电炖锅、电饭煲或电压力锅。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和煮食设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锅体(1)呈顶部敞开且底壁封闭的中空筒状;不粘层(2),不粘层(2)设置在锅体(1)内部的表面上;以及耐磨层(3),耐磨层(3)设置在锅体(1)外部的表面上;其中,锅体(1)包括基体(10)、过渡层(11)和防护层(12);过渡层(11)包覆在基体(10)的表面上,防护层(12)设置在过渡层(11)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感应加热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锅体(1)呈顶部敞开且底壁封闭的中空筒状;不粘层(2),不粘层(2)设置在锅体(1)内部的表面上;以及耐磨层(3),耐磨层(3)设置在锅体(1)外部的表面上;其中,锅体(1)包括基体(10)、过渡层(11)和防护层(12);过渡层(11)包覆在基体(10)的表面上,防护层(12)设置在过渡层(11)的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不粘层(2)设置在锅体(1)内部的防护层(12)的表面上;耐磨层(3)设置在锅体(1)外部的防护层(12)的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基体(10)为低碳钢基体或铁基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基体(10)的厚度为1.5~3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过渡层(11)为铝-硅-铁合金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航曹达华李康杨玲李洪伟屈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