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背部升起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电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141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30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背部升起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电动床,背部升起机构具有推杆组、外固定框架、与外固定框架在水平面内滑动连接的内滑动框架和背部框架,背部框架与内滑动框架枢接并能够相对于内滑动框架转动以及相对于外固定框架滑动,推杆组包括短推杆和长推杆,短推杆的一端与背部框架枢接,另一端与外固定框架枢接,长推杆的一端与背部框架枢接,另一端与外固定框架枢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电动床的背部升起机构,还涉及具有该机构的电动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电动床的床架太厚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超薄电动床初始力矩不足的问题。

A back lifting mechanism for an electric bed and an electric bed with the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ck rising mechanism for an electric bed and an electric bed with the mechanism. The back rising mechanism has a push rod group, an external fixed frame, an inner sliding frame and a back frame,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the external fixed frame in a horizontal plane. The back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liding frame and can be relative to the inner slip. The moving frame is rotated and slid relative to the external fixed frame. The push rod group includes the short push rod and the long push rod. The one end of the short push rod is pivot connected with the back frame, the other end is armature with the external fixed frame. The end of the long push rod is armature with the back frame, and the other end is pivot to the external fixed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mainly relates to a back lifting mechanism of an electric bed, and also relates to an electric bed with the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too thick bedstead of the electric bed, and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initial torque of the ultra thin electric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背部升起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电动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背部升起机构,还涉及具有该机构的电动床。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电动床大多包括上床架和下床架,其中,能够相对于床架翻转的床板或床框设置在上床架中,电机以及连杆等驱动即连动机构设置在下床架中。由于上下床架均具有厚度,电机及推杆在将可翻转的床板或床框从初始位置升起时能够具有足够的力矩。然而,这样的结构使得电动床的厚度较大,影响了电动床的美观度及轻便度,不适用于超薄电动床。而如果仅仅是简单地减少床架厚度,则会导致初始力矩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背部升起机构,其具有推杆组、外固定框架、内滑动框架和背部框架,其中,内滑动框架与外固定框架在水平面内滑动连接,背部框架与内滑动框架枢接并能够相对于内滑动框架转动以及相对于外固定框架滑动,推杆组包括短推杆和长推杆,短推杆的一端与背部框架枢接,另一端与外固定框架枢接,长推杆的一端与背部框架枢接,另一端相对于外固定框架枢接;在背部框架升起的过程中,推杆组具有两段式行程:在第一段行程中,内滑动框架相对外固定框架滑动,以便推动背部框架,并使得短推杆作用于背部框架并使其超出所平面升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同时长推杆不对背部框架产生推动作用;在第二段行程中,内滑动框架相对外固定框架继续滑动,以便进一步推动背部框架,并使得长推杆作用于背部框架并使其进一步升起,同时短推杆不对背部框架产生推动作用。本技术的背部升起机构还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特征:进一步,内滑动框架相对外固定框架的滑动由推杆电机驱动。进一步,长推杆与外固定框架的固定端具有一段自由行程配置,以便于在第一行程中,长推杆不对背部框架产生推动作用。进一步,自由行程配置为设置在外固定框架上的一段滑槽以及设置在长推杆的一端的滑块,其中滑块能够在滑槽中滑动。进一步,滑块上具有轴套,能够减少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并且降低摩擦时发出的噪音,优选地,滑套由塑料制成。进一步,短推杆由圆管和套筒组成,以便于在第二段行程中具有自由行程而不对背部框架产生推动作用,且当背部框架被升至最大角度时,短推杆的圆管不与套筒分离。可选地,短推杆与长推杆同轴地与背部框架枢接。可选地,短推杆与长推杆非同轴地分别与背部框架枢接。进一步地,在两段式行程的第一段行程中,短推杆与外固定框架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当短推杆垂直于外固定框架时短推杆到达垂直位置,为防止短推杆在超过垂直位置后继续对背部框架施加推力而导致背部框架下降,在短推杆到达垂直位置之前,两段式行程的第二段行程开始作用。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床,其包括以上所述的背部升起机构。本技术提出的背部升起机构通过将上下床架转换为内外框架,从而减小了电动床结构的厚度,又通过短推杆与长推杆的组合,利用两段式行程,在较薄的床架空间内,提供使背部框架升起的初始力矩和继续升起的力矩,从而解决了电动床的床架太厚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超薄电动床初始力矩不足的问题。附图说明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中,除明显矛盾或不兼容的情况外,全部特征、变形方式和/或具体实施例可以根据多种组合相结合。通过阅读以下作为非限制性说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背部升起机构在第一段行程和第二段行程的临界位置的透视图;图2是图1局部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背部升起机构在第二段行程的最高位置的透视图;图4是图1中的短推杆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具有背部升起机构的电动床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其中,背部升起机构位于初始位置;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具有背部升起机构的电动床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其中,背部升起机构位于第一段行程和第二段行程的临界位置;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具有背部升起机构的电动床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其中,背部升起机构处于第二段行程的最高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应理解的是,上述附图并非真实比例,而仅仅是用于说明本技术基本原理的多种优选特征的简图。本技术所公开的设计特征,例如尺寸、方向、定位和形状根据具体应用和使用环境确定。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号是指在所有附图中本技术的相同或等效元件。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背部升起机构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背部升起机构包括推杆组、外固定框架1、内滑动框架2和背部框架3。其中,内滑动框架2与外固定框架1在水平面内滑动连接;背部框架3与内滑动框架2枢接并能够相对于内滑动框架2转动以及相对于外固定框架1滑动;外固定框架1上设置有滑槽11;推杆组包括短推杆4和长推杆5,短推杆4的一端41与外固定框架1枢接,另一端42与背部框架3枢接,长推杆5的一端相对于外固定框架1枢接并设置有滑块51,滑块51能够在滑槽11中相对于外固定框架1滑动,另一端52与腰部框架3枢接;其中,外固定框架1上的滑槽11与长推杆5上的滑块51构成一段自由行程配置。在该实施例中,内滑动框架2相对外固定框架1的滑动由推杆电机6驱动。进一步,短推杆4的一端42与长推杆5的一端52一起同轴地枢接到背部框架3上。进一步,长推杆5上的滑块51上设置有轴套,用于减小滑块51在滑槽11中滑动时的摩擦同时减小发出的声响。优选地,该轴套由塑料制成。进一步,如图4所示,短推杆4由圆管43和套筒44构成,圆管43能够在套筒44中伸缩,当短推杆4被压缩时可施加推力,当其伸长时不施加力。在操作过程中,推杆组通过两段式行程将背部框架3升起:在背部框架3处于初始位置时,即在背部框架3未被升起的状态下,推杆电机6驱动内滑动框架2在外固定框架1中滑动,使得背部框架3随之滑动,此时,短推杆4的长度保持不变并对背部框架3施加推力,使背部框架3升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同时,长推杆5上的滑块51在固定框架1的滑槽11中滑动一段自由行程,此时,长推杆5不对背部框架3产生推动作用。该过程被定义为“第一段行程”。当滑块51从滑槽11靠近短推杆的一端滑动至远离短推杆的一端时,即长推杆5完成其自由行程后,如图1所示,短推杆4停止对背部框架3施加推力,同时,推杆电机6继续驱动内滑动框架2滑动,长推杆5开始对背部框架3施加推力,使背部框架3继续被升起。该过程被定义为“第二段行程”。在第二段行程中,短推杆3伸长但不对背部框架3产生推动作用,短推杆3的圆管33始终保持与套筒34的连接。其中,在第一段行程中,短推杆3与外固定框架1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当短推杆3垂直于外固定框架1时短推杆4到达垂直位置,为防止短推杆4在超过垂直位置后继续对背部框架3施加推力而导致背部框架3下降,两段式行程在短推杆3达到垂直位置之前从第一段行程转换到第二段形成。作为变体,短推杆的一端与长推杆的一端也能够非同轴地分别枢接到背部框架上。作为变体,长推杆的自由行程配置还能够是设置在腰部框架上的滑块以及设置在长推杆上的一段滑槽。作为变体,长推杆的自由行程配置还能够是长推杆的一段伸缩距离。图5至图7是具有上述背部升起机构的电动床的局部透视图。其中,在图5中,背部升起机构处于初始位置;在图6中,背部升起机构处于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背部升起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电动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背部升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升起机构具有推杆组、外固定框架(1)、内滑动框架(2)和背部框架(3),其中,所述内滑动框架(2)与所述外固定框架(1)在水平面内滑动连接,所述背部框架(3)与所述内滑动框架(2)枢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内滑动框架(2)转动以及相对于所述外固定框架(1)滑动,所述推杆组包括短推杆(4)和长推杆(5),所述短推杆(4)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框架(3)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固定框架(1)枢接,所述长推杆(5)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框架(3)枢接,另一端相对于所述外固定框架(1)枢接;在所述背部框架(3)升起的过程中,所述推杆组具有两段式行程:在第一段行程中,所述内滑动框架(2)相对所述外固定框架(1)滑动,以便推动所述背部框架(3),并使得所述短推杆(4)作用于所述背部框架(3)并使其超出所平面升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同时所述长推杆(5)不对所述背部框架(3)产生推动作用;在第二段行程中,所述内滑动框架(2)相对所述外固定框架(1)继续滑动,以便进一步推动所述背部框架(3),并使得所述长推杆(5)作用于所述背部框架(3)并使其进一步升起,同时所述短推杆(4)不对所述背部框架(3)产生推动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背部升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升起机构具有推杆组、外固定框架(1)、内滑动框架(2)和背部框架(3),其中,所述内滑动框架(2)与所述外固定框架(1)在水平面内滑动连接,所述背部框架(3)与所述内滑动框架(2)枢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内滑动框架(2)转动以及相对于所述外固定框架(1)滑动,所述推杆组包括短推杆(4)和长推杆(5),所述短推杆(4)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框架(3)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固定框架(1)枢接,所述长推杆(5)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框架(3)枢接,另一端相对于所述外固定框架(1)枢接;在所述背部框架(3)升起的过程中,所述推杆组具有两段式行程:在第一段行程中,所述内滑动框架(2)相对所述外固定框架(1)滑动,以便推动所述背部框架(3),并使得所述短推杆(4)作用于所述背部框架(3)并使其超出所平面升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同时所述长推杆(5)不对所述背部框架(3)产生推动作用;在第二段行程中,所述内滑动框架(2)相对所述外固定框架(1)继续滑动,以便进一步推动所述背部框架(3),并使得所述长推杆(5)作用于所述背部框架(3)并使其进一步升起,同时所述短推杆(4)不对所述背部框架(3)产生推动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升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动框架(2)相对所述外固定框架(1)的滑动由推杆电机(6)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华锋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