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剥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127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剥麻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麻喂入通道和剥麻辊筒,用于驱动所述剥麻辊筒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麻辊筒包括主动剥麻辊筒和被动剥麻辊筒,所述麻喂入通道包括麻喂入通道本体、临近剥麻辊筒一端的麻喂入口以及远离剥麻辊筒一端的麻输入口,沿所述麻喂入通道的麻喂入方向,所述麻喂入口与所述主动剥麻辊筒的距离D1为2厘米-8厘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剥麻机能够比较容易地打碎麻杆,并且能够比较彻底地分离麻皮和麻杆,提高了剥麻的效率和剥麻的质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剥麻机
技术介绍
目前,返拉式剥麻机由于结构简单,工效较高,剥麻质量好而得到较为 广泛地应用。从结构上来讲返拉式剥麻机主要有两大类, 一种是辊筒压板式, 包括剥麻辊筒、打板、压板、动力装置、机架、喂料斗等,如中国专利文献CN2876107Y和CN87201275U,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仅靠单一的辊筒上的打板 在旋转时与压板之间的挤压和击打作用剥麻,效率低,剥麻质量差;另一种 是双辊筒式,包括两个设有打板的剥麻辊筒、动力装置、机架、喂料斗等, 如中国专利文献CN2672086Y和CN2491462Y,由于设有了两个剥麻辊筒,使 得生产效率和剥麻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沿麻喂 入通道所在的直线,麻喂入口与剥麻辊筒的距离不恰当,在一部分剥麻机中 麻喂入口与剥麻辊筒的距离太短,相同条件下,麻喂入口和剥麻辊筒对麻杆 的握持距离短,麻杆受力小,不易被折断,影响剥麻的效率;在另夕l、一部分 剥麻机中麻喂入口与剥麻辊筒的距离太长,相同条件下,麻杆受力过大,就 会把麻杆打得太碎,麻皮与麻杆不易分离,导致剥麻不干净,影响剥麻的质 量。而且在现有技术中,剥麻辊筒的轴心与麻喂入通道所在的直线的距离太 大,在剥麻机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由于主动剥麻辊筒的转动而使麻杆沿麻喂入 通道从麻喂入口向麻输入口运动,导致麻杆不能从麻喂入口进入被打碎,更 不能到达两个剥麻辊筒之间进行下一步的剥麻工作;或者会出现麻喂入口接 触到被动剥麻辊筒而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另夕卜,在现有技术中,剥麻辊筒上的打板通常为垂直于剥麻辊筒表面切线方向设置的片状钢片, 一方面打板的设置角度不合理,工作中打板顶部与 麻杆垂直接触,打击作用面小,影响了剥麻效率和剥麻质量,并且,打板顶 部垂直打击麻杆,对麻纤维的损伤较大,另一方面片状的打板不易在剥麻辊 筒的表面上设置,打板与剥麻辊筒的连接强度低,易损坏,并且设置角度不 易控制,安装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比较容易地打 碎麻杆,并且能够比较彻底地分离麻皮和麻杆、剥麻干净的剥麻机,提高了 剥麻的效率和剥麻的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剥 麻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麻喂入通道和剥麻辊筒,用于驱动所 述剥麻辊筒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麻辊筒包括主动剥麻辊筒和被 动剥麻辊筒,所述麻喂入通道包括麻喂入通道本体、临近剥麻辊筒一端的麻 喂入口以及远离剥麻辊筒一端的麻输入口 ,沿所述麻喂入通道的麻喂入方 向,所述麻喂入口与所述主动剥麻辊筒的距离Dl为2厘米-8厘米。上述剥麻机,沿所述麻喂入通道的麻喂入方向,所述麻喂入口与所述主 动剥麻辊筒的距离Dl为3厘米-5厘米。上述剥麻机,所述主动剥麻辊筒的轴心与所述麻喂入通道本体所在的直 线的距离D2小于等于3厘米。上述剥麻机,所述主动剥麻辊筒的轴心与所述麻喂入通道本体所在的直 线的距离D2小于等于2厘米。上述剥麻机,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机壳,所述麻喂入口成型于所述麻喂入 通道与所述机壳交接处。上述剥麻机,所述麻喂入通道为多个。上述剥麻机,所述剥麻辊筒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打板,所述打板包括工 作部和与所述剥麻辊筒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工作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夹角a为40。 -50° ,所述工作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夹角a的朝向与所述剥麻辊筒的旋 转方向A相反。上述剥麻机,所述工作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夹角a为45° 。上述剥麻机,所述打板的工作部和连接部在横截面上的长度d均为4厘 米- 6厘米。上述剥麻机,所述动力装置为风冷式柴油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本实用 新型的剥麻机中,沿所述麻喂入通道的麻p畏入方向,所述麻喂入口与所述主 动剥麻辊筒的距离Dl为2厘米-8厘米,使得麻喂入口和主动剥麻辊筒对麻 杆有合适的握持距离,麻杆容易被打碎且麻皮与麻杆容易分离,提高了剥麻 效率和剥麻质量避免了距离Dl太小时,麻喂入口和主动剥麻辊筒对麻杆 的握持距离短,麻杆受力小,不易被打碎,影响剥麻的效率;另一方面也避 免了距离Dl太大时,麻杆受力过大,麻杆被打得太碎,麻皮与麻杆不易分 离,导致剥麻不干净,影响剥麻的质量。优选的距离Dl为3厘米-5厘米, 使得既能轻易地把麻杆打碎,又能比较容易地把麻皮和麻杆彻底分离。(2) 本技术的剥麻机中,当主动剥麻辊筒的轴心在麻哏入通道本体所在的直 线的上方时,由于主动剥麻辊筒的轴心与麻喂入通道本体所在的直线的距离 D2小于等于3厘米,避免距离D2太大时,由于主动剥麻辊筒的转动而使麻 杆沿麻喂入通道本体从麻喂入口向麻输入口运动,麻杆不能从麻喂入口进入 被打碎,更不能到达两个剥麻辊筒之间进行下一步的剥麻工作;当主动剥麻 辊筒的轴心在麻喂入通道本体所在的直线的下方时,由于主动剥麻辊筒的轴 心与麻喂入通道本体所在的直线的距离D2小于等于3厘米,防止距离D2太 大时,麻喂入口可能会接触到被动剥麻辊筒,从而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优 选的距离D2小于等于2厘米,使得麻杆更容易通过麻喂入口进入剥麻机, 既能有效地避免由于主动剥麻辊筒的转动而使麻杆不能从麻喂入口进入被 打碎,又能有效地防止麻喂入口接触到被动剥麻辊筒而影响机器正常运转。置为40。-50。,并且夹角a的朝向与剥麻辊筒的旋转方向A相反,从而在工作过程中,使得所述打板工作部的工作表面可以与麻杆充分接触,也就 是说,本技术中不是利用打板工作部的边缘垂直打击麻杆,而是利用打 板工作部的工作表面打击、挤压麻杆,不但增大了作用面积,大大提高了剥 麻效率和剥麻质量,而且避免了尖锐的打板边缘垂直打击麻杆,可以有效降低在剥麻过程中对麻纤维的损伤,另一方面,将工作部与连接部的夹角a设 置为40° -50° ,避免了夹角过小时对麻杆的打击距离过小,影响剥麻效 率和剥麻质量。(4)本技术剥麻机的麻喂入通道为多个,可以容纳更多 的握持麻的工作人员,提高劳动效率和机器使用率。(5)本技术剥麻机 的动力装置为风冷式柴油机,适合于在盐碱滩涂缺水少电的情况下使用;机 架上安装有机壳,可以有效防止麻皮、麻杆、麻叶等飞溅,安全程度高。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 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l是本技术剥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是本技术剥麻机的剥麻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剥麻机的麻喂入口与主动剥麻辊筒的位置关系示意图4是本技术剥麻机的麻喂入口与主动剥麻辊筒的另 一种位置关 系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机架,2-麻喂入通道,20-麻喂入通道本体, 21-麻p畏入口, 22-麻输入口, 3-主动剥麻辊筒,31-主动剥麻辊筒轴心,4-动力装置,5-被动剥麻辊筒,6-轮子,7-机壳,8-打板,81-工作部,82-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剥麻机主要由机架1,安装在所述机架 l上的麻喂入通道2、主动剥麻辊筒3和纟皮动剥麻辊筒5,用于驱动所述主 动剥麻辊筒3的动力装置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4为3. 2千瓦(kW)7的风冷式柴油机。本技术所述麻P畏入通道2包括麻喂入通道本体20、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剥麻机,包括机架(1),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的麻喂入通道(2)和剥麻辊筒,用于驱动所述剥麻辊筒的动力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剥麻辊筒包括主动剥麻辊筒(3)和被动剥麻辊筒(5),所述麻喂入通道(2)包括麻喂入通道本体(20)、临近剥麻辊筒一端的麻喂入口(21)以及远离剥麻辊筒一端的麻输入口(22),沿所述麻喂入通道(2)的麻喂入方向,所述麻喂入口(21)与所述主动剥麻辊筒(3)的距离D1为2厘米-8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忠何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