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1232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30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包括房体、栽培架、水雾喷头、支撑杆、登高梯、副导水管、U形固定杆、连接杆、卡槽、活动栓、滚轮、限位螺母、纵向梁、第一通孔、横向梁、横向滑槽、蓄水池、纵向滑槽、水泵开关、高压水泵、三通接头、弧形弹片、主导水管和第二通孔。该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操作便捷,通过在栽培架上设置水雾喷头,可以更好的对食用菌进行加湿,形成水雾可以更广的、更全面的对食用菌进行加湿,从而使食用菌加湿更均匀,通过设置悬吊的登高梯,可以更好的对栽培架高处食用菌进行栽培或采摘,提高了食用菌的栽培和采摘的效率,避免栽培或采摘人员爬梯登高作业,提高了种植结构的安全性能。

The structure of a cultivated room fo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house structure fo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including a room body, a cultivation frame, a water spray head, a support rod, a high ladder, a auxiliary conduit, a U shaped fixed rod, a connecting rod, a groove, a movable bolt, a roller, a limit nut, a longitudinal beam, a first through hole, a transverse beam, a transverse slots, a reservoir, and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 Chute, water pump switch, high pressure water pump, three way joint, arc shrapnel, main water pipe and second hol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ivated room of the cultivated edible fungus is easy to operate. By setting water mist sprinkler on the cultivation frame, it can be better humidified to the edible fungi, and the water mist can be more widely and more comprehensive to humidification of the edible fungi, so that the humidification of the edible fungi is more uniform, and the suspended high ladder can be better by setting up the suspended ladder. The cultivation and picking of the edible fungi at the height of the cultivated shelf have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cultivation and picking of the edible fungi, avoid the cultivation or picking personnel to climb the ladder,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plan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房装置,具体为一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属于食用菌栽培房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统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而人工种植食用菌主要在室内进行,所以食用菌栽培房使食用菌生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现有的食用菌栽培房对食用菌进行洒水主要两种方法,一是人工对食用菌菌洒水,而是在栽培房房顶安装喷水装置,但是两种洒水方法都有缺陷,会导致对食用菌洒水不均匀,从而导致食用菌生长不均匀,而且栽培房内栽培架一般都比较高,高处需要搭建梯子对食用菌栽培和采摘,这样一来非常不便,还浪费时间。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包括房体以及安装在房体内部的登高梯,所述房体底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表面安装有水泵开关,所述蓄水池内部安装有高压水泵,所述房体内部底端固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表面固定连接有栽培架,所述支撑杆轴心部位套接有副导水管,所述副导水管通过水管连通至安装在支撑杆外围的水雾喷头,所述副导水管底端通过三通接头卡合连接有主导水管,所述房体两侧通过横向梁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梁开设有横向滑槽,所述横向滑槽内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横向滑槽滑动连接有垂直方向的纵向梁,所述纵向梁开设有纵向滑槽,所述纵向滑槽内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登高梯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U形固定杆,所述U形固定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盖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连接杆轴心部位套接有活动栓,所述活动栓顶端固定套接有限位螺母。优选的,所述三通接头水平方向的两个管口连接有主导水管,所述三通接头竖直方向一个管口连接有副导水管,且所述三通接头竖直方向管口与水平方向一个管口拐角处设置有弧形弹片。优选的,所述主导水管穿过房体侧壁与高压水泵连接。优选的,所述滚轮与纵向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数目为四个,且所述连接杆表面移动开设有卡槽。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数目均为若干个,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分别均匀分布在横向滑槽与纵向滑槽顶端内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操作便捷,功能性强,结构简单,通过在栽培架上设置水雾喷头,可以更好的对食用菌进行加湿,形成水雾可以更广的、更全面的对食用菌进行加湿,从而使食用菌加湿更均匀,避免了传统加湿,使栽培架顶部的食用菌加湿过多,而底部食用菌加湿过少,造成两级分化比较严重,从而使食用菌生长不均匀。2.通过设置悬吊的登高梯,可以更好的对栽培架高处食用菌进行栽培或采摘,提高了食用菌的栽培和采摘的效率,避免栽培或采摘人员爬梯登高作业,提高了种植结构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三通接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杆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房体,2、栽培架,3、水雾喷头,4、支撑杆,5、登高梯,6、副导水管,7、U形固定杆,8、连接杆,801、卡槽,9、活动栓,10、滚轮,11、限位螺母,12、纵向梁,13、第一通孔,14、横向梁,15、横向滑槽,16、蓄水池,17、纵向滑槽,18、水泵开关,19、高压水泵,20、三通接头,2001、弧形弹片,21、主导水管,22、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包括房体1以及安装在房体1内部的登高梯5,便于对高处的食用菌进行栽培,所述房体1底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蓄水池16,所述蓄水池16表面安装有水泵开关18,所述蓄水池16内部安装有高压水泵19,所述房体1内部底端固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表面固定连接有栽培架2,所述支撑杆4轴承部位套接有副导水管6,所述副导水管6通过水管连通至安装在支撑杆4外围的水雾喷头3,便于形成水雾,从而更均匀的对食用菌进行加湿,所述副导水管6底端通过三通接头20卡合连接有主导水管21,便于分流,所述房体1两侧通过横向梁14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梁14开设有横向滑槽15,所述横向梁14内开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横向梁14滑动连接有垂直方向的纵向梁12,所述纵向梁12开设有纵向滑槽17,所述纵向滑槽17内开设有第二通孔22,便于对登高梯5进行卡合固定。所述登高梯5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U形固定杆7,所述U形固定杆7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顶盖固定连接有滚轮10,所述连接杆8轴心部位套接有活动栓9,所述活动栓9顶端固定套接有限位螺母11便于对活动栓9进行限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三通接头20水平方向的两个管口连接有主导水管21,所述三通接头20竖直方向一个管口连接有副导水管6,且所述三通接头20竖直方向管口与水平方向一个管口拐角处设置有弧形弹片2001,便于对水流进行均匀分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主导水管21穿过房体1侧壁与高压水泵19连接,便于叫水导入房体1内,从而对食用菌进行加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滚轮10与纵向滑槽17滑动连接,减小摩擦力,便于移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连接杆8数目为四个,且所述连接杆8表面移动开设有卡槽801,便于对活动栓9进行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22数目均为若干个,且所述第一通孔13与第二通孔22分别均匀分布在横向滑槽15与纵向滑槽17顶端内壁,便于对登高梯5进行固定。本技术在使用时,对栽培房内食用菌加湿时,首先向蓄水池16内注水,待水位达到一定程度后停止注水并按下水泵开关18,使高压水泵19运行并工作,使高压水泵18将蓄水池16内的水抽取并导入主导水管21内,使主导水管21中的水在三通接头20的作用下将水导入副导水管6中,使副导水管6中的水在水雾喷头3的作用下形成水雾,然后对栽培架2上的食用菌进行加湿;对食用菌高处栽培时,首先对登高梯5进行推动,使滚轮10在纵向滑槽17内内进行滚动,从而使登高梯在水平方向移动,当推到指定位置,停止推动,并站到登高梯5上,然后通过对活动栓9向房顶处推动,当活动栓9顶端进入第一通孔内,停止推动,并将活动栓9底端转至连接杆8表面的卡槽801处进行卡紧,使登高梯5进行固定,然后对食用菌进行栽培,当需要改变方向时,推动登高梯5,将登高梯5推至横向滑槽15与纵向滑槽17交口处时,在横向推动登高梯5从而达到对方向的调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包括房体(1)以及安装在房体(1)内部的登高梯(5),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底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蓄水池(16),所述蓄水池(16)表面安装有水泵开关(18),所述蓄水池(16)内部安装有高压水泵(19),所述房体(1)内部底端固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表面固定连接有栽培架(2),所述支撑杆(4)轴心部位套接有副导水管(6),所述副导水管(6)通过水管连通至安装在支撑杆(4)外围的水雾喷头(3),所述副导水管(6)底端通过三通接头(20)卡合连接有主导水管(21),所述房体(1)两侧通过横向梁(14)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梁(14)开设有横向滑槽(15),所述横向滑槽(15)内开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横向梁(14)滑动连接有垂直方向的纵向梁(12),所述纵向梁(12)开设有纵向滑槽(17),所述纵向滑槽(17)内开设有第二通孔(22);所述登高梯(5)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U形固定杆(7),所述U形固定杆(7)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顶盖固定连接有滚轮(10),所述连接杆(8)轴心部位套接有活动栓(9),所述活动栓(9)顶端固定套接有限位螺母(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房结构,包括房体(1)以及安装在房体(1)内部的登高梯(5),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底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蓄水池(16),所述蓄水池(16)表面安装有水泵开关(18),所述蓄水池(16)内部安装有高压水泵(19),所述房体(1)内部底端固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表面固定连接有栽培架(2),所述支撑杆(4)轴心部位套接有副导水管(6),所述副导水管(6)通过水管连通至安装在支撑杆(4)外围的水雾喷头(3),所述副导水管(6)底端通过三通接头(20)卡合连接有主导水管(21),所述房体(1)两侧通过横向梁(14)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梁(14)开设有横向滑槽(15),所述横向滑槽(15)内开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横向梁(14)滑动连接有垂直方向的纵向梁(12),所述纵向梁(12)开设有纵向滑槽(17),所述纵向滑槽(17)内开设有第二通孔(22);所述登高梯(5)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U形固定杆(7),所述U形固定杆(7)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顶盖固定连接有滚轮(10),所述连接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天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