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091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9:01
本案涉及一种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包括:反应仓,其内部具有空腔,顶部设有开口;密封组件,其连接于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反应仓密封;通气管,其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组件连通至所述反应仓的内部,另一端连通所述反应仓的外部;其中,所述密封组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层、第一粘结剂层、检测载体层、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第一粘结剂层、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密封层呈圈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体外诊断检测装置中反应机构结构的改进,使得待分析物可以反复通过检测载体,增加二者的结合几率,提高检测效率和灵敏度;同时又有利于将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洗涤得更干净和彻底,从而降低背景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主要基于酶标法和金标法,酶标法采用的反应机构就是普通的孔板,如图5所示,检测载体b修饰于孔板a底部,待测液c中能够产生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反应的界面仅限于检测载体b的单个表面,因此这种反应机构的缺点是孵育期较长,导致整体检测时间长(通常在3小时左右),灵敏度可达到50pg/mL左右。金标法采用的反应机构主要基于试纸条,检测载体(通常为NC膜)修饰于试纸条上,检测时将试纸条插入待测液中或者将待检样本滴加于试纸条的样本垫上,借助试纸条另一端吸水纸的虹吸作用,使待检样本单向、单次通过检测载体,因此这种反应机构的缺点是捕获物与目标反应物的接触时间短,结合率低,最终导致其检测灵敏度低(能达到10ng/mL左右),优点是检测速度快,通常在15-30分钟即可得到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以期能够同时兼顾反应效率和检测灵敏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其包括:反应仓,其内部具有空腔,顶部设有开口;密封组件,其连接于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反应仓密封;通气管,其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组件连通至所述反应仓的内部,另一端连通所述反应仓的外部;其中,所述密封组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层、第一粘结剂层、检测载体层、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第一粘结剂层、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密封层呈圈状。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为硅胶层。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其中,所述检测载体层的材质选自硝酸纤维素、聚偏氟乙烯、尼龙、棉花、蚕丝、壳聚糖、海藻酸、淀粉、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中的一种。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其中,所述检测载体层的厚度为0.05mm-3mm。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其中,所述检测载体层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密封层、第一粘结剂层、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密封层的外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现有体外诊断检测装置中反应机构结构的改进,使得待分析物可以反复通过检测载体,增加二者的结合几率,提高检测效率和灵敏度;同时又有利于将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洗涤得更干净和彻底,从而降低背景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案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反应机构在减压时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反应机构在增压时的工作示意图。图4为多个反应机构联用用于开展多项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基于酶标法使用的反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请参见图1-3,其说明本案一实施例的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其包括:反应仓1,其内部具有空腔,顶部设有开口2;密封组件3,其连接于开口2,用于将反应仓1密封;通气管4,其一端穿过密封组件3连通至反应仓1的内部,另一端连通反应仓1的外部;其中,密封组件3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层31、第一粘结剂层32、检测载体层33、第二粘结剂层34和第二密封层35;第一密封层31、第一粘结剂层32、第二粘结剂层34和第二密封层35呈圈状,以便于对检测载体层33的外周进行夹持固定。其中,第一密封层31和第二密封层35为硅胶层。其中,检测载体层33的材质选自硝酸纤维素、聚偏氟乙烯、尼龙、棉花、蚕丝、壳聚糖、海藻酸、淀粉、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中的一种。其中,检测载体层33的厚度优选为0.05mm-3mm。检测载体层33的孔径优选为0.1μm-12μm。其中,检测载体层33的外径优选小于第一密封层31、第一粘结剂层32、第二粘结剂层34和第二密封层35的外径。在使用时,在检测载体层33的上方滴加待测液,随后通过通气管4向反应仓1反复抽气和鼓气,控制抽气和鼓气的强度,达到调控反应仓1内的压力强度。当抽气时,液滴5a的位置如图2所示,当鼓气时,液滴5b的位置如图3所示,通过反复抽气和鼓气使得待分析物可以反复通过检测载体层33,增加二者的结合几率。抽气和鼓气的具体手段不受限定,可以通过注射器手动控制,也可以采用蠕动泵等压力控制装置以实现气压的自动化调节。此外,该结构由于将检测载体层33架空起来,使得易于洗脱杂质,有利于将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洗涤得更干净和彻底,从而降低背景干扰。本案的反应机构可采用自由组合联用的方式制成类似孔板的排列结构,如图4,其为多个反应机构A联用用于开展多项联检时的所形成的板体结构B的示意图。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仓,其内部具有空腔,顶部设有开口;密封组件,其连接于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反应仓密封;通气管,其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组件连通至所述反应仓的内部,另一端连通所述反应仓的外部;其中,所述密封组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层、第一粘结剂层、检测载体层、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第一粘结剂层、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密封层呈圈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仓,其内部具有空腔,顶部设有开口;密封组件,其连接于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反应仓密封;通气管,其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组件连通至所述反应仓的内部,另一端连通所述反应仓的外部;其中,所述密封组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层、第一粘结剂层、检测载体层、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第一粘结剂层、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密封层呈圈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装置的反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为硅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双施李勇段生宝蒙青林王红梅丁少华陈晔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