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3681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接线端子改良结构,是于一端子本体的一端部设有衔接部,该衔接部外侧设有延伸的二支脚,以供链接固定于默认电路板上,衔接部内部设有一贯通的插孔,且衔接部设有一斜向凸伸于二支脚之间的抵顶弹片,而于二支脚远离衔接部一端分别设有定位部,一挡止件是经由该二定位部结合固定于二支脚上,该挡止件于接近衔接部的一端侧设有一挡止面,该挡止面位于该抵顶弹片弹性变形的活动路径上,可限制该抵顶弹片受力后产生的变形量,以有效防止该抵顶弹片因过度变形而造成的损坏。

Improved structure of terminal termina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a terminal terminal,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art at one end of a terminal body. The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n extended two legs to be fixed on the default circuit board. The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erforated socket inside the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lanting top projecting between the two feet. At one end of the two feet, the positioning part is separately provided at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art, and a stop piece is fixed to the two feet via the two positioning part. The stopper is provided with a stop face at one end side near the connecting part,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active path of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top and can be limited by the force of the top bullet. The amount of deformation is used t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amage caused by excessive deformation of the top shrap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线端子改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改良结构,尤其是涉及可防止导线以不当角度伸入时造成抵顶弹片永久变形,以确保有效定位导线、防止向外松脱的接线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应用于电路板连接导线的接线端子具有许多种态样,其中较常见的一种端子结构有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一由金属片冲压后弯折而成的端子本体10及一绝缘的外壳罩2等部份,其中该端子本体10一端设有衔接部101,于该衔接部101二旁侧设有朝向端子本体10另一端平行延伸的二支脚104,该二支脚104外侧分别设有弯折的结合部105,以供焊接于默认电路板(或其它链接平面)上,于该衔接部101端面设有一贯通的插孔102,且该衔接部101由外侧朝向二支脚104之间设有斜向凸伸的抵顶弹片103。该外壳罩2是套合于前述端子本体10外周侧以形成绝缘保护,于该外壳罩2一端对应前述插孔102的部位设有一通孔21,外壳罩2另一端二旁侧分别设有一供各结合部105通过的侧凹部22。使用时,当外部的导线4通过该通孔21及插孔102,并伸入二支脚104之间,可将该抵顶弹片103向外推出,然后,当导线4通过该抵顶弹片103之后,该抵顶弹片103可利用本身的弹性将该导线4朝向插孔102的内壁压顶贴靠,藉以阻止该导线4受朝向插孔102外的力作用而向外松脱。然而,在实际应用时,由于以人工将外部的导线4通过该通孔21插入该插孔102内的过程中,随着操作人员的疏忽、操作不当或判断误差等因素影响,难以使该导线4保持正确(直立)且固定的角度伸入插孔102内,而当该导线4以朝向该抵顶弹片103的歪斜角度(如图2所示)伸入插孔102内时,该抵顶弹片103会直接受到该导线4的推抵而产生弹性变形,由于整体结构中欠缺挡止该抵顶弹片103过度侧向偏移的机制,致使该抵顶弹片103往往因为受推顶后所产生的弹性变形量过大(超过降伏点的变形量),而产生弹性疲劳的永久变形;如此一来,该抵顶弹片103即无法保持原有朝向该插孔102内凸伸的弹性压顶程度(如图3所示),使该导线4通过该插孔102完全伸入该二支脚104之间的位置后,亦难以经由该抵顶弹片103的抵顶,而保持不易受外力影响而自插孔102中松脱的定位作用。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增加该外壳罩2的通孔21深度或长度(或局部增加该通孔21周边远离该抵顶弹片103一侧的高度),藉以阻止导线4以相对歪斜于插孔102轴向的角度伸入该通孔21,进而可导引该导线4以较接近插孔102轴心的方向插入,推抵该抵顶弹片103产生偏位,期望避免该抵顶弹片103产生过度的变形而造成顶压导线4的能力丧失;然而,此种设计结构会影响该外壳罩2的整体外观尺寸和体积,往往难以符合使用者(或客户)的需求。另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直接在端子本体10或外壳罩2对应该抵顶弹片103的活动路径上成型一挡止部位,藉以限制该抵顶弹片103的侧向弹性变形量,如此可防止该抵顶弹片103因弹性变形量过大(超过降伏点的变形量)而产生永久变形;但由于上述该挡止部位的实施上均具有相当程度的困难,并非理想的设计。有鉴于习见的接线端子结构有上述缺点,专利技术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专利技术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改良结构,其是于一端子本体一端预设的衔接部内部设有一贯通的插孔,于衔接部外沿该插孔的方向设有延伸的二支脚,且该衔接部外设有一斜向凸伸于二支脚之间的抵顶弹片,二支脚远离衔接部一端设有定位部,一挡止件是经由该二定位部结合固定于二支脚旁侧,该挡止件接近衔接部的一端侧设有一位于该抵顶弹片弹性变形活动路径上的挡止面,利用该挡止面限制该抵顶弹片受力后产生的变形量,可防止该抵顶弹片因过度变形而造成的损坏,以确保该抵顶弹片可有效地弹性抵顶于伸入插孔内的导线,避免该导线向外松脱。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改良结构,其是将该挡止件结合固定于二支脚远离该衔接部的一端,利用该挡止件配合该衔接部而可加强该端子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以改善单纯经由二支脚链接该衔接部的结构容易造成摇晃不稳定的情形。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专利技术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端子本体,一端设有衔接部,于该衔接部二旁侧设有朝向端子本体另一端平行延伸的二支脚,以供连结固定于预设平面上,于该衔接部端面设有一贯通的插孔,且该衔接部外侧设有一斜向凸伸于二支脚之间的抵顶弹片,而该二支脚远离衔接部一端设有朝向该抵顶弹片一旁侧凸伸的定位部;一挡止件,是经由该二定位部结合固定于二支脚旁侧,该挡止件于接近该衔接部的一端设有一朝向该二支脚的挡止面,该挡止面是位于该抵顶弹片弹性变形的活动路径上,藉以限制该抵顶弹片受力后产生的变形量。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定位部成凸部结构;挡止件二旁侧分别设有一对应于各定位部的凹缺口,利用各定位部穿过凹缺口后再横向弯折,能使该挡止件结合固定于二支脚中段之间。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挡止件于远离二支脚的一表侧设有一连通二凹缺口的凹槽,使该二定位部穿过凹缺口后能弯折伸入该凹槽内。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挡止件于远离二支脚的一表侧设有一(突出)背部,位在二凹缺口之间的位置。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挡止件于朝向该插孔的一表侧中段设有一导斜面。依上述结构,其中该二支脚外侧分别设有弯折的结合部,以供连接结合于前述预设平面上。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端子本体外周侧另套合一绝缘的外壳罩,该外壳罩一端于对应前述插孔的部位设有一通孔,该外壳罩另一端二旁侧分别设有一供各支脚向外延伸的侧凹部。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端子本体是由金属片冲压后弯折而成。附图说明图1为习见用于电路板连接导线的接线端子结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结构在使用时容易造成损坏的动作示意图。图3为图1结构在损坏后的插线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外观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组合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组合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于外部导线插歪时可对抵顶弹片形成挡止的动作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插线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挡止件的一修正实施例示意图。附图中符号标记说明:1、10为端子本体;11、101为衔接部;12、102为插孔;13、103为抵顶弹片;14、104为支脚;15、105为结合部;16为定位部;2为外壳罩;21为通孔;22为侧凹部;3为挡止件;31为凹槽;311为凹缺口;32为挡止面;33为导斜面;34为背部;4为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图4至图8所示,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结构包括:端子本体1及挡止件3等部份,其中该端子本体1可由金属片冲压后弯折而成,于其一端设有衔接部11,由该衔接部11朝向端子本体1另一端延伸设具至少一支脚14(图示为二支脚),该衔接部11内设有一插孔12,且该衔接部11由外向该插孔12内设有一斜向凸伸(图示延伸至二支脚14之间)的抵顶弹片13;而于该支脚14端部设有向外弯折的结合部15,以供连(焊)接结合于一默认(电路板)平面或接线部位上。另于支脚14接近各结合部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接线端子改良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端子本体,一端设有衔接部,于该衔接部朝向端子本体另一端延伸设置有至少一支脚,以供连结固定于预设接线部位,于该衔接部设有一插孔,且该衔接部设有一斜向凸伸的抵顶弹片,而该支脚设有定位部;一挡止件,是经由该定位部结合固定,令该挡止件恰位于该抵顶弹片弹性偏摆变形的活动路径上,藉以限制该抵顶弹片受力后产生的变形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端子本体,一端设有衔接部,于该衔接部朝向端子本体另一端延伸设置有至少一支脚,以供连结固定于预设接线部位,于该衔接部设有一插孔,且该衔接部设有一斜向凸伸的抵顶弹片,而该支脚设有定位部;一挡止件,是经由该定位部结合固定,令该挡止件恰位于该抵顶弹片弹性偏摆变形的活动路径上,藉以限制该抵顶弹片受力后产生的变形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本体具有二支脚,该插孔相通至二支脚之间,且该抵顶弹片斜向凸伸在该二支脚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朝向抵顶弹片凸伸,形成凸部结构;挡止件二旁侧分别设有一对应于各定位部的凹缺口,利用各定位部穿过凹缺口后再横向弯折,能使该挡止件结合固定于二支脚中段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挡止件于远离二支脚的一表侧设有一连通二凹缺口的凹槽,使该二定位部穿过凹缺口后能弯折伸入该凹槽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挡止件于远离二支脚的一表侧设有突出背部,位在二凹缺口之间的位置。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接线端子改良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智远陈玮奇陈政玮
申请(专利权)人: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