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触头组装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9105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触头组装模具,包括底板、模座、方形滑块、挡板、第一弹簧、导向板、限位座、打击杆、第一卡圈、第二弹簧、第二卡圈,将组成静触头的弹片放置在模腔底板,再将弹片骨架放置于弹片上端,随后,通过外设的打击机构推动打击杆沿导向板伸入模腔内,推动弹片前移伸入骨架上的卡口内,因此,当弹片与骨架接触时,骨架前移,第一弹簧压缩,从而对骨架有一个反作用,随着打击杆的继续移动,第一弹簧的弹性力大于弹片前移伸入骨架上卡口内的阻挡力时,弹片伸入骨架内完成静触头的组装。该装置结构简单,能替代人手进行装配,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而且,通过弹性力进行缓冲施力,使得弹片和骨架受力均匀连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触头组装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静触头组装模具。
技术介绍
静触头是开关器件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骨架100和弹片200(如附图1所示),装配时需要将弹片200穿过设置在骨架100上的卡口300,并将卡口300置于设置在弹片200上的槽口400内,由于弹片200的宽度大于卡口300内宽,因此,在装配时需要均匀用力使得卡口300变形张开,由于目前静触头的组装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装配,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人手操作时往往出现用力不均匀,从而导致卡口300变形大的问题时有发生。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静触头组装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静触头组装模具,来解决的手工装配时用力不均导致变形大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触头组装模具,包括底板、模座、方形滑块、挡板、第一弹簧、导向板、限位座、打击杆、第一卡圈、第二弹簧、第二卡圈,所述的模座位于底板上端,所述的模座与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方形滑块贯穿模座,所述的方形滑块可以沿模座左右滑动,所述的挡板位于模座左侧且位于方形滑块左侧,所述的挡板与模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方形滑座和挡板之间,所述的导向板位于模座右侧,所述的导向板与模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限位座位于导向板右侧,所述的限位座与导向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限位座还设有台阶孔,所述的台阶孔贯穿限位座,所述的打击杆依次贯穿限位座、导向板和模座,所述的第一卡圈位于打击杆外侧且位于台阶孔内侧,所述的第二弹簧位于打击杆外侧且位于台阶孔内侧,所述的第二卡圈位于打击杆外侧且位于限位座外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如下:进一步的,所述的模座还设有模腔,所述的模腔位于模座顶部,所述的模腔不贯穿模座主体。进一步的,所述的方形滑块还设有顶杆,所述的顶杆位于方形滑块右侧且伸入模腔,所述的顶杆与方形滑块焊接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方形滑块还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不贯穿方形滑块主体,限位槽用于对第一弹簧进行限位。进一步的,所述的打击杆还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的第一卡槽位于打击杆外侧,所述的第一卡槽不贯穿打击杆,第一卡圈嵌入第一卡槽内,由于第一卡圈的外径大于第二弹簧的外径,因此,第一卡圈随打击杆动作时能将第二弹簧压缩。进一步的,所述的打击杆还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的第二卡槽位于打击杆外侧,所述的第二卡槽不贯穿打击杆,第二卡圈嵌入第二卡槽内,有效防止打击杆完全进入限位座内后不回弹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静触头组装模具,工作时,将组成静触头的弹片放置在设置在模座上的模腔底板,再将组成静触头的弹片骨架放置于弹片上端,随后,通过外设的打击机构(如气缸)推动打击杆沿导向板伸入模腔内,推动弹片前移伸入骨架上的卡口内,由于骨架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当弹片与骨架接触时,骨架前移,设置在方形滑块上的顶杆与骨架接触后,第一弹簧压缩,从而对骨架有一个反作用,随着打击杆的继续移动,第一弹簧的弹性力大于弹片前移伸入骨架上卡口内的阻挡力时,弹片伸入骨架内完成静触头的组装。随后,打击机构复位,第二弹簧复位推动与第一卡圈固连的打击杆复位,第一弹簧复位推动方形滑块复位,从而带动组装好的静触头复位。该装置结构简单,能替代人手进行装配,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而且,通过弹性力进行缓冲施力,使得弹片和骨架受力均匀连续。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有组装的静触头爆炸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爆炸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限位座三维图图中:底板1、模座2、方形滑块3、挡板4、第一弹簧5、导向板6、限位座7、打击杆8、第一卡圈9、第二弹簧10、第二卡圈11、模腔201、顶杆301、限位槽302、台阶孔701、第一卡槽801、第二卡槽80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静触头组装模具,包括底板1、模座2、方形滑块3、挡板4、第一弹簧5、导向板6、限位座7、打击杆8、第一卡圈9、第二弹簧10、第二卡圈11,所述的模座2位于底板1上端,所述的模座2与底座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方形滑块3贯穿模座2,所述的方形滑块3可以沿模座左右滑动,所述的挡板4位于模座2左侧且位于方形滑块3左侧,所述的挡板4与模座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5位于方形滑座3和挡板4之间,所述的导向板6位于模座2右侧,所述的导向板6与模座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限位座7位于导向板6右侧,所述的限位座7与导向板6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限位座7还设有台阶孔701,所述的台阶孔701贯穿限位座7,所述的打击杆8依次贯穿限位座7、导向板6和模座2,所述的第一卡圈9位于打击杆8外侧且位于台阶孔701内侧,所述的第二弹簧10位于打击杆8外侧且位于台阶孔701内侧,所述的第二卡圈11位于打击杆8外侧且位于限位座7外侧,所述的模座2还设有模腔201,所述的模腔201位于模座2顶部,所述的模腔201不贯穿模座2主体,所述的方形滑块3还设有顶杆301,所述的顶杆301位于方形滑块3右侧且伸入模腔201,所述的顶杆301与方形滑块3焊接相连,所述的方形滑块3还设有限位槽302,所述的限位槽302不贯穿方形滑块3主体,限位槽302用于对第一弹簧5进行限位,所述的打击杆8还设有第一卡槽801,所述的第一卡槽801位于打击杆8外侧,所述的第一卡槽801不贯穿打击杆8,第一卡圈9嵌入第一卡槽801内,由于第一卡圈9的外径大于第二弹簧10的外径,因此,第一卡圈9随打击杆8动作时能将第二弹簧10压缩,所述的打击杆8还设有第二卡槽802,所述的第二卡槽802位于打击杆8外侧,所述的第二卡槽802不贯穿打击杆8,第二卡圈11嵌入第二卡槽802内,有效防止打击杆8完全进入限位座7内后不回弹的问题,该静触头组装模具,工作时,将组成静触头的弹片放置在设置在模座2上的模腔201底板,再将组成静触头的弹片骨架放置于弹片上端,随后,通过外设的打击机构(如气缸)推动打击杆8沿导向板6伸入模腔201内,推动弹片前移伸入骨架上的卡口内,由于骨架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当弹片与骨架接触时,骨架前移,设置在方形滑块3上的顶杆301与骨架接触后,第一弹簧5压缩,从而对骨架有一个反作用,随着打击杆8的继续移动,第一弹簧5的弹性力大于弹片前移伸入骨架上卡口内的阻挡力时,弹片伸入骨架内完成静触头的组装。随后,打击机构复位,第二弹簧10复位推动与第一卡圈9固连的打击杆8复位,第一弹簧5复位推动方形滑块3复位,从而带动组装好的静触头复位。该装置结构简单,能替代人手进行装配,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而且,通过弹性力进行缓冲施力,使得弹片和骨架受力均匀连续。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静触头组装模具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触头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模座、方形滑块、挡板、第一弹簧、导向板、限位座、打击杆、第一卡圈、第二弹簧、第二卡圈,所述的模座位于底板上端,所述的模座与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方形滑块贯穿模座,所述的方形滑块可以沿模座左右滑动,所述的挡板位于模座左侧且位于方形滑块左侧,所述的挡板与模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方形滑座和挡板之间,所述的导向板位于模座右侧,所述的导向板与模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限位座位于导向板右侧,所述的限位座与导向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限位座还设有台阶孔,所述的台阶孔贯穿限位座,所述的打击杆依次贯穿限位座、导向板和模座,所述的第一卡圈位于打击杆外侧且位于台阶孔内侧,所述的第二弹簧位于打击杆外侧且位于台阶孔内侧,所述的第二卡圈位于打击杆外侧且位于限位座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触头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模座、方形滑块、挡板、第一弹簧、导向板、限位座、打击杆、第一卡圈、第二弹簧、第二卡圈,所述的模座位于底板上端,所述的模座与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方形滑块贯穿模座,所述的方形滑块可以沿模座左右滑动,所述的挡板位于模座左侧且位于方形滑块左侧,所述的挡板与模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方形滑座和挡板之间,所述的导向板位于模座右侧,所述的导向板与模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限位座位于导向板右侧,所述的限位座与导向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限位座还设有台阶孔,所述的台阶孔贯穿限位座,所述的打击杆依次贯穿限位座、导向板和模座,所述的第一卡圈位于打击杆外侧且位于台阶孔内侧,所述的第二弹簧位于打击杆外侧且位于台阶孔内侧,所述的第二卡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奎刘新伟沈国民黄浩黄晓亮李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司巴克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