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633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结构,其包括:电池本体,该电池本体至少包括两个相对的端面,两个端面上分别包括有电连接端;其还包括:分别结合固定于两个端面电连接端上的导电片;该导电片包括:与所述电连接端固定且电性导通的第一本体部;以及由第一本体部一端延伸出的第二本体部;该第二本体部至少延伸至其所对应的端面边缘位置处;该导电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远离第一本体部的端部沿所述电池本体轴线方向延伸出的第三本体部。该电池结构可直接与电路板连接,解决了现有的通过导线锡焊连接电池和电路板的方式存在的连接效率低及无法更好的实现产品微小化的要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包含该电池结构的电池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很多包含电池、尤其是圆柱电池的产品中,多采用将圆柱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导线焊接,再将导线通过电路板与相应的充电或需供电元器件进行焊接的方式来实现电池的正常使用。然而,将圆柱电池的正负极与导线焊接时的焊接效率低,且热影响区域大,对电池本身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损害;此外,导线和锡焊焊点占据的空间大,且导线的位置难以固定,通常为了确保其电池-导线组件能够顺利组装进入相应的产品中而需要在产品结构设计上预留足够大的空间,从而无法满足当前的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微小化的要求。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电池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上述电池在通过导线焊接至相应的元器件中时存在焊接效率低、牢固性差,对电池本身会带来一定的损害以及需要足够大的安装空间而无法满足产品微小化的要求等的问题。为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结构,所述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该电池本体至少包括两个相对的端面,两个端面上分别包括有电连接端;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分别结合固定于两个端面电连接端上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包括:与所述电连接端固定且电性导通的第一本体部;以及由第一本体部一端延伸出的第二本体部;该第二本体部至少延伸至其所对应的端面边缘位置处;所述导电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远离第一本体部的端部沿所述电池本体轴线方向延伸出的第三本体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本体部为由所述第二本体部向远离所述电池本体的方向上一体延伸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本体部为由所述第二本体部向靠近所述电池本体的方向上一体延伸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本体部位于所述电池本体侧壁表面的外侧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电连接端固定且电性导通的方式为激光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片为金属片。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其包括:电路板;以及,如上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结构;所述电路板上至少包括有与所述电池本体两端面上导电片对应的焊盘;所述导电片中第三本体部与焊盘相对应且电性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性固定连接的方式为激光焊接。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电池结构中,通过设置分别与电池本体的电连接端结合固定的导电片,并将该导电片设置为包含有第三本体部,通过该第三本体部实现电池本体与诸如电路板等需要连接的器件的连接,解决了现有的通过导线锡焊连接电池和电路板等器件的方式存在的连接效率低、连接不牢固以及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容易对电池产生损害和无法更好的实现产品微小化的要求等问题。本技术电池组件结构稳定、性能可靠且所占空间小,易于实现产品的微小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结构的一个端面处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结构的另一个端面处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结构的一个端面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结构的又一个端面的俯视图。一种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1,该电池本体1至少包括两个相对的端面,两个端面上分别包括有电连接端11和12;以及,分别结合固定于两个端面电连接端11和12上的导电片;该导电片包括:与所述电连接端固定且电性导通的第一本体部21;以及由第一本体部21一端延伸出的第二本体部22;该第二本体部22至少延伸至其所对应的端面边缘位置处;该导电片还包括:由第二本体部22的远离第一本体部21的端部沿电池本体1轴线方向延伸出的第三本体部23。本实施例中,在电池本体1相对的两个端面的电连接端11和12上分别设置与其结合固定的导电片,并通过该导电片的第三本体部23与相应的需要与电池本体1电连接的结构如电路板进行电连接,进而实现电池本体1与诸如电路板等结构的电连接。相比较常规的不包含导电片而直接通过导线与电路板等经锡焊连接的电池结构,本实施例的电池结构解决了导线锡焊存在的焊接效率低、焊接不牢固等问题。同时,由于无需再通过导线电连接相应的结构,该电池结构应用于相应的产品中时需要预留的空间也更小,更利于满足产品小型化、微小化的要求。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部22为至少延伸至其所对应的端面边缘位置处,也即,该第二本体部22的远离第一本体部21的端部至少位于其所对应的端面的边缘处或者延伸至其所对应的端面的边缘向外延伸的部分。在具体操作中,第二本体部的外侧边缘向外延伸的程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考虑到与该电池结构连接的不同产品的连接部位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改善该电池结构与不同器件间的匹配度,使得该电池结构能够被更好更广泛的被应用,在一个优选示例中,所述第三本体部23为由所述第二本体部22向远离所述电池本体1的方向上一体延伸的结构。此时,可很好的将该电池结构用于与连接部间距离大于或等于该电池结构中相应的两个导电片的第二本体22间距离的结构电连接。在又一个优选示例中,所述第三本体部23为由所述第二本体部22向靠近所述电池本体1的方向上一体延伸的结构。此时获得的电池结构较为适合用于与两连接部间距离等于或小于该电池结构中相应的两个导电片的第二本体部22间距离的结构电连接。此示例并未示出相应的附图,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相应的描述可理解该方案,在此不赘述。在第三本体部23为由所述第二本体部22向靠近所述电池本体1的方向上一体延伸的结构的方案的条件下,为了更加便于该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地,在又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三本体部23位于所述电池本体1侧壁表面的外侧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部21与电连接端11和12固定且电性导通的方式不限,能够在通电的情况下,实现连接结构间的导通的电连接均可。固定且电性导通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例如,锡焊、激光焊接等。在一个优选示例中,所述第一本体部21与所述电连接端11和12固定且电性导通的方式为激光焊接。采用激光焊接可很好的克服导线连接时由于需锡焊而产生较大的热量对电池本体结构及性能产生损害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电池本体1可为本领域常规的可用于充和/或放电的电池,在一个优选示例中,该电池本体1为圆柱电池。进一步地,电池本体1上的电连接端11和12可分别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例如,在图1-3的标示中,电连接端11为负极,电连接端12为正极。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导电片为金属片。金属片的材质优选强度较高、导电性好且成本较低的金属。例如,铝、铜、铁等。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图4示出了该实施例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电路板3;以及,如上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结构;所述电路板3上至少包括有与所述电池本体1两端面上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该电池本体至少包括两个相对的端面,两个端面上分别包括有电连接端;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分别结合固定于两个端面电连接端上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包括:与所述电连接端固定且电性导通的第一本体部;以及由第一本体部一端延伸出的第二本体部;该第二本体部至少延伸至其所对应的端面边缘位置处;所述导电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远离第一本体部的端部沿所述电池本体轴线方向延伸出的第三本体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该电池本体至少包括两个相对的端面,两个端面上分别包括有电连接端;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分别结合固定于两个端面电连接端上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包括:与所述电连接端固定且电性导通的第一本体部;以及由第一本体部一端延伸出的第二本体部;该第二本体部至少延伸至其所对应的端面边缘位置处;所述导电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远离第一本体部的端部沿所述电池本体轴线方向延伸出的第三本体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本体部为由所述第二本体部向远离所述电池本体的方向上一体延伸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本体部为由所述第二本体部向靠近所述电池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福成尹玉田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