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可调节太阳能集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60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可调节太阳能集热管,其包括外玻璃管和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玻璃管和内管之间构成真空夹层,所述内管由两层吸热板体对接扣合构成,所述吸热板体卷绕呈圆筒状,两层吸热板体对接扣合其内形成流道;两层所述吸热板体中的一个吸热板体表面上雕刻出流道,另一个吸热板体表面平整,所述流道包括三组并排设置的小流道,每组小流道包括分流管和集流管,所述分流管与所述集流管之间设置多条流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可调节太阳能集热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可调节太阳能集热管。
技术介绍
随着文明的发展,化石燃料的使用急剧增加,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全球变暖,该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与本国利益相关的不同意见而正走向一个不期望的方向。与其相应地,做出了对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各种尝试,以积极地应对全球变暖和环境问题。新的可再生能源是指通过转换传统的化石燃料进行利用或对包括阳光、水、地热、生物有机体等可再生能源而进行利用的能量。其特性是面向可持续能源供给系统的未来能源。由于油价不稳定和气候变化协议的限制等,新的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变大。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热、太阳光、生物质能、风力、小水电、地热、海洋能和废弃物能源等,而新能源包括燃料电池、液化煤炭、气化煤炭和氢能。问题是,从新的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光发电的成本未达到等于利用化石燃料的传统火力发电的成本的电网平价。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从新的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阳热发电的太阳热发电在发电成本上持续降低,而在发电效率正在逐渐提高。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主要依靠集热器。目前太阳能集热器主要有真空管集热器、热管集热器和真空平板集热器三种。现在家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太阳能集热管存在流路不可调节,造成吸热效率不高,能源浪费,因此,亟需要提供一种智能可调节太阳能集热管,以提高其集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太阳能集热管不可调节,吸热效率不高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智能可调节太阳能集热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可调节太阳能集热管,其包括外玻璃管和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玻璃管和内管之间构成真空夹层,所述内管由两层吸热板体对接扣合构成,所述吸热板体卷绕呈圆筒状,两层吸热板体对接扣合其内形成流道;两层所述吸热板体中的一个吸热板体表面上雕刻出流道,另一个吸热板体表面平整,所述流道包括三组并排设置的小流道,每组小流道包括分流管和集流管,所述分流管与所述集流管之间设置多条流路;三组所述小流道包括形成在所述内管四个侧面中的左侧的小流道A、形成在所述内管四个侧面中的前侧的小流道B和形成在所述内管四个侧面中的右侧的小流道C,其中所述左侧的小流道A面向东方,前侧的小流道B面向南方,所述右侧的小流道C面向西方;三组所述小流道的分流管和集流管形成在一条直线上并连通,在所述连通的分流管内设置有可移动的档杆A,所述档杆的长度与任一小流道的分流管的长度相等,所述档杆A能够在连通的分流管内左右移动,当其移动到最左侧时,则其将左侧的小流道A的分流管堵死,使其内没有介质流通,当其移动到最右侧时,则其将右侧的小流道C的分流管堵死,使其内没有介质流通;所述档杆A为圆弧状档杆,其能够在截面为圆形的圆弧状分流管内左右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外玻璃管的末端通过熔融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内管的两端。作为优选,在所述连通的集流管内也设置有可移动的档杆B,所述档杆B的长度与任一小流道的集流管的长度相等,所述档杆B能够在连通的集流管内左右移动,当其移动到最左侧时,则其将左侧的小流道A的集流管堵死,使其内没有介质流通,当其移动到最右侧时,则其将右侧的小流道C的集流管堵死,使其内没有介质流通。作为优选,所述档杆B圆弧状档杆,其能够在截面为圆形的圆弧状集流管内左右移动。作为优选,所述档杆A和档杆B由控制系统的电机统一控制驱动。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在集热管的内管上设置流道,则形成很细的流道,其流速较高,流路比较细,则可以通过吸收太阳能瞬间提高其温度,并且吸热更加均匀,温度均匀;(2)通过档杆A和档杆B的左右移动阻挡,当其移动到右侧时,则位于右侧的小流道C内不流通流体,即此时面向西方的小流道C则停止使用,此时可用于在太阳升起的早上使用,此时位于西方的小流道C几乎没有阳光照射,将其内的介质截断,则可以尽可能的使介质流入有太阳照射的小流道A和B中,提高其集热效率;(3)通过档杆A和档杆B的左右移动阻挡,当其移动到左侧时,则位于左侧的小流道A内不流通流体,即此时面向东方的小流道A则停止使用,此时可用于在太阳落山的下午使用,此时位于东方的小流道A几乎没有阳光照射,将其内的介质截断,则可以尽可能的使介质流入有太阳照射的小流道B和C中,提高其集热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集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管的吸热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管内的吸热板体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内管内的吸热板体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可调节太阳能集热管,其包括外玻璃管1和内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玻璃管1和内管2之间构成真空夹层3,所述内管2由两层吸热板体4对接扣合构成,所述吸热板体4卷绕呈圆筒状,两层吸热板体4对接扣合其内形成流道;两层所述吸热板体4中的一个吸热板体表面上雕刻出流道,另一个吸热板体表面平整,所述流道包括三组并排设置的小流道,每组小流道包括分流管5和集流管6,所述分流管5与所述集流管6之间设置多条流路;由图2-4示出的吸热板体的示意图,其是展开的结构示意图,当其卷绕形成圆筒状时(图中未示出),即构成内管。三组所述小流道包括形成在所述内管四个侧面中的左侧的小流道A7、形成在所述内管四个侧面中的前侧的小流道B8和形成在所述内管四个侧面中的右侧的小流道C9,其中所述左侧的小流道A7面向东方,前侧的小流道B8面向南方,所述右侧的小流道C9面向西方;三组所述小流道的分流管5和集流管6形成在一条直线上并连通,在所述连通的分流管内设置有可移动的档杆A10,所述档杆A的长度与任一小流道的分流管的长度相等,所述档杆A能够在连通的分流管内左右移动,当其移动到最左侧时,则其将左侧的小流道A的分流管堵死,使其内没有介质流通,当其移动到最右侧时,则其将右侧的小流道C的分流管堵死,使其内没有介质流通;所述档杆A为圆弧状档杆,其能够在截面为圆形的圆弧状分流管内左右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外玻璃管的末端通过熔融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内管的两端。作为优选,在所述连通的集流管内也设置有可移动的档杆B11,所述档杆B11的长度与任一小流道的集流管的长度相等,所述档杆B11能够在连通的集流管内左右移动,当其移动到最左侧时,则其将左侧的小流道A的集流管堵死,使其内没有介质流通,当其移动到最右侧时,则其将右侧的小流道C的集流管堵死,使其内没有介质流通。作为优选,所述档杆B圆弧状档杆,其能够在截面为圆形的圆弧状集流管内左右移动。作为优选,所述档杆A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可调节太阳能集热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可调节太阳能集热管,其包括外玻璃管和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玻璃管和内管之间构成真空夹层,所述内管由两层吸热板体对接扣合构成,所述吸热板体卷绕呈圆筒状,两层吸热板体对接扣合其内形成流道;两层所述吸热板体中的一个吸热板体表面上雕刻出流道,另一个吸热板体表面平整,所述流道包括三组并排设置的小流道,每组小流道包括分流管和集流管,所述分流管与所述集流管之间设置多条流路;三组所述小流道包括形成在所述内管四个侧面中的左侧的小流道A、形成在所述内管四个侧面中的前侧的小流道B和形成在所述内管四个侧面中的右侧的小流道C,其中所述左侧的小流道A面向东方,前侧的小流道B面向南方,所述右侧的小流道C面向西方;三组所述小流道的分流管和集流管形成在一条直线上并连通,在所述连通的分流管内设置有可移动的档杆A,所述档杆的长度与任一小流道的分流管的长度相等,所述档杆A能够在连通的分流管内左右移动,当其移动到最左侧时,则其将左侧的小流道A的分流管堵死,使其内没有介质流通,当其移动到最右侧时,则其将右侧的小流道C的分流管堵死,使其内没有介质流通;所述档杆A为圆弧状档杆,其能够在截面为圆形的圆弧状分流管内左右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可调节太阳能集热管,其包括外玻璃管和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玻璃管和内管之间构成真空夹层,所述内管由两层吸热板体对接扣合构成,所述吸热板体卷绕呈圆筒状,两层吸热板体对接扣合其内形成流道;两层所述吸热板体中的一个吸热板体表面上雕刻出流道,另一个吸热板体表面平整,所述流道包括三组并排设置的小流道,每组小流道包括分流管和集流管,所述分流管与所述集流管之间设置多条流路;三组所述小流道包括形成在所述内管四个侧面中的左侧的小流道A、形成在所述内管四个侧面中的前侧的小流道B和形成在所述内管四个侧面中的右侧的小流道C,其中所述左侧的小流道A面向东方,前侧的小流道B面向南方,所述右侧的小流道C面向西方;三组所述小流道的分流管和集流管形成在一条直线上并连通,在所述连通的分流管内设置有可移动的档杆A,所述档杆的长度与任一小流道的分流管的长度相等,所述档杆A能够在连通的分流管内左右移动,当其移动到最左侧时,则其将左侧的小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权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百年融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