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37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包括门扇、主锁体、连杆组件、防盗锁点组件、触点,连杆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连杆组件、纵向连杆组件,触点设置于横向连杆组件后端且位于门扇的内侧,触点通过横向连杆组件带动纵向连杆组件向外移动并驱动防盗锁点组件锁紧,主锁体带动连杆组件向内移动并驱动防盗锁点组件解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门扇内侧触点的设置减轻主锁体传动压力,减小主锁体在使用过程中内部零部件的磨损,另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主锁体内用于锁紧防盗锁点组件的功能分出,精简了主锁体的内部结构,防止主锁体内部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因频繁的开门、关门、锁止、解锁而受到冲击而引起主锁体内部零部件的过度变形,降低主锁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扇连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防盗门大多采用增加锁点的方式来提高防盗性能,即在主锁体的基础上增加天地锁,或者更进一步的在门扇的四个边角设置锁头,从而提高防盗门的防盗性能,为了保证锁头的连动精度,通常是通过设置连杆组件实现对分布在四个边角的锁头的控制,其中连杆组件的一端与锁头相连,另一端与主锁体相连,主锁体驱动连杆组件来带动锁头的锁紧与解锁。但是,这种连杆组件也存在较大的缺陷,因连杆组件都是与主锁体相连,通过主锁体的驱动实现锁头的锁紧和解锁,则一方面,为保证驱动效果,主锁体内部需要设置有结构复杂的传动机构,保证通过钥匙或者把手能够驱动连杆组件在锁紧和解锁两个状态之间切换,同时还要保证主锁体对门框的锁紧、解锁功能的正常使用,从而导致主锁体的生产成本较高、加工难度较大,不利于产品的生产推广。另一方面,为提高防盗效果,锁头一般设置的较为分散,如分布在门扇的四个边角,与主锁体的距离较远,主锁体需要通过连杆组件远距离对多个锁点施加足够大的推力和拉力才能够实现驱动锁点锁紧和解锁的效果,极大的增加了主锁体的传动压力。此外,因各家门扇的重量不同,有的门扇较重,有的门扇较轻,并且每个人关门的力度也有大有小,因此导致主锁体所承受的冲击力也有强有弱,而目前的这种主锁体因内部结构过于复杂,则在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产品售价的情况下,会导致使用过程中主锁体各部件的抗冲击能力不够,在长期受到超出设计负荷的强力冲击下,会导致主锁体内部传动机构易出现过度损耗的情况,使得主锁体的使用寿命迅速缩短,导致批量性质量事故的发生,需要对此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锁体内部传动机构的结构复杂导致的主锁体生产成本高、加工难度大,以及锁头设置分散导致的主锁体传动压力大、主锁体内部易损耗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包括门扇、主锁体、连杆组件、防盗锁点组件,所述主锁体设置于所述门扇外侧且与所述连杆组件相连接,所述防盗锁点组件设置于门扇边框且与所述连杆组件相连接,还包括触点,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连杆组件、纵向连杆组件,所述触点设置于所述横向连杆组件后端且位于所述门扇的内侧,所述防盗锁点组件设置于所述纵向连杆组件上,所述触点通过所述横向连杆组件带动纵向连杆组件向外移动并驱动所述防盗锁点组件锁紧时形成锁紧位置,所述主锁体带动所述连杆组件向内移动并驱动所述防盗锁点组件解锁时形成解锁位置。其中门扇一方面起到承载各个部件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使用时能够与门框进行配合从而实现门的锁止。主锁体一方面用于与门框或另外的门扇配合形成锁止与打开状态,另一方面用于与连杆组件连接,从而与连杆组件配合。具体的,连杆组件中的横向连杆组件用于设置触点,连杆组件中的纵向连杆组件用于设置防盗锁点组件,使得纵向连杆组件能够在横向连杆组件的推动下带动防盗锁点组件锁紧和解锁。其中触点设置于门扇内侧,用于在门扇合上时通过触点推动横向连杆组件向外移动,从而推动设置于纵向连杆组件上的防盗锁点组件锁入门框形成锁紧位置,而解锁时主锁体推动纵向连杆组件、横向连杆组件向内移动,从而通过纵向连杆组件带动防盗锁点组件移出门框形成解锁位置,同时通过横向连杆组件带动触点伸出。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于门扇内侧的触点推动连杆组件向外移动从而带动防盗锁点组件的锁紧,使得使用者只需要将门扇关上,触点就能够驱动防盗锁点组件自动进行锁紧,主锁体不必为锁紧防盗锁点组件而另外对主锁体进行操作,大大减轻了主锁体的传动压力,从而减小主锁体在使用过程中内部零部件的磨损。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通过触点的设置以及触点与连杆组件的相互配合,将主锁体内用于锁紧防盗锁点组件的功能分出,从而大大精简了主锁体的内部结构,提升了主锁体使用时的容错率,防止主锁体内部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因频繁的开门、关门、锁止、解锁而受到冲击、磨损从而引起主锁体内部零部件的过度变形,从而提升主锁体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所述主锁体包括壳体、外传动组件、内传动组件、中间传动组件、锁舌组件,所述外传动组件、内传动组件分别位于壳体的两侧并分别转动连接于壳体上,所述中间传动组件、锁舌组件分别位于壳体内并部分露出壳体外,所述外传动组件与所述锁舌组件相接触并被所述锁舌组件限位,所述中间传动组件、内传动组件与锁舌组件相配合,中间传动组件驱动所述锁舌组件向内移动时解除对所述外传动组件的限位,所述内传动组件驱动所述锁舌组件向内移动时对所述主锁体进行解锁,所述外传动组件、内传动组件通过带动所述连杆组件向内移动并驱动所述防盗锁点组件解锁时形成所述解锁位置。壳体用于容纳主锁体的中间传动组件、锁舌组件,中间传动组件用于与锁舌组件配合来带动锁舌组件移动,锁舌组件一是用于对外传动组件进行限位,二是用于锁入门框使主锁体处于锁紧状态,提高门扇整体的防盗性能。外传动组件在防盗锁点组件形成锁紧位置时被锁舌组件所限位,则在使用者没有通过中间传动组件驱动锁舌组件对门框解锁的情况下,外传动组件将无法带动连杆组件移动,只有在使用者通过钥匙带动中间传动组件运动并驱动锁舌组件解锁后,锁舌组件才会解除对外传动组件的限位,此时使用者才能通过外传动组件从门外推动连杆组件向内移动带动防盗锁点组件处于解锁位置,保证了主锁体锁紧时的安全性。而内传动组件是在壳体的内侧,则使用者随时可以从门内转动内传动组件从而带动锁舌组件向内移动而解锁主锁体并推动连杆组件向内移动从而带动防盗锁点组件处于解锁位置,便于使用者从门内随时解锁防盗锁点组件和主锁体。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所述外传动组件包括外把手、外把手旋转臂、外拨杆,所述内传动组件包括内把手、内把手旋转臂、内拨杆、内拨片,所述外把手旋转臂、内把手旋转臂相互转动连接并分别转动连接于壳体上,所述外拨杆卡接于所述外把手旋转臂上并与连杆组件相配合,所述外把手与外把手旋转臂相连接并通过所述外把手旋转臂带动所述外拨杆转动,所述外拨杆与所述锁舌组件相配合,所述内拨杆卡接于所述内把手旋转臂上并与连杆组件相配合,所述内拨片卡接于所述内把手旋转臂上,所述内把手与内把手旋转臂相连接并通过所述内把手旋转臂带动所述内拨杆、内拨片转动,所述内拨片转动时推动所述锁舌组件向内移动,所述外拨杆、内拨杆转动时驱动所述连杆组件向内移动从而驱动所述防盗锁点组件解锁。外把手用于手握,便于使用者通过旋转外把手驱动外把手旋转臂转动,外把手旋转臂用于连接外把手、外拨杆,使得外把手能够通过外把手旋转臂带动外拨杆转动,外拨杆用于和连杆组件配合,在外拨杆向内转动时推动连杆组件向内移动从而驱动防盗锁点组件解锁。其中外拨杆与锁舌组件相配合,从而在主锁体锁紧时外拨杆被锁舌组件限位,此时外把手也无法进行转动,只有在使用者通过钥匙驱动锁舌组件解锁后,锁舌组件才会解除对外拨杆的限位,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且使用过程中外把手旋转臂、外拨杆都被遮挡,保证了使用时的美观度。同样的,当使用者手握内把手时,能够通过旋转内把手驱动内把手旋转臂转动,从而带动内拨杆转动并推动连杆组件向内移动驱动防盗锁点组件解锁,内把手旋转臂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包括门扇(2)、主锁体(4)、连杆组件(5)、防盗锁点组件(1),所述主锁体(4)设置于所述门扇(2)外侧且与所述连杆组件(5)相连接,所述防盗锁点组件(1)设置于门扇(2)边框且与所述连杆组件(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点(7),所述连杆组件(5)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连杆组件(6)、纵向连杆组件(3),所述触点(7)设置于所述横向连杆组件(6)后端且位于所述门扇(2)的内侧,所述防盗锁点组件(1)设置于所述纵向连杆组件(3)上,所述触点(7)通过所述横向连杆组件(6)带动纵向连杆组件(3)向外移动并驱动所述防盗锁点组件(1)锁紧时形成锁紧位置,所述主锁体(4)带动所述连杆组件(5)向内移动并驱动所述防盗锁点组件(1)解锁时形成解锁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包括门扇(2)、主锁体(4)、连杆组件(5)、防盗锁点组件(1),所述主锁体(4)设置于所述门扇(2)外侧且与所述连杆组件(5)相连接,所述防盗锁点组件(1)设置于门扇(2)边框且与所述连杆组件(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点(7),所述连杆组件(5)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连杆组件(6)、纵向连杆组件(3),所述触点(7)设置于所述横向连杆组件(6)后端且位于所述门扇(2)的内侧,所述防盗锁点组件(1)设置于所述纵向连杆组件(3)上,所述触点(7)通过所述横向连杆组件(6)带动纵向连杆组件(3)向外移动并驱动所述防盗锁点组件(1)锁紧时形成锁紧位置,所述主锁体(4)带动所述连杆组件(5)向内移动并驱动所述防盗锁点组件(1)解锁时形成解锁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体(4)包括壳体(41)、外传动组件(44)、内传动组件(45)、中间传动组件(42)、锁舌组件(43),所述外传动组件(44)、内传动组件(45)分别位于壳体(41)的两侧并分别转动连接于壳体(41)上,所述中间传动组件(42)、锁舌组件(43)分别位于壳体(41)内并部分露出壳体(41)外,所述外传动组件(44)与所述锁舌组件(43)相接触并被所述锁舌组件(43)限位,所述中间传动组件(42)、内传动组件(45)与锁舌组件(43)相配合,中间传动组件(42)驱动所述锁舌组件(43)向内移动时解除对所述外传动组件(44)的限位,所述内传动组件(45)驱动所述锁舌组件(43)向内移动时对所述主锁体(4)进行解锁,所述外传动组件(44)、内传动组件(45)通过带动所述连杆组件(5)向内移动并驱动所述防盗锁点组件(1)解锁时形成所述解锁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传动组件(44)包括外把手(441)、外把手旋转臂(443)、外拨杆(442),所述内传动组件(45)包括内把手(451)、内把手旋转臂(453)、内拨杆(452)、内拨片(454),所述外把手旋转臂(443)、内把手旋转臂(453)相互转动连接并分别转动连接于壳体(41)上,所述外拨杆(442)卡接于所述外把手旋转臂(443)上并与连杆组件(5)相配合,所述外把手(441)与外把手旋转臂(443)相连接并通过所述外把手旋转臂(443)带动所述外拨杆(442)转动,所述外拨杆(442)与所述锁舌组件(43)相配合,所述内拨杆(452)卡接于所述内把手旋转臂(453)上并与连杆组件(5)相配合,所述内拨片(454)卡接于所述内把手旋转臂(453)上,所述内把手(451)与内把手旋转臂(453)相连接并通过所述内把手旋转臂(453)带动所述内拨杆(452)、内拨片(454)转动,所述内拨片(454)转动时推动所述锁舌组件(43)向内移动,所述外拨杆(442)、内拨杆(452)转动时驱动所述连杆组件(5)向内移动从而驱动所述防盗锁点组件(1)解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动组件(42)包括锁芯传动块(423)、开锁拨片(422)、旋转拨片(421),所述旋转拨片(421)转动连接于壳体(41)内并与所述锁舌组件(43)相接触,所述锁芯传动块(423)与开锁拨片(422)相配合并驱动所述开锁拨片(422)向上移动,所述开锁拨片(422)与旋转拨片(421)相配合并带动所述旋转拨片(421)转动,所述旋转拨片(421)转动时推动所述锁舌组件(43)向内移动并解除对所述外传动组件(44)的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组件(43)包括第一锁舌(434)、第一连接柱(433)、限位片(431)、第一弹性件(432),所述第一连接柱(433)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41)内,所述第一弹性件(432)设置于第一连接柱(433)上并为第一连接柱(433)提供向外的弹性力,所述第一锁舌(434)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柱(433)外端,所述限位片(431)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柱(433)内端并对所述外传动组件(44)进行限位,所述中间传动组件(42)通过推动所述限位片(431)向内移动解除对所述外传动组件(44)的限位并驱动所述第一锁舌(434)解锁,所述内传动组件(45)通过推动所述限位片(431)向内移动并驱动所述第一锁舌(434)解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后触发式门扇连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1)上还转动连接有锁定块(46),所述连杆组件(5)上还设置有连接件(51),所述连接件(51)与所述外传动组件(44)、内传动组件(45)相配合,所述锁定块(46)前端上设置有锁定凸部(462),所述锁定块(46)后端设置有第一解锁块(461)以及与壳体(41)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勋朱军雄
申请(专利权)人:新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