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78256 阅读:16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斗栱,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栌斗和安装在其上的华栱、泥道栱、瓜子栱、昂、慢栱以及柱头枋,华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和柱头枋之间通过斗体连接,所述斗体的顶部两侧平行设有用于卡固栱的挡条,所述斗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固定设置的铝合金板、蜂窝板、铝合金板和铜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古建的斗栱损坏影响观赏的问题。

Dipper

The main point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to include a Suma, a mud channel, a melon seed, an AON, a slow, and a stigma, which are connected by a bucket between the top of the bucket and the top of the bucket. The bucket body comprises an aluminum alloy plate, a honeycomb panel, an aluminum alloy plate and a copper plate, which are arranged in turn from inside to outsid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impact on the orna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amage of the bucket in the existing ancient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斗栱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斗栱。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建筑的风格日益多样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仿古建筑及修缮的古建筑已越来越多,斗栱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之一,是古代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份,有着挑檐、传载、立面过渡、等级象征、装饰等多种功能,在新建仿古建筑及古建筑的修缮必不可少。中国古代斗栱多为木质,但由于当今木材资源紧缺、且防腐效果差,已很少使用,亟需寻找一种新的建材对古建斗栱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斗栱,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其抗变形能力,有利于古建的维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斗栱,包括栌斗和安装在其上的华栱、泥道栱、瓜子栱、昂、慢栱以及柱头枋,华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和柱头枋之间通过斗体连接,所述斗体的顶部两侧平行设有用于卡固栱的挡条,所述斗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固定设置的铝合金板、蜂窝板、铝合金板和铜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各种栱卡固到不同的斗体的挡条之间进行连接,铜板表面更有利于着仿古色,铝合金板、蜂窝板和铝合金板形成复合铝蜂窝板材料,复合铝蜂窝板相当于为铜板增加了一个密肋结构,复合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充分利用铝蜂窝板稳定的构造特征,有效阻止了铜板的变形,从而达到表面平整的目的,提高观赏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斗体的中部凹陷形成凹槽,凹槽上方固定有用于支撑栱的支撑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支撑组件对栱进行支撑,提高斗体的支撑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凹槽四角的固定板和与固定板连接的十字交叉状的支撑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筋有效地加强了斗体整体的刚性,保障支撑强度,增强安全系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铝合金板厚0.5-1mm,铜板厚1-3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斗栱在具有一定成型强度的基础上重量更轻,降低斗栱的整体重量,减少对古建的载荷,便于修复后延长古建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蜂窝板厚20-4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铝蜂窝板增加了斗体的板材厚度,在降低斗体重量的同时提高斗体的承压和抗变形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四周向外倾斜形成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斗体在凹槽的边缘截面呈三角形,提高边缘的强度不易变形,有利于斗体对栱的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条之间形成卡槽,卡槽的宽度为150-30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斗体能够适应卡固不同尺寸规格的栱,满足不同层的需求。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斗栱采用复合铝蜂窝板外包覆铜板的复合材料,充分利用铝蜂窝板稳定的构造特征,有效阻止了铜板的变形,从而达到表面平整的目的,提高观赏效果;2.铝合金板和铜板的厚度很薄,减轻了斗栱的整体重量,降低对古建的载荷,延长修复后古建的寿命;3.斗栱表面采用铜板,不易掉色,维护后寿命周期长,降低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斗栱结构的轴测图;图2为斗的轴测图;图3为斗的俯视图;图4为显示斗内部结构在图3中A-A向的剖视图。图中:1、栌斗;2、华栱;3、泥道栱;4、瓜子栱;5、昂;6、慢栱;7、柱头枋;8、斗体;81、挡条;82、凹槽;821、斜面;83、支撑组件;831、支撑筋;832、固定板;84、铝合金板;85、蜂窝板;86、铜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种斗栱,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栌斗1和安装在其上的华栱2、泥道栱3、瓜子栱4、昂5、慢栱6和柱头枋7,华栱2、泥道栱3、瓜子栱4、慢栱6和柱头枋7之间通过斗体8连接。参考图2和图3,斗体8为上部敞口、下部敛口的中空状斗体,在斗体8的顶部两侧设有平行的挡条81,两个挡条81之间形成与栱宽度一致的卡槽。斗体8的中部凹陷形成凹槽82,凹槽82与卡槽方向一致的两面为斜面821。在凹槽82的上方固定有支撑组件83,支撑组件83包括固定在凹槽82四角的固定板832和呈十字交叉设置的支撑筋831,支撑筋831与固定板832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或一体成型,有效地加强了斗体8整体的刚性,保障支撑强度,增强安全系数。结合图3和图4,支撑筋831的上平面与卡槽两端在同一高度上。参考图2和4,斗体8采用铝合金复合板冲压成型,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铝合金板84、蜂窝板85和铜板86,蜂窝板85位于两层铝合金板84之间形成复合铝蜂窝板,铝合金板84厚0.7mm,蜂窝板85厚28mm,铜板86厚1.2mm或1.5mm。铜板86和铝蜂窝板可以通过胶粘连接,以阻止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层间变形,由此形成三种材料共同受力的复合材料。铜板86用胶固定在铝合金板84外侧,复合铝蜂窝板相当于为铜板86增加了一个密肋结构,复合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充分利用铝蜂窝板稳定的构造特征,有效阻止了铜板的变形,从而达到表面平整的目的。铜板86经过喷漆工艺表面形成仿古色。这样露在外部的铜板86起到良好的视觉效果,位于内部的复合铝蜂窝板增加了斗体8的板材厚度,在降低斗体8重量的同时提高斗体8的承压和抗变形能力。根据需要,栱的材质可以选择与斗体8材质结构相同的铝合金复合板制作。由于每层栱的尺寸不同,因此一至三层采用180mm斗口的斗栱,四至六层采用280mm斗口的斗栱。该斗栱的制作方法如下:(1)放实样、套样板:放实样是按照设计尺寸在三合板上画出1:1足尺寸大样,然后分别将坐斗、翘、昂、耍头、支撑木及桁碗等逐个套出样板,作为斗栱单件画线制作的依据。(2)按样板在加工好的规格料上画线并进行制作:样板要真实反映每个构件每个部位的形状、大小、深浅,以保证成批制作出来的构件能顺利地、严实地按构造要求组装在一起。(3)斗栱按样板画好线以后,即可进行制作,各构件成型均采用数控设备进行,各类构件的加工精度均可以控制在±1mm内。制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线,不能走线。卯口内壁要求平整方正,以便顺利地进行安装。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斗栱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斗栱,包括栌斗(1)和安装在其上的华栱(2)、泥道栱(3)、瓜子栱(4)、昂(5)、慢栱(6)以及柱头枋(7),华栱(2)、泥道栱(3)、瓜子栱(4)、慢栱(6)和柱头枋(7)之间通过斗体(8)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8)的顶部两侧平行设有用于卡固栱的挡条(81),所述斗体(8)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固定设置的铝合金板(84)、蜂窝板(85)、铝合金板(84)和铜板(8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斗栱,包括栌斗(1)和安装在其上的华栱(2)、泥道栱(3)、瓜子栱(4)、昂(5)、慢栱(6)以及柱头枋(7),华栱(2)、泥道栱(3)、瓜子栱(4)、慢栱(6)和柱头枋(7)之间通过斗体(8)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8)的顶部两侧平行设有用于卡固栱的挡条(81),所述斗体(8)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固定设置的铝合金板(84)、蜂窝板(85)、铝合金板(84)和铜板(8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栱,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8)的中部凹陷形成凹槽(82),凹槽(82)上方固定有用于支撑栱的支撑组件(83)。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直聂超王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