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仪表台风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7318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仪表台风道系统,包括排挡、风道和副仪表台,所述风道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排挡与所述风道的所述内壁连接为一体,所述风道的所述外壁与所述副仪表台之间留有静态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风道与排挡连接为一体,风道与排挡之间不需要预留风道安装路径的空间。风道利用了排挡的内部空间,在副仪表台的宽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增加了风道面积,满足紧凑型车辆的风道功能设计要求。

Sub meter typhoon track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b meter typhoon track system, including a gear, an air duct and a sub instrument table. The air duct consists of an inner wall and an outer wall,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air duct,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air duct has a static gap between the sub instrument table and the auxiliary instrument table. Because the air duct is connected with the gear,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need to reserve the space for installing the air duct. The air duct makes use of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gear, and can increase the area of the air duct in the case of the width of the sub dashboard, and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wind channel function of the compact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仪表台风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尤其涉及一种副仪表台风道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汽车设计,副仪表台风道集成在副仪表台本体上,装配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车身上。通常的,这种设计形式,风道需要与副仪表台本体及排挡机构满足一定的静态及运动间隙,限制了风道面积的设计。另外,这种风道相对于排挡后装的设计,要求风道在排挡区域的开口大小宽于排挡面板的宽度,进一步限制了风道面积的设计。特别的对于紧凑型车辆,副仪表台宽度窄,这种常规的设计方式往往无法实现后排风道的功能要求。如图1所示,为传统的集成在副仪表台3′和排挡1′的风道2′。由于风道2′使用过程中的风震,风道2′与副仪表台3′之间留有静态间隙4′来避免风震对副仪表台3′的影响。在车辆装配过程中,排挡1′先于风道2′装在车身上,然后副仪表台3′带着风道2′后装到车身上(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风道的安装方向),排挡1′及其面板位于风道2′的安装路径上,为避免安装过程中风道2′与其干涉,风道2′与排挡1′整体的最大轮廓需留一定的安装间隙5′。通常的排挡1′的部分结构较其本体机构宽大,这样的设计及安装方式存在明显的空间浪费,较难实现空间有限的紧凑型车辆的风道功能面积要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满足紧凑型车辆的风道功能设计要求的副仪表台风道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紧凑型车辆的风道功能设计要求的副仪表台风道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副仪表台风道系统,包括排挡、风道和副仪表台,所述风道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排挡与所述风道的所述内壁连接为一体,所述风道的所述外壁与所述副仪表台之间留有静态间隙。进一步地,所述排挡与所述风道的所述内壁通过第一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包括IP段风道、排挡段风道和中控段风道,所述排挡段风道有两条并分别安装在所述排挡的左右两侧,所述排挡段风道与所述副仪表台之间留有所述静态间隙。进一步地,所述IP段风道安装在车身上,所述IP段风道与所述排挡段风道的前端对接。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段风道安装在所述副仪表台上,所述中控段风道与所述排挡段风道的后端对接。进一步地,所述排挡段风道的顶面与所述排挡的活动板之间留有第一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间隙为8mm。进一步地,所述排挡通过第二螺栓与车身连接,所述排挡段风道的底面与所述第二螺栓之间留有第二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间隙为5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由于风道与排挡连接为一体,风道与排挡之间不需要预留风道安装路径的空间。风道利用了排挡的内部空间,在副仪表台的宽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增加了风道面积,满足紧凑型车辆的风道功能设计要求。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传统的集成在副仪表台和排挡的风道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副仪表台风道系统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副仪表台风道系统的爆炸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排挡2′-风道3′-副仪表台4′-静态间隙5′-安装间隙1-排挡2-风道3-副仪表台4-静态间隙5-第一螺栓6-第一间隙7-第二间隙11-活动板12-第二螺栓21-IP段风道22-排挡段风道23-中控段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如图2-3所示,副仪表台风道系统,包括排挡1、风道2和副仪表台3,风道2包括内壁2a和外壁2b,排挡1与风道2的内壁2a连接为一体,风道2的外壁2b与副仪表台3之间留有静态间隙4。具体为,如图2所示,排挡1安装在两条风道2之间,风道2的内壁2a将排挡1夹持在中间。并且,内壁2a与排挡1连接为一体。风道2能够利用排挡1的内部空间,使得风道2的截面宽度大大增加。为了避免风震对副仪表台3的影响,风道2的外壁2b与副仪表台3的内壁之间仍然留有静态间隙4。安装时,先将风道2的至少部分段与排挡1连为一体;然后将连接后的组件安装到车身上;最后安装副仪表台3。本实施例中由于风道2与排挡1连接为一体,风道2与排挡1之间不需要预留风道安装路径的空间。风道2利用了排挡的内部空间,在副仪表台3的宽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增加了风道面积,满足紧凑型车辆的风道功能设计要求。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排挡1与风道2的内壁2a通过第一螺栓5连接。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风道2包括IP段风道21、排挡段风道22和中控段风道23,排挡段风道22有两条并分别安装在排挡1的左右两侧,排挡段风道22与副仪表台3之间留有静态间隙4。其中,IP段风道21安装在车身上,IP段风道21与排挡段风道22的前端对接。其中,中控段风道23安装在副仪表台3上,中控段风道23与排挡段风道22的后端对接。具体为,参照整车的方位,从前往后风道2依次包括IP段风道21、排挡段风道22和中控段风道23。IP段风道21为Y型,包括两个分支风道分别用于连接两条排挡段风道22。中控段风道23也为Y型,包括两个分支风道分别用于连接两条排挡段风道22。三段风道组成一个完整的风道2。安装时,排挡段风道22首先通过第一螺栓5与排挡1安装为一个整体,从排挡供应商运至整车厂,在整车厂总装线安装到车身上,同时与IP段风道21对接。然后副仪表台3带着中控段风道23装到车身上,并与排挡段风道22对接,从而完成整个副仪表台风道系统的装配。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排挡段风道22的顶面与排挡1的活动板11之间留有第一间隙6。由于排挡1换挡过程中,活动板11是运动的,因此为了防止排挡段风道22的顶面与活动板11之间发生干涉,预留了第一间隙6。较佳地,第一间隙6为8mm。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排挡1通过第二螺栓12与车身连接,排挡段风道22的底面与第二螺栓12之间留有第二间隙7。由于排挡段风道22与排挡1是先连接为一体的,然后再安装到车身上。因此第二间隙7为第二螺栓12的固定预留了安装空间。较佳地,第二间隙7为5mm。本技术,通过将风道与排挡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安装方式进行了重新设计,并重新设计了风道的结构。在副仪表台3的宽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增加风道面积,满足紧凑型车辆的风道功能设计要求。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副仪表台风道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仪表台风道系统,包括排挡、风道和副仪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排挡与所述风道的所述内壁连接为一体,所述风道的所述外壁与所述副仪表台之间留有静态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仪表台风道系统,包括排挡、风道和副仪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排挡与所述风道的所述内壁连接为一体,所述风道的所述外壁与所述副仪表台之间留有静态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台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挡与所述风道的所述内壁通过第一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台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IP段风道、排挡段风道和中控段风道,所述排挡段风道有两条并分别安装在所述排挡的左右两侧,所述排挡段风道与所述副仪表台之间留有所述静态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仪表台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P段风道安装在车身上,所述IP段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陈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